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說黃芪拔腎氣呢? 很多人喜歡用黃芪泡水喝,喝了之后,覺著好像有力氣了,精神頭提升了,但是卻出現(xiàn)了:尿頻,腰酸,腿軟,腳涼這些毛病。這是因為黃芪補氣的方式比較特別,它主要是升提陽氣,來達到補氣的目的,實際上是從腎里借調元氣,然后發(fā)散到全身各處。 黃芪有生用和炮制兩種,生用適用于無氣虛病癥時,30克以下升陽助火,30克以上降壓,補氣不助火。 炮制的炙黃芪,常用量20克以下利尿,超過30克就止尿,15克升血壓,超過35克降血壓。 無論如何用,辨證要準確。 黃芪升氣發(fā)氣的速度快,用于脾胃時有黃芪建中湯,用黃芪助脾氣急升,有利于肺氣疏布,全身受益。黃芪入脾、肺經,循行太陽、少陽、少陰三個經絡,輔助心腎運轉,固表益氣,對氣虛的人比較有利。 如果身體的中氣充盈,元氣較足,黃芪就會把這些氣一并推舉到肺部和全身,如果腎氣虛,頻繁調元氣,就會傷腎陽,這就是拔腎根,出現(xiàn)氣喘急促、尿多尿頻、浮腫乏力、咳喘加劇等問題。 對于腎氣足的人來說,借點沒多大影響,但是腎氣本身就虛的人,你再去借腎陽,相當于“拆東墻補西墻”,你喝的越多,腎氣虧虛就越嚴重,時間長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越喝越上火,越喝越尿頻,這就是黃芪拔腎氣的原因。 所以,黃芪雖好,也不能濫用,實在想用,可以做個搭配: 1,黃芪+覆盆子,覆盆子可補腎固精,一升一收,就能避免拔腎氣。 2,黃芪+肉桂,肉桂能引火歸元,把黃芪升發(fā)的陽氣引導到該去的地方,這樣,一升一降,避免上火。肉桂用量少于6克,才有引火歸元的作用。 3,黃芪+知母,知母可清熱滋陰,和黃芪一起用,一陰一陽,這樣身體更加和諧。 黃芪 巧搭配 黃芪+葛根~助氣升發(fā) 黃芪+當歸~氣血雙補 黃芪+大棗~補氣升陽 黃芪+肉桂~祛寒止痛 黃芪+人參~補益元氣 黃芪+白術~益氣健脾 黃芪+桑葉~補氣攝血 黃芪+益母草~利水養(yǎng)腎 黃芪+知母~養(yǎng)陰升陽 黃芪+山藥~益脾固精 黃芪+陳皮~消食祛濕 黃芪+麥冬~養(yǎng)心清肺 黃芪+菊花~明目清肝 黃芪+金銀花~清熱解毒 黃芪+蒲公英~清火消炎 黃芪+梔子~瀉火清毒 黃芪+生甘草~止咳祛痰 黃芪+西洋參~增強體質 黃芪+丹參~養(yǎng)氣活血 黃芪+合歡皮~補氣活血 黃芪+防己~祛濕固表 二,為什么說柴胡劫肝陰? 折算成現(xiàn)代計量單位,柴胡常用量是10克,可疏肝解表升陽,有時用3-6克,可補中益氣,用量20克,可退熱,無論何種用量,都是用其升散的功效。 肝郁有不同分型:肝氣郁滯、肝血郁滯、肝寒郁滯。柴胡苦平,苦能燥濕,燥濕過頭就可能傷陰。實際上,臨床肝郁的病人,除了肝氣郁滯,肝血郁滯的不少見。 柴胡疏肝效果好,對于肝氣郁滯的病人,平時壓力大,心情不好,肝氣就容易郁結,會覺得胸口像壓了塊石頭,喘不過氣來,胸脅隱隱做疼,這時,柴胡可幫助疏肝解郁,讓你心情舒展。 但柴胡有個小缺點,就是發(fā)散過強,本來就肝氣不足,肝陰肝血就易枯竭,這時柴胡就像一陣大風,雖然能把肝氣吹散,但也可能把肝陰肝血都給“吹跑”了,所以用了柴胡之后,有人會覺得更累更煩,甚至頭暈眼花,因此就有柴胡劫肝陰的說法。 柴胡劫肝陰,癥見肝脈軟而無力,脈細數(shù),這是肝血虛的典型表現(xiàn),“劫肝陰”屬于過量用藥的情形,而且病人的體質因肝血虛而弱,又促成了“劫肝陰”。 既然柴胡這么猛,需要配個溫柔的搭檔: 1,柴胡+白芍,白芍滋陰養(yǎng)血,和柴胡一起,就能彌補“柴胡劫肝陰”的缺點。 2,柴胡+當歸,一散一補,也是常用的藥材。 所以中醫(yī)用藥是有講究的,不提倡大家私下盲目用藥,有病需要專業(yè)醫(yī)生準確辯證。 柴胡疏肝散+巧搭配 1,柴胡疏肝丸+六味地黃丸:滋水涵木; 2,柴胡舒肝丸+歸脾丸:扶土抑木; 3,柴胡疏肝丸+導赤丸:釜底抽薪;也叫實則瀉其子; 4,柴胡疏肝丸+黃連清胃丸:疏肝和胃。
|
|
來自: 大發(fā)菩提之心 > 《中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