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人對吃還是比較講究的,立春之后,要吃樹三鮮,先是香椿芽,接著是櫻桃,其后是麥黃杏,一月一樣,從四月開始一直到六月。過了六月,還是要吃鮮,要么吃水雞要么吃童子雞,都是伴以青椒爆炒,這兩樣絕對點燃你的食欲,辣味剛好,鮮嫩無比,咀嚼之下都不用吐骨頭的,那口感和風味會成為你無法割舍的美食記憶。 然而,辣子雞好吃是好吃,就是殺雞讓人感到頭疼。殺雞絕對是個手藝活,會殺的和不會殺的,一搭眼就能看出來,關鍵是用多少度的熱水退雞毛,滾燙的水退毛肯定不行,會把那童子雞的雞皮搞得亂七八糟,用涼一點的水退毛也不行,雞毛拔不干凈,所以“聞雞起舞”的“好鄰居”就會一本正經(jīng)地教你拿手絕技,家里有酒的給雞灌酒,然后蹲在一旁看著斷了氣的童子雞東倒西歪,哈哈大笑,嘴里還念叨著:“灌了酒的雞吃起來更香?!?/span> 到了1993年,徐州各地菜市場逐漸有了殺雞的行當,但都是臨街小攤,露天經(jīng)營,支一口鐵鍋,手工操作,五毛錢殺一只雞。建國西路拓寬后,燈塔菜市場的殺雞攤算是比較早一些;堤北火神廟菜市場的殺雞攤也是比較早一些;戶部山西側的育紅市場就比較晚一些。家里喜愛做飯的,不論男女,對此多少都有所記憶。 到了1996年,我市第一個殺雞店出現(xiàn)了,這就是牌樓子市場的殺雞店。說是殺雞店,其實只是殺雞的師傅因為找不到地方經(jīng)營才租了一間房屋,他還沒意識到由露天經(jīng)營到室內(nèi)經(jīng)營是一個劃時代的經(jīng)營方式的轉變,所以他只是在墻壁上寫了兩個字“殺雞”,不帶“店”,雞籠子還放在門口。那天,在牌樓子市場買魚之后,抬頭看到這間門面,頓時感到這是一個能反映時代變化的題材,身邊正好帶了美能達膠片照相機,連續(xù)拍了幾張。 準確地說,這個殺雞店位于永康路上,位于永康路西首。此時,華圣開發(fā)公司的總經(jīng)理張繼元正準備開發(fā)牌樓子市場這一帶,作為記錄,隨手還拍了一張永康路,這個位置在現(xiàn)在的黃樓辦事處西側二百余米。 根據(jù)1971年《徐州市路、街、巷新舊名稱對照表》記載,永康路是由原來的淮海路、永康路、延平路、后倉巷、林家巷組成。 這2張照片因為準備捐給鼓樓區(qū)檔案館作為歷史資料永久保存,所以發(fā)出來的都是局部。文字算是對這兩張照片背后故事的簡單介紹。 |
|
來自: 新用戶8217759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