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龍海茶斜《鄒山鄭氏.三帝厝二房家譜》記載: 1. 鄭氏一世祖桓公 一世 開國始祖桓公 桓公(?一前771年),姬姓諱友,黃帝三十世孫,周宣王異母弟。周朝諸侯鄭國第一任君主,以國為姓,謚號桓,世稱鄭桓公,為鄭氏太始祖。妣陳氏,生子武。 2. 鄭氏入閩始祖昭公 晉永嘉元年(307年),吳國車騎長史、平難將軍鄭庠公(桓公40世孫),任東安太守,鎮(zhèn)守丹陽,為滎陽鄭氏南遷始祖?!锻ㄖ尽份d,西晉鄭昭,字元質(zhì),庠公次子,為東晉龍驤將軍,封開國候。隨父過江,晉懷帝永嘉二年(308年)率兵入閩,先后任建安、泉州剌史,先居永泰后居福州,卒后葬長樂,鄭氏以昭公為入閩始祖。 3. 開莆始祖露公 昭公于晉時為泉建剌史,過莆田,愛其風土,乃遷祖墳于南山。唐德宗貞元元年(785年),昭公十七世孫露公(57世69代),為避李承昭之難,攜堂弟莊、淑自永泰,遷居莆田,結(jié)廬于其南山祖墳旁,南山有湖,為南湖,古稱“南湖三先生”。露公遂于南湖設講堂以修儒業(yè),實為開莆倡學之首。露公為我鄭氏開莆始祖也。妣蔡氏,生子珙、瑜、球。露公妣合葬于莆田荔城區(qū),寶勝院麓牛眠埔,有包砌雙龜碑一通。上鐫“唐太府卿鄭露公墓”,是市級第三批文物保護點。 70代58世諱瑜,露公次子,傳子澤,敖。 71代59世諱敖,傳子鞏,皋,阜,準,肇。 72代60世諱阜,傳子凝,凜。 73代61世諱凜,傳子晦。 74代62世諱晦,傳子仁本,仁己,仁朗,仁裔。 75代63世諱仁己,傳長子恭。 76代64世諱恭,傳子渝。 77代65世諱渝(鄒岱舊譜稱諭),由莆田遷漳州。傳三子,長 隆,余佚。 4. 石碼舊鄭開基祖隆公 隆公(78代66世),渝之長子,名崇敬,字寅亭,謚創(chuàng)庵。宋銀青光祿大夫,隨父入漳,南宋紹興間(1131一1162年),肇基龍溪十一都唐化里鹽埭,又稱北埭,鹽岸,北岸,石碼古鄉(xiāng)十社之一,今石碼大埕,即三中原華僑醫(yī)院一帶,鄭氏祠堂位于南臺廟,俗稱“舊鄭”。夫人林氏傳六子,長適可,次適康,余佚。 79代67世適可公,隆公長子,又名公顯,字隱之,宋乾道二年(1166年)進士,官至中奉大夫,龍溪縣開基,生子三: 祚、桂、槐。鄒岱舊牒云: 前譜記其任祭酒處武安,因葬焉??傋V記文苑、店前、南山、碑頭皆其后也。 79代67世適康公,隆公次子,又名公敏,字明之,宋乾道五年(1169年)進士,古田教官,任大中大夫遷布政,后來隆公偕男隱居吾養(yǎng)山后坑社,葬于吾養(yǎng)山之東(盧下社山園上)。適康生子崧、諳,崧為番禺令(廣州番禺)。 5. 山美鄭氏開基祖諳公 80代68世諳(也稱音)公,適康公次子,號八十六郎,宋末由吾養(yǎng)山后坑社遷居金浦二十八都鵬程開基,鵬程原屬漳浦,1957年劃歸海澄縣,鵬程原屬白埕,亦稱山美。諳公生庚佚,卒于某年三月初六,妣紀氏謚繩淑,生庚佚,卒于某年四月十八。傳五子:長貴孫(亦作貴春,長房),遷居下(霞)嶼(漳浦舊鎮(zhèn))開基。次貴發(fā)(號尊達,二房)守鵬程。三貴成(號尊爵,三房)遷居石坑廟,生子: 五石。五石公再遷蘇溪(鄒岱)開基。四房貴德守鵬程,傳衍山美三保,新和,六壁,井仔,后洋五社。五房貴旺由鵬程遷居埭內(nèi),寮仔,官埔田乾(廣東揭陽一帶)。貴發(fā)長子源河因兄弟不和遷回五養(yǎng)山后坑社居住,厥后遭官事,后裔星散泉州馬厝巷、長泰;貴發(fā)次子源海后裔孫(五世)分遷長泰高樓、漳浦六鰲。 6. 鄒岱鄭氏開基祖貴成公 鄒岱一世祖一一貴成公,山美祖音公第三子(號尊爵,81代69世)。元初自鵬程遷居石坑廟,卒后與妣林氏十娘合葬于大帽山石坑廟西蛇侖。傳子: 五石公,遷居社仔柴斗門頭(筆架山下),順南溪至蘇溪一帶放牧養(yǎng)鴨,發(fā)現(xiàn)鴨母日產(chǎn)雙蛋,確認這是一塊風水寶地。五石公傳二子,念六、念七,定居蘇溪,后稱鄒岱。隨著家業(yè)發(fā)展,子孫旺盛,他姓外遷,只留下了鄭姓,子孫尊尊爵公為鄒岱一世祖。 ? 二世五石公,傳二子,長念六(子孫遷青美),次念七。 三世念七公,傳四子: 元仁,元祥,元瑞,元用(子孫遷漳浦月嶼)。 四世元瑞公,傳二子,長日成(子孫遷福州西門外塔前村),次日茂。 五世日茂公,傳五子: 長房俊,二房沖,三房潛,四房冑,五房惠。 至此,鄒岱鄭氏始分為五房。大房無傳,五房遷廣東,鄒岱守祖尚有二房、三房、四房。二房又分為蔡成,三腳,六腳,港岸頭四角落。四房冑公后裔遷居三帝厝,茶仔斜,過河田。 六世冑公為四房始祖,字輔高,號和齊,生于天順庚辰正月廿五,卒加靖辛亥二月初六(1460一1551)享年92歲。妣陳氏謚巽堂,生子二: 長倡,次作,女二。 7。 鄒山鄭氏開基祖子徽公 鄒岱四房舊譜載:“七世作,字武典,和齊公次子,號毅軒,生弘治丙辰(1496)十月廿一,卒嘉靖戊午(1558)三月十八。娶林氏,生弘治乙丑(1505)正月廿三,卒嘉靖甲午(1534)十一月初五,謚勤助。繼娶洪氏,卒某年十二月十八,謚勤淑。子六: 建學,勉學,用五(俱林氏出),用七,用八,用十(俱洪氏出)。葬仙姑嶺水斗坑,向石尖前有田仔。 水斗坑位于白水方田社山腳下。三帝厝和茶仔斜四房裔孫最后一次聯(lián)合祭祖,因找不到武典公墳塋,就在山腳下對著武典公墓的方向,擺上供品,向武典公祭拜,此后中斷。 鄒山東鄰東原社,南近蘇溪,西靠鹿石山,北毗張坑,依鹿石旖旎秀色,傍古月港支流環(huán)繞。 傳鄒岱四房武典公之五世孫子徽公(十一世),康熙年間先到頂張坑,異族環(huán)居,鄒岱三房子孫已在此居住,周圍一帶還有許多張姓人,避鄰舍齟齬,旋遷鄒山肇基創(chuàng)業(yè)。隨著子徽公家族人丁興旺,鄒山鄭族的迅速發(fā)展,張姓人逐漸向海澄方向外移,最終鄭族人定居下來。 鄒山開基祖子徽公,妣孺人黃氏溫惠,生五子,大房無傳,初心難忘,二房國儀再回張坑發(fā)展,子孫繁衍至茶仔斜頂社大部分(頂頭埕),下社(下頭埕)全部(種德堂)。三房、四房國俊、五房國仕同守居三帝厝,后三帝厝六房部分子孫又遷居過河田社發(fā)展,大房無記載,墓碑載:“孫:鶴頗參,贊握杜,典尚貴,伯瑜。曾孫文煥”。碑立“雍正四年丙午太簇吉旦”(1726年),合葬于茶仔斜頂社榕樹邊之鹿石山麓一一埔仔頂,也稱埔仔頂祖。子孫后代尊稱子徽公為鄒山鄭氏開基祖。 鄒山鄭氏包括三帝厝、茶仔斜、過河田等三個自然社,總?cè)丝谝磺灏儆嗳恕?/p> 子徽公后裔開枝散葉,遠播東洋南洋。道光年間,三帝厝四房十六世兆坤公從東洋隨父回祖家探親并定居祖地。三帝厝二房播遷海外的有緬甸仰光及臺灣,還有遷居漳浦赤嶺、東泗嶺仔、白水茲美、漳州、石碼及廈門等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