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贏學(xué)
修身第一 夫上古無官,當(dāng)時(shí)是也,民衣褐而穴居,食則同食,寢則同寢,無以己之私。而三代以下,豐饒日漸,倉有余廩,廄有余畜,民始有私。乃舉賢人,設(shè)百官,導(dǎo)致以禮儀,威之以刑法。 官者,管也。權(quán)者,衡也。所以設(shè)賞罰,明訴訟,斷是非,辨好惡,檢奸邪,消佚亂。管之,束之,導(dǎo)之,化之,衡之,以求其平。 蓋官不公而民不平,民不平則亂始生。故曰:平則不傾。此系于天下之治亂,社稷之安危,為宦者不可不察也。 官者,以修身為要,故立德為先,而立功次之。 何也?蓋修身以立德,此為體也。立功者,用也。有體,用自在其中矣。不修身立德而建不世之功者,未之聞也。故子曰:吾日休吾身,易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修身德方不殆,而功自立焉。 官之德,曰忠,曰讜,曰清,曰廉,曰慎,曰勤。忠而侍君,讜而求直,此為本也。忠讜之下,乃可以曰清、廉、慎、勤而求功。故曰,欲立功,必以德先。 然立己德,不若立天下之德,修己之身,不若修百姓之身。立己之德,僅一人而,立天下之德,眾生降服,治矣。 無德而求功,徒好名者,或難成其事,或?yàn)椴皇乐樾?。此不可不明之?/p> 然立德者,果必立功乎?曰不然。為官求仕,修身之下,自有道術(shù)在焉。官者,詐術(shù)也,猶言兵者詭道也。夫人心自有忠奸,事理有曲直,周公公而見謗,屈原自忠而被逐,比干剖心,箕子裝瘋。此皆有德而忠讜之士,茍無道術(shù),難以求自身之全,矧求功之立乎? 況事之成,功之立,不可不以曲求直,以反求正。嗚呼,為政之也難也。余每歷前朝之得失,未嘗不扼腕太息。國之禍亂,民之危厄,皆政之咎也,未可歸之于數(shù)。 明察第二 明察者何?時(shí)也,勢也。審時(shí)度勢,事方可濟(jì)。 況事有真?zhèn)危擞兄壹?,言有虛?shí),理有曲直,此不可不察也。 察而辨之,然后斷真?zhèn)危兄壹?,辨虛?shí),定曲直。察之則明,不察則昏;辨之則明,不辨則昏。 然大偽似真,大奸似忠,文飾之,深納之,虛實(shí)難辨,曲直難定,故察宜明察,辨宜深辨。察而不明,辨之不深,則晨昏倒置,以偽為真,以奸為忠,以小人為君子,猶以稗草為幽蘭,以魚目為明珠,魚龍混淆,黑白顛倒。以此用人,則事無成,以此斷獄,則冤獄生。 故名察之道,審時(shí)一也。時(shí)者,勢也。得時(shí)則有勢,有勢則事成,失勢則事敗。善治者必先乘勢。 然則有勢同而事異,有事同而勢異,因勢有就事。闡時(shí)勢而通變,治之道也。 知人二也。夫事之成,功之立,在于得人。然人有優(yōu)劣,猶馬之有良駑。而自古以降,以奸充忠,以假亂真者多矣。文以巧飾,言以虛夸,猶浮云之蔽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貌忠讜而心存其奸者,往往掩人耳目,混淆視聽。故圣人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內(nèi),惟患內(nèi)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觀其言而察其行,方可為知。 言者,一也;行者,一也。言與行符,猶貌與神合。諸葛曰:觀其往來,察其進(jìn)退,聽其聲響,詹其看視。徒其言美而形不善,此不足為憑。 亦可以道察之:或間之以是非以觀其志,或告知以禍患以察其忠,或示之以利以驗(yàn)其廉。 傳曰:人心不同,其猶面也。治道之要,在知上之明否,察下之賢否。 上之明,事之,上之不明,去之;下之賢,用之,下之不賢,辭之。 兼聽三也。魏征諫太宗曰,兼聽則明。兼聽者,集眾議正反于一身,擇善者而從之,擇不善者而去之,此所以明也。夫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取彼之長,補(bǔ)己之短,善莫大焉。 故善察者見微而知著,見小而識(shí)大。 知善惡,然后可以任賢良;明時(shí)勢,然后可以知進(jìn)退。 欲除其害,必燭其奸,人未動(dòng)而我先知,后發(fā)而先制,以此為政,庶可無虞。
明察者何?時(shí)也,勢也。審時(shí)度勢,事方可濟(jì)。 況事有真?zhèn)危擞兄壹?,言有虛?shí),理有曲直,此不可不察也。 察而辨之,然后斷真?zhèn)?,判忠奸,辨虛?shí),定曲直。察之則明,不察則昏;辨之則明,不辨則昏。 然大偽似真,大奸似忠,文飾之,深納之,虛實(shí)難辨,曲直難定,故察宜明察,辨宜深辨。察而不明,辨之不深,則晨昏倒置,以偽為真,以奸為忠,以小人為君子,猶以稗草為幽蘭,以魚目為明珠,魚龍混淆,黑白顛倒。以此用人,則事無成,以此斷獄,則冤獄生。 故名察之道,審時(shí)一也。時(shí)者,勢也。得時(shí)則有勢,有勢則事成,失勢則事敗。善治者必先乘勢。 然則有勢同而事異,有事同而勢異,因勢有就事。闡時(shí)勢而通變,治之道也。 知人二也。夫事之成,功之立,在于得人。然人有優(yōu)劣,猶馬之有良駑。而自古以降,以奸充忠,以假亂真者多矣。文以巧飾,言以虛夸,猶浮云之蔽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貌忠讜而心存其奸者,往往掩人耳目,混淆視聽。故圣人曰:“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內(nèi),惟患內(nèi)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患上不知下。”觀其言而察其行,方可為知。 言者,一也;行者,一也。言與行符,猶貌與神合。諸葛曰:觀其往來,察其進(jìn)退,聽其聲響,詹其看視。徒其言美而形不善,此不足為憑。 亦可以道察之:或間之以是非以觀其志,或告知以禍患以察其忠,或示之以利以驗(yàn)其廉。 傳曰:人心不同,其猶面也。治道之要,在知上之明否,察下之賢否。 上之明,事之,上之不明,去之;下之賢,用之,下之不賢,辭之。 兼聽三也。魏征諫太宗曰,兼聽則明。兼聽者,集眾議正反于一身,擇善者而從之,擇不善者而去之,此所以明也。夫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取彼之長,補(bǔ)己之短,善莫大焉。 故善察者見微而知著,見小而識(shí)大。 知善惡,然后可以任賢良;明時(shí)勢,然后可以知進(jìn)退。 欲除其害,必燭其奸,人未動(dòng)而我先知,后發(fā)而先制,以此為政,庶可無虞。 天下事,有可為者,有不可為者。為可為之事,智也。為不可為之事,義也。 管仲相齊,遂成霸業(yè);屈子忠諫,自沉汨羅。故有不可以成敗論優(yōu)劣,然事之成,功之立,必待有為之人,而必有為之人。 有為之人,必深謀之,遠(yuǎn)慮之,此所謂遠(yuǎn)猷。遠(yuǎn)猷者,思遠(yuǎn)而謀深之謂也。 故三顧茅廬而鼎足立,雪夜訪普而天下定。此皆明君識(shí)人,而臣下遠(yuǎn)猷故也。 詩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之趨利也,猶飛蛾之近火,惟智者不以小而失大,不以近而失遠(yuǎn)。 故遠(yuǎn)猷,以見識(shí)為先,必順天因時(shí)而依人。順天,明勢也;因時(shí),趁勢也;依人,順勢也。 見不遠(yuǎn)必謀不深,謀不深而事難成。為官者不可不明也。 故遠(yuǎn)謀諸國,近謀諸身。謀定而后動(dòng),可克全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