孔子論君子立身之基——信 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在這里,他提出了學生在家在外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一是孝悌,二是誠信,三是仁愛,四是學文。 孔子認為,講信譽是做人的根本。他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保ā墩撜Z·為政》)一個人不講信譽,真不知道他還能做什么?!墩f文解字》對“信”字作了如下詮釋:“信,誠也”,“誠,信也”??梢娫趥鹘y(tǒng)文化中,二者具有相同的意義。“誠”表現(xiàn)為真誠、誠實、誠懇,“信”表現(xiàn)為講信義、守信用、重承諾。“誠”與“信”合起來作為基本的道德范疇,就是要求做人必須說話算數(shù)、誠實守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孔子在回答“一個人如何才能行得通”時說:“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論語·衛(wèi)靈公》)這就是說,只要言語忠實守信,行為厚道恭敬,即使走遍天下,也行得通。如果欺詐無信,刻薄輕浮,即使在本鄉(xiāng)本土,也行不通??鬃舆€告誡人們,言而無信,就好比“大車無輗,小車無軏”一樣,只能寸步難行。這個道理,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yè)、一個國家;也無論是古今,還是中西,概莫能外。晉商之所以能夠稱雄商場數(shù)百年,就是因為它堅守誠信為本的理念,以誠待人,買賣公平,保證質量,講求信譽。名震一時的三鹿集團,即便做得再大,因其不講誠信,缺乏社會責任,也是外強中干,行之不遠。毒奶粉事件一出,很快就垮掉了。企業(yè)的形象和命運,歸根到底取決于企業(yè)家的品格。企業(yè)家負責任,擔道義,企業(yè)才會有經(jīng)得起實踐檢驗的好品牌,才會行之久遠。反之,害人者必害己,損人者必損己。美國華爾街傳奇人物麥道夫,在世界金融風暴中鋃鐺入獄,他從聲名卓著到臭名昭著的人生軌跡,不也是一個明證嗎?認為市場經(jīng)濟只講賺錢,不問手段,誠信與否無關緊要,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市場經(jīng)濟的運行是以契約、合同為紐帶的,講誠信是必然要求。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網(wǎng)絡技術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誠信已成為擴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證。講誠信走遍天下,不講誠信寸步難行,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事實所證明。 孔子在回答“怎樣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時說:“道(導)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領導一個大國,要敬于事,守誠信,節(jié)財用,有愛心,役使民眾不違農(nóng)時。又說:“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論語·顏淵》)要有充足的糧食,充足的軍備,取得民眾的信任。迫不得已時,寧可去掉軍備、去掉糧食,也不能失去民心。“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如果民眾對政府缺乏信心,國家就立不起來,這是古往今來執(zhí)政的基本規(guī)律。歷史證明,講誠信,還是執(zhí)政者順利施政的必要條件。商鞅為了在秦國變法,“立木樹信”,使他的新政很快得以推行。李世民所以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也是因為他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實行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政策。 仁、義、禮、智、信是我們要繼承和弘揚的傳統(tǒng)美德。“仁義”是它的核心內(nèi)容,基本精神;“禮”是社會規(guī)范,是衡量仁義的準繩;“智”是辨別能力,是正確實施仁義的前提;“信”則是倫理道德的基石,“仁、義、禮、智”如果落實不到“信”字上,就會蛻變?yōu)楹迦恕Ⅱ_人、坑人的假象。這種情況,無論歷史上,還是今天,都時有所見。 |
|
來自: 陸英圖書屋 > 《經(jīng)典賞析~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