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發(fā)脾氣的孩子,家長應堅持兩個原則:一是絕對不要斥責或體罰孩子,二是緊緊拖住孩子,不要讓孩子撒野毀物或自毀。
第一個原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斥責等于火上澆油,適得其反。特別是家長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樣子,等于是孩子發(fā)脾氣的“榜樣”。須知,柔能克剛,而剛卻克不了柔。 第二個原則的著眼點,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幫助孩子控制難以自制的情緒,讓他一動不動地呆上5分鐘,爆發(fā)的情緒就會平息下來。 待孩子發(fā)過脾氣之后,應同孩子談心,教育孩子認識發(fā)脾氣的危害,學會以理智駕馭感情:平時.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應主動地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能滿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讓孩子明白:凡事必須講道理,無理寸步難行。 對人小脾氣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徑必須一致,切忌南轅北轍;教育務必堅持,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就會好轉。 孩子病后常會“長脾氣”。家長今后應該注意,即使孩子生病時也不要無原則地遷就。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大人堅持原則很有必要,但不能讓孩子一直哭鬧,要及時轉移他的注意力。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鬧的最高峰過去后,帶他看看外面的車、小動物等,讓他慢慢恢復情緒。 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做正確的分析,該滿足的正當需求應給予充分滿足,對不適合的需求則要講清道理。在孩子情緒波動聽不進話的時候,要給些時間讓他冷靜下來,然后再講清道理。 千萬不要在對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況下,自己先發(fā)火,更不要將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造成孩子的對抗情緒。希望初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少用家長的權威。 一對夫妻倆帶孩子回老家和老人一起過節(jié),短短幾天內,孩子蠻不講理的小故事發(fā)生了數(shù)次。孩子在幼兒園里已養(yǎng)成的起床后自己穿衣、洗臉、刷牙的好習慣不見了。 睜開眼睛就喊:“爺爺.我要穿衣服。爺爺……”那邊,爺爺迫不及待地拿著衣服準備著??珊⒆右豢?,嘴一撅,“不穿,不穿,這件昨天剛穿過了。”爺爺笑著說“行,行,我再給你拿一件。”拿來衣服,孩子胳膊、腿一伸還要大人哄著才肯穿。 父母看著兒子一副驕慣、蠻橫的樣子,真想一巴掌打下去,可一想,這一巴掌下去,兒子非但不改壞習慣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哭鬧,效果沒有達到,還惹的老人不高興。這是作為兒女所不應該的 所以就想,算了,等回家再好好管教。 孩子的態(tài)度和行為舉止不對時,應當加以管教,但也要有個“度”,特別是有老人在場的時候。處理時既要顧慮到孩子的心理,也要顧慮到老人的心情,老人疼孩子是“人之常情”,如果這一巴掌打下去,孩子的心靈很容易受到創(chuàng)傷,老人更會為了維護孩子而破壞了一家人的和睦。 同時,家長在處理時的某些行為也會給孩子或多或少的產生一些影響。因為孩子通常會以家長的行為為榜樣。如果孩子再次發(fā)生類似的事件,可以告訴孩子:“老師曾說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xiàn)在XX(舉一個最要好的小朋友的名字)在家肯定也是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的,媽媽相信你也能做到,而且做的會更好。”短短的幾句話,孩子會很高興地去做事情,長輩看到你的真誠,也會配合你的。 孩子的降生給一個家庭帶來了希望和快樂,他的一些行為和話語不經意的引起了大人們的注意。可往往一些年輕的家長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只享受孩子給這個家庭所帶來的快樂,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 如果固定在一個家庭環(huán)境中得到一致的教育,孩子就容易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但是當兩代有不一致的教育模式時,受害最深的還是無知的孩子。 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如果從小在一邊受溺愛,另一邊嚴格管教的環(huán)境下生活,慢慢地,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如果你也是一位積極向上的家長,不妨與長輩坐下來談談,讓長輩看到兒子媳婦的誠懇態(tài)度,相信老人會配合你們教育好孩子的。 在一些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上,家長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這就需要夫妻雙方達成共識,互相理解。孩子生活在一個比較融洽、和諧的家庭中,對孩子的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你能抽出時間,不妨和孩子進行一下“角色扮演”的游戲,你來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家長,你可以將孩子平日蠻不講理的行為舉止再重演一邊,看孩子是怎樣處理的,同時在處理中,孩子意識到這樣做是錯誤的,下次就不會發(fā)生類似事情。 總之,孩子蠻不講理是不可寬容的。如果一味地寬容,很容易養(yǎng)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三代同堂,只有大人之間達到共識,給孩子一個教育理念一致的環(huán)境,孩子才有章可循,才能健康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