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贏學(xué) [五代] 馮道 修身第一 【原文】夫上古無官,當(dāng)時是也,民衣褐而穴居,食則同食,寢則同 寢,無以己之私。而三代以下,豐饒日漸,倉有余廩,廄有余畜,民 始有私。乃舉賢人,設(shè)百官,導(dǎo)致以禮儀,威之以刑法。 【譯文】上古的時候沒有官職,在那個時候,百姓穿葛制的衣服,住 在洞穴,一起吃飯一起睡覺,沒有私人財產(chǎn)。三代以后就變富了,倉 庫里有多余的糧食,圈里有多余的牲口,人們開始有了私有財產(chǎn),于 是有人推舉賢能之人設(shè)立各種官職,用禮儀教育他們,用刑法威脅他 們。
【原文】官者,管也。權(quán)者,衡也。所以設(shè)賞罰,明訴訟,斷是非, 辨好惡,檢奸邪,消佚亂。管之,束之,導(dǎo)之,化之,衡之,以求其 平。蓋官不公而民不平,民不平則亂始生。故曰:平則不傾。此系于 天下之治亂,社稷之安危,為宦者不可不察也。 【譯文】官就是管,權(quán)就是稱。是用來設(shè)定賞罰,接受訴訟,評判對 錯,分辨善惡,約束奸邪,消除淫亂的。通過管理、約束、引導(dǎo)、教 化、評定,來達(dá)到公平。所以,官員不公則民不平,民不平就要發(fā)生 ----------------------- 頁面 2----------------------- 動亂。因此說,民心如稱不平則傾,這關(guān)系天下亂制,社會的安危, 做官的不可能不認(rèn)真的考慮。
【原文】官者,以修身為要,故立德為先,而立功次之。何也?蓋修 身以立德,此為體也。立功者,用也。有體,用自在其中矣。不修身 立德而建不世之功者,未之聞也。故子曰:吾日休吾身,易君子終日 乾乾,夕惕若厲。修身德方不殆,而功自立焉。 【譯文】做官的人,強(qiáng)化自己的修養(yǎng)最為重要,是先立德再立功。為 什么這樣說呢?因?yàn)橥ㄟ^自己的修養(yǎng)來確定德行,這是體。而建立功 勛這是用。有了體,用自然就包括在里面。不通過加強(qiáng)自身修養(yǎng)確立 德行而建立大功的人我沒有見到過。所以孔夫子說,我每天都在加強(qiáng) 自身的修養(yǎng)。易經(jīng)說,君子每天都在勤奮努力,到了晚上,還在反省 自己有哪些不對。修身養(yǎng)性,德行才會不斷提高,而功業(yè)自然會建成。
【原文】官之德,曰忠,曰讜,曰清,曰廉,曰慎,曰勤。忠而侍君, 讜而求直,此為本也。忠讜之下,乃可以曰清、廉、慎、勤而求功。 故曰,欲立功,必以德先。 然立己德,不若立天下之德,修己之身, 不若修百姓之身。立己之德,僅一人而,立天下之德,眾生 1/17頁 降服,治 矣。無德而求功,徒好名者,或難成其事,或?yàn)椴皇乐樾?。此不? 不明之。 ----------------------- 頁面 3----------------------- 【譯文】為官的德行在于忠誠、直言、清正、廉潔、慎重、勤勉。忠 誠以服侍君主,直言在于正直,在忠誠和直言之下才能做到清正、廉 潔、慎重、勤勉。所以說,要立功先要樹立德行。然而個人的德行的 確立不如天下人德行的確立,只加強(qiáng)個人的修養(yǎng)不如加強(qiáng)百姓的修 養(yǎng)。個人的德行確立了只是一個人的事,天下的人的德行確定了,所 有人都會服從,就會大治。不立德而去建功立業(yè),不過是好名而已, 有的成不了氣候,有的成為大的奸雄,這一點(diǎn)不能不明白。
【原文】然立德者,果必立功乎?曰不然。為官求仕,修身之下,自 有道術(shù)在焉。官者,詐術(shù)也,猶言兵者詭道也。夫人心自有忠奸,事 理有曲直,周公公而見謗,屈原自忠而被逐,比干剖心,箕子裝瘋。 此皆有德而忠讜之士,茍無道術(shù),難以求自身之全,矧求功之立 乎? 況事之成,功之立,不可不以曲求直,以反求正。嗚呼,為政 之也難也。余每歷前朝之得失,未嘗不扼腕太息。國之禍亂,民之危 厄,皆政之咎也,未可歸之于數(shù)。 【譯文】然而德行確立了,就一定會建功立業(yè)嗎?不是這樣的。做官, 除了修身還自然有道術(shù)。做官之道,是詐術(shù) (講究策略),就如同用 兵的詭道一樣。人心有忠又奸,事理有屈有直,周公公而忘私卻受中 傷。屈原忠心報國,卻被放逐。比干被剖心,箕子也只好裝瘋。以上 這些都是直言忠臣,假如沒有道術(shù),自身的性命都難保,何以建功立 業(yè)?此外,完成事業(yè)建功立業(yè),不能不以屈求直,從反方向來得到正 ----------------------- 頁面 4----------------------- 確的結(jié)果。哎,為政多難呀。我每每歷數(shù)前朝的得失,未嘗不扼腕太 息。國家的禍亂,百姓的厄運(yùn)呀,都是出于政事的過時,不能歸結(jié)為 天數(shù)。( 明察第二 【原文】明察者何?時也,勢也。審時度勢,事方可濟(jì)。況事有真?zhèn)危? 人有忠奸,言有虛實(shí),理有曲直,此不可不察也。察而辨之,然后斷 真?zhèn)?,判忠奸,辨虛?shí),定曲直。察之則明,不察則昏;辨之則明, 不辨則昏。 【譯文】明察是什么?是時,是勢。只有審時度勢,事情才能辦成。 況且事情有真假,人又有忠奸,語言有虛實(shí),道理有對錯,這些都不 能不加以查明。經(jīng)過 2/17頁 查明,之后才能斷真假,判忠奸,分辨虛實(shí),清 楚屈直。只要去調(diào)查,就能搞清楚,不調(diào)查就不清楚;分辨就能明白, 不去分析就不明白。
【原文】然大偽似真,大奸似忠,文飾之,深納之,虛實(shí)難辨,曲直 難定,故察宜明察,辨宜深辨。察而不明,辨之不深,則晨昏倒置, 以偽為真,以奸為忠,以小人為君子,猶以稗草為幽蘭,以魚目為明 珠,魚龍混淆,黑白顛倒。以此用人,則事無成,以此斷獄,則冤獄 生。故名察之道,審時一也。時者,勢也。得時則有勢,有勢則事成, 失勢則事敗。善治者必先乘勢。 ----------------------- 頁面 5----------------------- 【譯文】然而,大偽就如同真的一樣,大奸就如同忠誠一樣,通過文 飾深納使人們難以分辨虛實(shí),判定屈直,所以要察就要明察,要辯就 要深辯。不去明察不去深辯就如同把早晨和傍晚搞顛倒了一樣。把加 的當(dāng)真的,把奸佞當(dāng)成忠誠,把小人當(dāng)做君子,如同把稗草當(dāng)成名貴 的蘭花,把魚目當(dāng)成珍珠一樣,魚目混雜就很白顛倒。用這樣的人則 一事無成,這樣斷案就會發(fā)生冤假錯案。故而,明察之道,一是要審 時。時就是勢。有時就有了勢,有勢事情就能成功,失了勢事情就會 失敗。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先利用勢。
【原文】然則有勢同而事異,有事同而勢異,因勢有就事。闡時勢而 通變,治之道也。知人二也。夫事之成,功之立,在于得人。然人有 優(yōu)劣,猶馬之有良駑。而自古以降,以奸充忠,以假亂真者多矣。文 以巧飾,言以虛夸,猶浮云之蔽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貌忠讜而 心存其奸者,往往掩人耳目,混淆視聽。故圣人曰:“不患人之不知 己,患不知人也。不患外不知內(nèi),惟患內(nèi)不知外;不患下不知上,惟 患上不知下?!庇^其言而察其行,方可為知。 【譯文】然而有的時候勢相同但是事情不一樣,有時是事情相同但勢 不一樣,要根據(jù)實(shí)際情況來適應(yīng)事情。體察時勢而進(jìn)行變道。這是治 理的道理。二是了解人的行為,事業(yè)的成功功業(yè)的建立在于得到人才。 但人有優(yōu)劣如同馬有良馬和駑馬、從古到今,以奸充忠以假亂真的人 實(shí)在太多了。用文辭巧飾用語言虛夸,就像浮云遮不住太陽一樣。金 ----------------------- 頁面 6----------------------- 玉其外敗絮其中,外表堂堂心存奸佞,往往掩人耳目混淆視聽。所以 圣人曾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 3/17頁 己不了解自己。不怕外面的 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外面的人;不怕下屬不了解上司,就 怕上司不了解下屬。聽他們說什么??此麄冊鯓幼龅模拍芩愕蒙鲜? 真正知曉。
【原文】言者,一也;行者,一也。言與行符,猶貌與神合。諸葛曰: 觀其往來,察其進(jìn)退,聽其聲響,詹其看視。徒其言美而形不善,此 不足為憑。亦可以道察之:或間之以是非以觀其志,或告知以禍患以 察其忠,或示之以利以驗(yàn)其廉。傳曰:人心不同,其猶面也。治道之 要,在知上之明否,察下之賢否。上之明,事之,上之不明,去之; 下之賢,用之,下之不賢,辭之。兼聽三也。魏征諫太宗曰,兼聽則 明。兼聽者,集眾議正反于一身,擇善者而從之,擇不善者而去之, 此所以明也。夫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取彼之長,補(bǔ)己之短,善莫大 焉。 【譯文】說的是一個方面,做的又是一個方面,說和做一樣,就像內(nèi) 心和外貌相符。諸葛亮說:“看他來往的樣子,觀察進(jìn)退的樣子,聽 他的聲音,看他的目光”。只是話說的好聽而行為不好,也是不足以 為憑的。也可以用一下的方法來考察他,或是用是非考察他的志向, 或者是告示他出了禍患,看他是否忠心,或者用利益檢查他是否廉潔。 傳上說,人心是不同的,就像人的面孔一樣。治理之道的要義,在于 ----------------------- 頁面 7----------------------- 了解上司是否明智,考察下屬是否賢能。上司明智就為他做事,上司 不明智就離開他;下屬賢能就重用他,下屬不賢能就辭退他。三是要 兼聽。魏征勸諫唐太宗說:兼聽則明。兼聽的人,能把各種意見集中 到一起,選有益的去做,把不好的去掉,這樣才會明白。認(rèn)不是圣賢, 哪個沒有過錯?取別人的長處,補(bǔ)自己的不足,就是大善了。
【原文】故善察者見微而知著,見小而識大。知善惡,然后可以任賢 良;明時勢,然后可以知進(jìn)退。欲除其害,必燭其奸,人未動而我先 知,后發(fā)而先制,以此為政,庶可無虞。 【譯文】所以善于觀察的人會從細(xì)微的地方發(fā)現(xiàn)大事件,從小處看到 大問題。了解了善惡之后就可以任用有才能的人;審明了時勢,之后 就能把握進(jìn)退。要想出禍患,一定要洞察其陰謀,對方還沒有行動, 我就已經(jīng)知道他的意圖,后發(fā)制人。以這樣的方式從事政事,大約不 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 遠(yuǎn)猷第三
天下事,有可為者,有不可為者。為可為之事,智也。為不可為之 事,義也。 4/17頁
管仲相齊,遂成霸業(yè);屈子忠諫,自沉汨羅。故有不可以成敗論優(yōu) 劣,然事之成,功之立,必待有為之人,而必有為之人。 ----------------------- 頁面 8-----------------------
有為之人,必深謀之,遠(yuǎn)慮之,此所謂遠(yuǎn)猷。遠(yuǎn)猷者,思遠(yuǎn)而謀深 之謂也。
故三顧茅廬而鼎足立,雪夜訪普而天下定。此皆明君識人,而臣下 遠(yuǎn)猷故也。
詩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之趨利也, 猶飛蛾之近火,惟智者不以小而失大,不以近而失遠(yuǎn)。
故遠(yuǎn)猷,以見識為先,必順天因時而依人。順天,明勢也;因時, 趁勢也;依人,順勢也。
見不遠(yuǎn)必謀不深,謀不深而事難成。為官者不可不明也。
故遠(yuǎn)謀諸國,近謀諸身。謀定而后動,可克全功。
雅量第四
為政者必具雅量。
----------------------- 頁面 9-----------------------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雅量之有無,以別君子與小人, 賢與不肖者也,而為仕者猶重之。
雅量者,忍也,定也,靜也。能忍則自安,能定則自重,能靜則自 動。張良拾履,韓信鉆胯,此所以滅秦破楚。
臨危不亂,處變不驚,視富貴如草芥,此謝安所以全身卻敵之策。
進(jìn)退自如,如閑云野鶴,以天下為為己任,布衣一介而建卿相之偉 業(yè),此李泌所以興唐之術(shù)。
士務(wù)以識器為先,廓然有天下之志,而雅量自在。
孔子厄于陳蔡而笙歌自若,稽康刑于朝市而顧影彈琴。
今夫天下仕者或蠅營狗茍,伺上司之意而逢迎;或以翰墨丹青,充 博雅于士林,此皆不足為道也。
事上第五
事上者,務(wù)以忠,以慎,以恭,以勤。事上若使君父,焉有事君父 ----------------------- 頁面 10----------------------- 者不以忠,以慎,以恭,以勤者乎?
君父之有過,未嘗不可以諫之,諷之,喻之,必明之而后快。上不 可欺,欺上若欺君父也。焉有巧言令色,以蔽君父之過為忠乎?
而夸飾己功,隱瞞上過,故不可以良善稱之。
至于曲意逢迎,以干祿位,期莫大焉,若非奸佞者何?
以此事上,焉有不身敗名裂,貽笑后世者乎?
5/17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