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孔子學(xué)什么之六——圓通篇
圓通彰顯人性魅力 無錫梅園榮毅仁先生舊居有一幅對聯(lián),相傳為清代進士姚元之撰寫,被榮氏家族尊為祖訓(xùn)。這幅對聯(lián)是:“發(fā)上等愿結(jié)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qū)捥幮小?#8221;我認為這幅對聯(lián)恰恰能夠詮釋、解讀孔子的圓通,既志存高遠、悲天憫人、充滿救世思想,又恪守中庸、方正果敢、享受快樂人生。圓通就是圓滿通達,通達事理,也即事理圓融,中庸處事,不偏不倚,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中正不易。“中庸之為德,甚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nèi)鄙龠@種道德已經(jīng)為時很久了。“中庸”是孔子學(xué)說的最高道德標(biāo)準(zhǔn),也是他為人做事的最高原則。“中庸”的另一個稱謂就是圓通,即做人做事恰到好處。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葉公告訴孔子說:我的家鄉(xiāng)有個正直的人,他的父親偷了人家的羊,他告發(fā)了父親??鬃诱f:我家鄉(xiāng)的正直的人和你講的正直人不一樣: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其中了。這就是圓通,人情練達、深通世故。孔子認為所謂的達,就是要品質(zhì)正直,遵從禮義,謙恭待人,注重自身修養(yǎng),不慕虛名。 孔子的學(xué)問是圓融無礙的,他的學(xué)生們跑來問“仁”,他針對每個人的實際,做了種種不同的回答,不死板,不教條,而是因材施教、應(yīng)機施教。他既追求仕途,但又從不屈服,經(jīng)常薄帝王而不為,自己還說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意思是完完全全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去事奉君主,別人卻以為這是謅媚呢。既然做了就要像做的樣子,孔子做人做事從不馬虎,這就是原則,圓通中的方正。他雖生活艱難困苦,但心態(tài)平和無憂,屬于樂天派,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孔子對顏淵說: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這樣吧!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說: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他認為,作為君子,應(yīng)當(dāng)有寬廣的胸懷,可以容忍別人,容納各種事件,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心胸狹窄,與人為難、與己為難,時常憂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為君子。 如果你說孔子只講義,不談利,那你就又錯了。他道德高尚,但又從不做免費生意,弟子都要交學(xué)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只要自愿拿著十余干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鬃右笏膶W(xué)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余干肉作為學(xué)費。這是為了規(guī)則,還是為了叫他的學(xué)生們珍惜學(xué)習(xí)機會,不得而知。反正儒家的義與利,都是從小義、小利推廣而來的。把小利放大到大眾身上,那就是最大的義。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他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ǖ玫剿?,就不會去享受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外示圓通,內(nèi)存方正,一味方正肯定處處碰壁,一味圓通就是失去自我。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孔子說:君子沒有什么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后上場。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后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孔子在這里所說的“君子無所爭”,即使要爭,也是彬彬有禮的爭,你看這就是圓通。 平心而論,孔子的一生是悲慘苦難的,他幼年喪父,中年出妻,老年喪子,追求仕途不肯屈就而成為“喪家犬”,所有一切都像是在考量他的人性魅力,是苦難成就了孔子。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鬃右运难孕小W(xué)問,彰顯了人生的圓通、圓滿,其人性魅力熠熠生輝而照耀古今中外。 |
|
來自: hbuet > 《人生哲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