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太常山濤擔任吏部尚書這個職位。山濤負責選拔官員的工作有十多年了,每當有一個官職空缺,他就會挑選幾個有才能和資歷的人,然后向皇帝推薦。等到皇帝有了明確的意向,他才會正式上奏。有時候皇帝選用的人并不是山濤推薦的第一位,但大家不清楚內情,以為山濤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人選的,于是就向皇帝反映這個情況?;实鄯炊佑H近和喜愛山濤。山濤在選拔人才的時候,會給每個人寫一個評語,然后上奏給皇帝,當時人們稱這個做法為《山公啟事》。 比如你自己做點小生意賺了點錢,別人說這算什么只要是個人就能做。這種人很討厭對吧,有時候甚至都無法理解這些人怎么想的。不過,你看完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這種人其實很可悲。早年間在司馬師手上做官,后來一路高升,到材料發(fā)生時候已經是吏部尚書。吏部尚書在古代叫做天官,不過西晉時候吏部尚書位置不算很高,但掌握的權力確實非常關鍵,屬于典型的位小權大。一般來說,掌握組織權力通常需要搞定三個,人事權、財權、業(yè)務(軍)權。組織一把手為防止尾大不掉或形成小山頭通常對分管這三權的人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動一下。如果有一個人能夠長期執(zhí)掌某一項權力長達十幾年,這人別的不說一定是深得領導信任。比如上面材料提到的山濤就是如此,擔任選拔官吏的相關職務十幾年時間,要是司馬炎稍微有一點不滿意恐怕早就下來了。正所謂存在必定有理,山濤能盤踞這個位置十幾年肯定是有幾把刷子的。倒不是他選得人非常厲害,也不是他公平公正,而是山濤他深刻理解了這個生態(tài)位真實內涵是什么?吏部尚書,是負責選人不假,但是你執(zhí)行誰的標準,你為誰選官?有朋友會說了,我公平公正公心,不摻雜私心,都按照才能、資歷、品行來選的,我行的正站的直不怕人說。錯了,權力只會對權力的來源負責,誰用你,你就要對誰負責。上面用你在一個位置上不是你牛逼,也不是讓你來牛逼的,而是需要你來讓他的牛逼。每一官缺,輒擇才資可為者啟擬數人,得詔旨有所向,然后顯奏之。 山濤自己定義這個吏部尚書是選人給司馬炎參考,并且負責推動司馬炎認可的人落地。要換成別人可能真就覺得自己當這個吏部尚書就要把這個工作干的有聲有色。另一方面,山濤在選官這個位置上十幾年,卡了多少人,涉及了多少利益,眼紅嫉妒的人自然不再少數。你想啊,山濤干這個組織部長十幾年,有多少人來求官托請,山濤能答應嗎?不如一開始就不答應,誰的后門都不開,這樣省得清靜。也正是如此,山濤才能干十幾年吏部尚書,要是他但凡夾雜私貨被人逮著,早就弄下去了。但也正是如此,山濤擋了不少人的路,自然也要把他給拿走。別人以為山濤在夾雜私貨,但實際上山濤是在給司馬炎辦事。那你們說山濤有問題,那不是就在說山濤背后的大老板有問題嗎?山濤面對別人的責難也硬氣的很,一點都沒把司馬炎給牽扯出來,這讓司馬炎對山濤的感覺更上幾個臺階。能干事、責任自己背、全力貫徹落實領導的想法, 這樣的同志不應該好好重用嗎?任何事情都有成本,沒有誰所有人都喜歡,司馬炎喜歡山濤,代價就是朝臣同事們對山濤的不理解甚至鄙夷漫罵。但是山濤同樣看得明白,混職場固然要看同事關系,但是領導關系才是主要矛盾。 以山濤的角度去看,其實就是生態(tài)位的理解。但換個角度咱們站在山濤對立面的角度去看,這背后的人性就值得品位了。現實中,總有些人會做一些別人難以理解或無法接受的事來獲得利益。這事本身也沒啥大問題,做了有好處,就是膈應人心中多少有點厭惡排斥而已。大多數人是要面子,又在乎別人的想法,總想站著把錢掙另,于是就不好意思去做。但你要記住,很多事情,你不做,他不做,我不做,總有人會來做的。等別人做了,人們反應過來“這王八蛋居然做這種事太下作了?!?br>于是聲討、謾罵不絕于耳,這也就是文前提到的別人對你說的風涼話。不過,你細品之后就明白了,當真是這些人是小白兔一樣道德高尚? 其實這些人想的不過是,怎么自己不早點做讓你搶了先。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說,自己沒撈著自然要說你壞,不過是無能狂怒罷了。所以這種人其實很可悲,要清高,裝不像,做小人,又拉不下臉面,只有自己心里擰巴落得個啥都不像里外不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