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約是我看過的最小眾的電影,如果不是拿了金雞獎項我應該刷不到它。故事發(fā)生在浙江的水鄉(xiāng)小鎮(zhèn)江南枕水人家,與經(jīng)典至今無人超越的臺灣的《一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顯然本片青澀得多,甚至說距離一部足夠成熟的電影還有不小的空間,尤其是配樂。成片不到100分鐘,在有限的時長內(nèi)把故事說得極為精練,所有的重點都放在講好故事上,倒遠比那些動輒兩三小時的電影來得真誠且純粹。拋出的問題很多,卻并不著急一一給出答案,更側(cè)重于呈現(xiàn),讓我們在點到即止間去揣摩老宅與人的故事。 以一場喪禮開始,到一場喪禮結(jié)束,從繁雜的虛無到極簡的求真,被導演偏愛著的母親一角是故事的中心人物,圍繞著她鋪開了敘事。水鄉(xiāng)家家都有的小木船成了靈魂道具,特別是母親過世后,蘇家的小船緩緩沉入水中,鏡頭拉遠可以見到整個水底散落著不同時期的木船時,心有被撥弄到。我想起念真說的媽媽當年坐著小船嫁來蘇家的往事,真的有畫面出現(xiàn)。這木船何止是父親留下的老物件,更是母親走向幸福擁有一個家的開始。所以,導演亦用年邁的母親乘船而去的鏡頭來扣題,達成死亡并不是終點這樣的內(nèi)涵,完成本片。 念清小心翼翼地問出如果哥哥還活著是不是就沒有他了,我頓時明白了他渾身不安無措的由來,這樣的話在家人每一次提起早夭的哥哥時他都想問的。做一個四處漂泊的導游,卻不肯將自己喜歡的景色拿來變現(xiàn)與他人分享,說是北漂在北京連固定住處都沒有,他始終沒法安下心來生活,甚至尋不到家的方向。他酗酒那次,我忽然就想起了《歸去來兮辭》,念清拿錯了自己人生的劇本,好在血脈覺醒之后,他有了與陶公同樣的選擇。那座曾經(jīng)為他們遮風擋雨的割舍不下的老宅子,會成為他真正的家。 念真的強勢是傳統(tǒng)家庭里長子長女的獨特屬性,總在付出不論是否被需要是否如了對方所愿,十足的勞苦功高架式,享受母親嘴里的“囡囡最孝順”。念清一直生活在她的強權(quán)之下,只敢在母親就診一事上有所反抗,他提醒姐姐要順著母親的心意,不可以出于彌補或者轉(zhuǎn)移等原因違背母親的意愿。討論母親后事時,念真三兩句就敲定一切,安撫親朋等后續(xù)則歸屬念清。能在母親最后的時光聚于老宅的,都是家人,并不存在誰的付出多誰的付出少,每個人都用盡所能陪伴在老人身邊,只有母親最疼愛的孫輩阿濤除外。 我在阿濤身上見到了另一個念真。那是念真年輕時的模樣,為了理想為了目標不擇手段地奔赴??赡昙o漸長的念真,對阿濤說你會遺憾的,語氣里透著的意味幽遠深長,更像是在說她自己。她努力成為父親期待的樣子,將大哥可能達到的成就一并背負,如阿濤一樣從老宅出發(fā),多年后歸來再無年少的模樣與心性。她嘗試著肯定自己的打拼,粉飾一切,可惜眸子里的糾結(jié)暴露了她的無助與不自信。別人眼中事業(yè)有成的她,得知舊時好友早已故去的消息,背過身去落淚,只有她自己知道失去了什么。繁華落盡,連一句歸去來兮都再無可能,念真是一艘飄搖的木船,不沉不休。 片中多次提到返家這個概念,與陶公的歸去來兮之道恰巧重合。并不是所有的出發(fā)都無法在遠方落地生根,但能有這么一個來處,可以接納你的隨時歸來,確實很幸運。念清拾起父親留下的木工家什,保有了老宅,也是給在老宅里長成的念清和阿濤一個家。我想起朋友的老宅,每年清明會提前過去打掃清理,幾個兄弟姐妹在那里相聚,祭拜先人,度過與老宅之外各種身份無關(guān)的幾日,而后滿血復活似的歸來,支撐下一年的紛擾。這是家的意義,歸去來兮的意義。 感謝陳小雨導演,在物欲橫流的當下,依然堅守電影人的初心,用接近紀錄片的視角拍攝下這樣回味悠長的故事,發(fā)生在無數(shù)小鎮(zhèn)小村的歸去來兮的故事。 記錄是最長情的陪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