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經(jīng)中提到的“蔽膝“ 《詩經(jīng)?曹風(fēng)?侯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詩經(jīng)?小雅?采菽》:“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毙胺傅氖枪?,一種綁在小腿上的布條或皮革,用以保護(hù)小腿或作為裝飾 《詩經(jīng)·大雅·斯干》:“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詩經(jīng)·小雅·采芑》:“八鸞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 《詩經(jīng)·小雅·車攻》:“駕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會(huì)同有繹” 以上提到的“赤芾“ 就是指紅色的蔽膝,芾又作巿、韨, 巿的小篆寫作 這是象形字,從字的形狀看,像是蔽膝垂在前面的樣子,《說文解字》說:"上古衣蔽前而已, 巿以象之。" 意思是遠(yuǎn)古時(shí)候,人們的衣服就是遮住前面而已,巿就是像那個(gè)樣子! 《說文》又有:"韨,篆文巿。從韋,從發(fā)。"市是象形字,而韨是形聲字,從韋,韋是鞣制過的皮革,說明蔽膝早期一般用韋,也就是熟皮制成。 兩個(gè)字分別表明了蔽膝以前的形狀、功能和材質(zhì),那就是用塊皮遮住人下身的前面,遮羞布而已。 《小雅·瞻彼洛矣》:“君子至止,福祿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師” “韎韐”是用茜草染成的黃赤色的皮革,用作蔽膝護(hù)膝,是天子有與軍事有關(guān)的活動(dòng)的時(shí)候所穿的服飾?!皧]”是赤色貌,形容韎韐的顏色鮮紅。 《說文解字》:"靺,茅蒐染韋也,一入曰靺",韋是皮革,染色后用來做蔽膝。 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茹意,茅蒐,蓓草也,一名地血"。 明代毛晉的《陸疏廣要》也說"可以染絳,《本草》:'茜根可以染絳,一名地血,一名茅蒐,一名蓓?!?'' 這里說的是用一種叫茅蒐的植物染料,把皮革染成紅色做蔽膝! 《國風(fēng)·檜風(fēng)·素冠》:“庶見素韠兮?我心蘊(yùn)結(jié)兮,聊與子如一兮?!?/span> 《說文解字》:“韠也。上古衣蔽前而已,巿以象之。天子朱巿,諸矦赤巿,大夫蔥衡。從巾,象連帶之形。” 芾又作韠,《曹風(fēng)·侯人》毛傳曰"芾, 韠也。"韠音同于蔽,故鄭玄說"韠 " 之言蔽也“ 也就是說“素韠“是指素色的蔽膝! 朱和赤都是紅色,但朱色的紅更鮮艷,古代顏色用來區(qū)別身份,這里說周天子的蔽膝是艷紅色,諸侯的蔽膝則是一般的紅色。 二.蔽膝到底長什么樣? 鄭玄箋注《毛傳》的時(shí)候說:“芾,太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謂之芾,其他服謂之,以葦為之。其制上廣一尺,下廣二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天子之芾色用純朱;諸侯之芾色用黃朱;卿大夫之芾色用素(助君祭祀時(shí)可用赤色)?!?/span> 這段文字一方面說了蔽膝的形式和尺寸,一方面說明了不同身份和場合的人的蔽膝的不同顏色。 《禮記·玉藻》:" 韠:君朱,大夫素,士爵韋。圜殺直,天子直,公侯前后方,大夫前方后挫角,士前后正。韠下廣二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span> 《禮記》這段同樣也是描述了不同身份的人所穿蔽膝的顏色和形狀。其中,“君朱”指的是國君的蔽膝是朱紅色的;“大夫素”指的是大夫的蔽膝是素色的;“士爵韋”指的是士的蔽膝是用爵韋(一種皮革)制作的。接下來描述了蔽膝的形狀,“圜殺直”指的是蔽膝的下端形狀:天子的蔽膝下端是直的,公侯的蔽膝前后端是方的,大夫的蔽膝前端是方的而后端是挫角,士的蔽膝前后端都是直的。最后描述了蔽膝的尺寸,下端寬二尺,上端寬一尺,長三尺,頸寬五寸,肩革帶寬二寸。 《漢書?王莽傳上》中有記載 “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見之者以為僮,使問,知其夫人,皆驚。” 這里說明了女性也穿蔽膝! 北宋皇后祎衣的畫像和南宋皇后的畫像可以發(fā)現(xiàn),宋代皇后都穿有蔽膝,而且蔽膝是深青色的顏色! 三.蔽膝怎么來的? 蔽膝最初可能是為了遮羞的,或許就是最早的服裝: 《后漢書·輿服志》曰:"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冒皮。" 《禮記·禮運(yùn)》記載"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班固曰:"太古之時(shí),衣皮韋,能覆前而不能覆后。" 這種遮蔽人的下身前面的獸皮演化成了后代的蔽膝,因而可以我們說蔽膝是初創(chuàng)時(shí)期服裝的殘留。大概就是這樣: 后逐漸發(fā)展為群眾日常勞作可以盛物的日常服飾: 《詩經(jīng)·小雅·采綠》:“終朝采藍(lán),不盈一襜”。 東晉文學(xué)家郭璞認(rèn)為詩中的 “襜” 就是蔽膝。 在古代祭祀的禮服、官服上,將蔽膝用長帶束于腰間,以便在跪拜時(shí)作為墊子。所以蔽膝又叫跪襜。 從遮羞物的遺制逐漸演變成華麗的服飾裝飾,蔽膝見證了古代服飾文化的發(fā)展變遷。 四.考古學(xué)發(fā)現(xiàn)的蔽膝 考古發(fā)現(xiàn)中,商周時(shí)代的玉人身上有穿著蔽膝,從中可以看出蔽膝的樣式和形狀: 1.現(xiàn)藏于美國哈佛大學(xué)美術(shù)館的商代玉人,有明確的蔽膝: 2.1976年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玉跪人(編號(hào)371),穿有蔽膝。 沈從文先生《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總結(jié)了商代玉人的衣冠服飾,大多腰懸斧形的“蔽膝”。 3.1959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陽市東郊西周墓,身著對襟上衣,中間系著一條蔽膝。 4.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出土了一些西周的玉人,其中8號(hào)墓中出土一個(gè)玉人,穿著箭鏃形的蔽膝。 5.另外晉侯墓的63號(hào)墓出土的西周玉人,下身穿著箭頭形的蔽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