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穆穆 穆穆讀書日記 1、《底層邏輯》 作者:中國,慕白 2、類型 提高思維認知類 3、內容&感悟 世界總是處在運動變化之中的,“變化”是唯一不會改變的事實。 這也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處時刻會改變的環(huán)境中,面臨著不確定性、風險性。 想要獲得成功、想要人生順暢,懂得事物之間底層邏輯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那么接下來,讓那個我們一起走進慕白的《底層邏輯》,一起窺探。 01 擴大舒適圈,是獲得成功的底層邏輯 你是不是曾經見過許多人呼吁:“再不走出舒適區(qū),你就會被淘汰?” 但其實,走出舒適區(qū)是一個偽命題,一不小心還會耗盡心力,一無所獲。 劉潤曾說:“當你一直處在舒適圈的時候,你周圍都是與你同等次,甚至沒有比你優(yōu)秀的人,你就會產生一種自己最優(yōu)秀的感覺?!?/span> 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你對“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有一點認知,只囿于自己的小天地,成為井底之蛙,就很難知道自己的不足。 舒適圈所營造出來的假象會把人的潛力一點一點削弱。 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當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能力已經退化嚴重,遠遠落后于他人時,想要馬上變回原來的樣子就是一件短期內無法實現(xiàn)的事。 人生如逆旅,不進則退。當你慢下腳步的時候,還有無數(shù)人在盡力奔跑。 關注我,一起讀好書,寫好文章~ 那么對于“走出舒適圈”這個命題就是正確的嗎?其實也不見得。 舒適圈,顧名思義,即可以讓你感到安全、舒適的地方,周圍都是你熟悉的事物,你能夠用習慣的方式做擅長的事。 但同時也因為沒有變化,沒有挑戰(zhàn),沒有困難,所以我們會難以進步。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跳出舒適圈之后的情況是怎樣的?會遇到什么樣的人?會碰見什么樣的事?會遇到什么困難? 跳出舒適圈的結果是未知的、不可控的。 如果盲目跟風,喊著要跳出舒適圈的口號,魯莽行動,就容易被現(xiàn)實狠狠地扇幾巴掌。 而人也正是因為許許多多的不可控因素才不愿意改變。 如果選擇擴大舒適圈呢? 擴大舒適圈意味著你處在舒適圈的邊緣進行探索,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自己的特長去謀求更大的發(fā)展。 事實也證明,擴大舒適圈比跳出舒適圈更安全,更科學。 古語常言:“智者有所不能,巧者有所不為。”我們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p> 如果盲目跟風,走出舒適圈,棄自己的長處于不顧,硬要撞南墻,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嗎? 作家蔡瀾說:“把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和生活習慣妖魔化,真的是自己的悲哀。” 不要盲目跟風,要獨立思考,立足自身實際情況,找到自己長處,放大自己的優(yōu)勢。 就像一句很流行的話:“不要在他人的世界里找地圖?!?/p> 02 破舊立新,是自我成長的底層邏輯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世界上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變化’”。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也提到:“世界在改變,金錢的游戲規(guī)則也在改變,所以你也必須隨之改變,才能掌握財富的秘密”。 但實際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受過去經驗的影響,不會想著去改變,形成了一種固化思維。 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蒼蠅裝進玻璃瓶中,瓶口打開,瓶底朝窗戶。 蜜蜂不斷地想在瓶底找出口,最后精疲力盡;而蒼蠅則穿過了另一端的瓶口桃之夭夭,用了不到兩分鐘。 難道蒼蠅天生比蜜蜂更聰明?其實并不是這樣。 蜜蜂一直認為光亮必然就是出口,就跟它們的蜂窩一樣,所以它們一直都做著符合邏輯的行動——一直從瓶底找出口。 而蒼蠅只想著逃命,亂飛亂撞,最后找到了瓶口,獲得了自由。這就是固化思維帶來的后果。 我們又何嘗不像這六只蜜蜂呢?當處在一個環(huán)境下習慣了某種思維方式,就不會想著打破這種固化思維。 雖然已有的經驗會讓我們在一些方面更加快速和便捷,但也恰恰是它束縛了我們的思維,不利于我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所以,在實際生活中,當我們無法解決某一問題時,不要花費太多時間去鉆牛角尖。 試著換種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遵循事物的底層邏輯,以不變應萬變,或許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03 同頻共振,是有效溝通的底層邏輯 溝通是我們每一個人隨時隨地都在進行的一種活動,但溝通無效卻也是常有發(fā)生的事情。 溝通無效不僅浪費時間,還讓人心力交瘁,有時候還破壞著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系。 那么,掌握溝通的底層邏輯,實現(xiàn)高效的溝通就顯得尤其重要了。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溝通困難常常會出現(xiàn)在家長與孩子、男女朋友、上下級之間呢? 如果大家把這個問題弄清楚了,溝通的底層邏輯也就浮上水面,呼之欲出了。 每一個人在溝通的過程中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自己的思考模式。 也就是卡納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提出的:“以自我為中心是人性的弱點之一”。 只有同頻才會共振,要想找到對方的頻率,就需要我們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不是形式,也就是說,你把自己的身份從家長變成了孩子,這并不算換位思考。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你的思考里能夠有別人,能夠用別人的思維方式去思考。 就像書中舉出的一個例子:克林頓開了一家齒輪廠,有一次遇到經濟危機,他的生意跟同行一樣一落千丈。 他想讓老客戶們幫幫忙,于是就寫了很多封信,但他寫好信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連買郵票的錢都拿不出。 這也讓克林頓想到:自己的日子都如此慘淡,他們又能好到哪去呢?或許他們不舍得買郵票來回信。 于是克林頓回到家后,變賣了家具,在每封信上附上2美元,作為回信的郵費。 客戶們收到信后非常吃驚,因為2美元的價值遠超郵票的價格,大家都十分感動,想起了克斯頓的種種善舉。 不久后,克林頓拿到了訂單,還有客戶說愿意給他投資。 克林頓的生意也很快恢復了生機,成為少數(shù)幾個能夠在經濟危機中站得住腳的企業(yè)家之一。 這就是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切身感受他們的想法,為他人思考達到的有效溝通。 所以,要像為自己思考一樣去替別人著想,以別人的心境來感同身受,這才是真正的換位思考。 能夠做到真正的換位思考,生活中許多因為溝通而產生的矛盾其實都能夠迎刃而解。 寫在最后 《教父》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span> 其實,世間一切事物的運轉都有著屬于它的底層邏輯,它就好比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只有著眼于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關鍵才能做到直擊要害。 找到它、運用它、掌握它,才能夠在應對困難時游刃有余。 穆穆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知道人與人之間、人與事之間的底層邏輯,根據底層邏輯做事,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成為喜歡的樣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