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調查 黃秀文 一、前言 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語學習中的自主性一直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話題。自主學習是以“以學習者為中心”、“人本主義”、“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現(xiàn)代學習理念。自主學習已經(jīng)成為應用語言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師都意識到通過幫助學生獲得必要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才能達到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激勵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 然而,我國中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偏重應試教育。中學生習慣于跟著教師走,跟著考試走,而不善于獨立自主學習,這種情況與《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不相符的。那么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現(xiàn)狀究竟怎樣呢?英語成績好與英語成績差的學生(以下簡稱“優(yōu)生”與“差生”)在自主學習能力上有無差別?本文擬對此作一調查研究。 二、自主學習的定義 什么是自主學習?不同的學者對自主學習有不同的定義。 Dickinson(1995)認為,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他解釋說,態(tài)度就是一種對自己的學習做出決策的責任;能力就是對學習過程的決策和反思。 Littlewood(1996)認為,自主學習主要是“學習者獨立做出選擇的愿望和能力”。所謂愿望是指學習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動機和信心;所謂能力是指既具備為自己的學習做出選擇的知識,又具備能夠執(zhí)行自己選擇的技能。 Wenden(1991)說,“實際上,那些成功的、具有專門知識和技能的、有才智的學習者已經(jīng)學會了怎樣學習,他們已經(jīng)獲取了學習策略和有關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他們也具備了有信心、靈活地、恰當?shù)?、獨立于老師地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態(tài)度。所以他們被稱為是自主的。(轉引自束定芳,2004) 從以上描述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真正的自主學習者應該具備以下特點: 1.能確立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和學習進度,并設計自我評價指標。 2.能積極發(fā)展各種思考策略和學習策略,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3.在學習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內在動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能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自我監(jiān)控,并作出相應的調節(jié)。(周智忠,2004:45) 三、研究過程 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筆者所在學校(一所縣級重點高中)的高一兩個自然班的學生,與年段其他班級是平衡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問卷在高一學年結束期考后一周進行。選擇這些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的原因是:1)他們經(jīng)過了四年的英語學習之后,應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2)他們離高考尚有兩年的時間,應試的壓力不象高三學生那么嚴重,具備對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實驗和培訓的條件;3)他們有強烈的愿望,希望通過自身努力學好英語,以便在兩年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因而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意愿;4)高一的課程剛結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暑假時間進行一些課外學習活動,自主學習實驗可盡快開展。 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見表1)。問卷來源于周智忠(2004),及吳桂芬等(2005)所使用的“自主學習”問卷,并根據(jù)我校高中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做了一些改動。問卷共有26個調查項目,主要涉及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及元認知策略。 問卷采用萊克特量表(Likert Scale)。每個調查項目都設計了五個不同等值的規(guī)定選擇答案:1=很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非常同意。對調查得來的數(shù)據(jù)我進行統(tǒng)計分析。問卷結束后我還抽取了優(yōu)生和差生各10個進行了訪談,以獲取更為直接的信息。 本問卷調查采用了不記名課堂即時完成的方法,保證了調查結果的有效性。
3.數(shù)據(jù)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fā)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12份。統(tǒng)計結果如下: 表2 高一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調查總體情況表
(注:I為項目,A為平均分) 從總體上看,高一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情況不容樂觀。在我們調查的26個項目中,平均分在3分以上的只有9項,占34.6%;平均分在2.5~3分的有7項,占26.9%;而低于2.5分的有11項,占42.3%。 這說明我校高一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愿和動機,但實際情況卻很不理想。分析如下: (1)動機和態(tài)度 從均分3.08和3.25的第1、2項,以及問卷調查后對20個學生的訪談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英語還是較感興趣的,而且有信心學好它。他們每天花在英語課外學習上的時間在0.5~1小時之間。 從均分最高的第4項(3.68)來看,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動力和學習任務的意義、性質、安排、表現(xiàn)形式密切相關(彭金定,2002)。因此,我們在組織課堂教學、安排教材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因為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興趣、情感、教育和交際需要,只有當學生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展開學習的時候,他們才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也只有這樣他們的學習自主性才能得到激發(fā)(周智忠,2004)。 (2)計劃性 在計劃性這一項中,均分為2.30和2.42的第5、6項說明,只有少部分學生自己訂學習計劃。究其原因,可能與我國外語教學長期以來形成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有關。教師“主宰”了整個教學過程:從制定教學計劃到選取教學材料,從課堂活動的組織到課后練習的布置與安排。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習慣于跟著教師亦步亦趨,缺乏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意識和意愿,因而也就很少考慮自己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和學習需求(高吉利,2005b)。 (4)自我監(jiān)控 自我監(jiān)控是元認知策略之一,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技能。監(jiān)控就是檢查任務執(zhí)行的情況,看時間利用是否合理,學習進展如何,及時對自己的認知活動做出分析和評價(黃遠振,2003),它在學前(預習),學中(課堂上)和學后(復習)都有出現(xiàn)。(周智忠,2004)然而,在我們的調查中,除了第9項和第13項的均分在3分以上外,其余的項目的得分都在3分以下,這說明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不強。學生對教師布置的筆頭作業(yè)完成得較好,而口頭作業(yè)或教師很難檢查的作業(yè)不夠重視。 (5)利用課外資源 在第16~20項關于課外資源利用情況的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均分偏低。極少學生用英語寫日記、寫信或網(wǎng)上聊天,收聽英語廣播的更少;而學生所閱讀過的英語簡易讀物非常有限,僅讀過1本或根本沒讀過的學生人數(shù)占總人數(shù)的一半以上;只有16.7%的學生經(jīng)常收看英語電視節(jié)目。大多數(shù)學生的語言輸入僅靠教材及配套練習,沒有學會課后去尋找更多的學習和使用語言的機會,這不利于語言習得的形成。 (6)自我評價與調節(jié) 第22~26項的均分較高,但多數(sh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調節(jié)都是以考試成績?yōu)楹饬繕藴实摹W生能夠在考試后自覺找差距(第22項均分為3.10),然而他們卻很少有計劃地做階段性的評估(第21項均分為2.25)。他們成績不好時能夠自我鼓勵,也愿意求助他人,但較少考慮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即使有,也僅限于語言知識的學習,比如記更多的單詞或多做題目。 (7)優(yōu)生與差生在自主學習能力上的差異 筆者從有效問卷112份中抽取了14名優(yōu)生和12名差生,對比他們在自主學習能力上的差異(見表3)。 表3 優(yōu)生與差生在自主學習能力上的差異
(注:I為項目,EL為優(yōu)生的平均分,PL為差生的平均分。) 表3各項數(shù)據(jù)表明,優(yōu)生在自主學習能力各個分項的平均分上均高于差生,其中優(yōu)生在50%的分項上的平均分大于3,而差生沒有一項平均分大于3,有69%的分項的平均分均小于2。由此可見,優(yōu)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明顯高于差生。 四、結論與對策 通過本次調查,我們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我校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低,具體表現(xiàn)在五個方面:1)高中生英語學習計劃性不夠強,學習目標,特別是長期學習目標不明確;2)高中生雖已意識到學習策略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但有效運用各類學習策略的能力較低;3)高中生盡管有一定的糾錯意識,但從總體上看,缺乏主動監(jiān)控英語學習過程的意識和能力;4)高中生很少選擇課外學習材料及活動;5)高中生自我評估學習效果的能力不足。(高吉利,2005b) 第二,優(yōu)生與差生在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優(yōu)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明顯高于差生。 根據(jù)以上對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現(xiàn)狀的分析,筆者認為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 要讓學生逐步轉變學習觀念,認識到英語學習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學習者本人,學習中應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學會主動承擔學習的責任,成為自主的學習者。因為任何形式的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習者自己的事,其他任何人所能做的,只能是提供幫助而已。以幼兒學走路為例,大人或學步機可以提供幫助,但絕對不能代走,否則他將永遠學不會走路。 2.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實質是考慮到學生的真實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和特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首先是一種自愿行為。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首先要滿足他們的需要。因為需求是英語學習最基本的動機因素,如果學生沒有學習需求,沒有學習的愿望和目標,培養(yǎng)自主學習就無從談起。所以,在我們實施英語教學以前應該對學生進行需求分析,并根據(jù)學習者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法等?,F(xiàn)在,國外有些外語教學理論提倡“協(xié)商式大綱”(negotiated syllabus),就是教師和學生根據(jù)外語學習者的客觀情況和實際需求雙方共同制定學習目標,學習方案,評估方式等(束定芳,2004)。這不僅會使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產生一種責任感,還會使他們持續(xù)地關注自己的學習成效。 3.培訓學生的學習策略 認知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策略的,教師在考慮如何教學生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使他們既學會知識,又掌握學習方法。既提高學生覺悟,又指導學生行為。教師的教學在于如何教會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解決外語語言中的問題,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影響學生的學習策略,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選擇、調控、掌握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教師通過鼓勵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必要的學習策略而達到加速學習的進程。(商偉霞,2004) 4.豐富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 克拉申的(Krashen)“輸入假設”(Input hypothesis)認為,學生習得語言通常是首先接觸大量易懂的真實語言(輸入語),并通過情景與上下文理解其意義。Ellis(1994)認為,“……formal instruction helps learners (both foreign and second) to develop greater L2 proficiency, particularly if it is linked with opportunities for natural exposure.”課堂教學和必要的英語接觸(exposure to English)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所以,除了課堂教學以外,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接觸自然語言環(huán)境的機會。(呂良環(huán)等,2005)如引導學生收看英語電視節(jié)目,英語影片,收聽英語廣播,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堅持用英語寫日記,寫讀書報告,用英語通信,網(wǎng)上聊天等。在多學英語,多用英語的交際實踐中學好英語,用好英語。 參考文獻: 1、Gardner.D & Miller.L (2002).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Thanasoulas,D.What is Learner Autonomy and How Can It Be Fostered? http:///Articles/Thanasoulas-Autonomy.html 3、高吉利(2005a)“國內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狀況分析綜述”,《外語教學》2005(1) 4、高吉利(2005b)、李秀萍“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調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2) 5、黃遠振“自主學習的定位、策略與實踐”,《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3(5) 6、呂良環(huán)、鄭磊“‘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外語教學中語言輸入的有效策略”,《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3) 7、商偉霞“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及外語教學啟示”,《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2) 8、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9、楊陽、彭錦秀“關于中學英語閱讀課程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學生部分)”,《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6) 10、周智忠(“高中一年級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情況的調查和分析”,《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