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講一位奇女子,和她筆下一首絕唱千古的詩。 晉武帝司馬炎一統(tǒng)天下后,開始分封諸王,羊車望幸,并執(zhí)意立智力低下的司馬衷為繼承人。為了打造太平盛世的假象,甚至廢除了州郡武備,導致了各地諸侯擁兵自重。 等司馬衷即位后,皇后賈南風干政,朝野更加混亂不堪,于是就爆發(fā)了“八王之亂”。之后瑯琊王司馬睿在王導兄弟的擁護下南遷,建立了東晉。 然而,東晉朋黨之爭嚴重,再加上桓玄作亂,最終相國劉裕篡權,代晉立宋,正式進入南北朝。 東晉南遷之后,北方更亂,大大小小的民族紛紛而起,最為強大的有匈奴、鮮卑、氐、羌、羯五族,也就是“五胡亂華”的慘烈時代,所以史書稱這段時期為“五胡十六國”。 其中氐族苻健建了前秦,并在三世祖苻堅的帶領下空前強大。 就在此時,咸陽市武功縣蘇坊內,有一個女孩降生了,她就是陳留令蘇道賢的三女兒蘇蕙,字若蘭,為公認的千古才女。 蘇蕙天資聰穎,3歲開始習字,5歲學詩,7歲能畫,9歲又開始學繡,到了12歲即能織錦。 一晃到了15歲,入及笄之年,已經出落得玲瓏有致,裊裊婷婷,前來求親者絡繹不絕。這些求親者雖然都是氏族子弟,卻沒有一個能入得了蘇蕙之心,她立誓要嫁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16歲時,蘇蕙跟隨父親前往名剎阿育王寺游覽,在西池畔看到一位英俊的少年正在搭弓射箭,離弦之箭破空而出,飛鳥應聲落地。 隨后,少年又俯身射水,箭無虛發(fā),不一會水面就飄出帶矢游魚。 但此時蘇蕙并沒有完全動心,直到她看見少年身旁的石幾上,放著幾卷經史,上面還壓著一方寶劍,那顆芳心就再也按捺不住了。 回眸時四目相對,那個叫竇滔的少年,就成了她一生的心心念念。 公元374年,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蘇蕙與竇滔正式結為夫妻,時人皆言這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 婚后,竇滔與蘇蕙十分恩愛,他舞劍,她撫琴;他品茶,她賦詩,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然而天妒良緣,隨著竇滔入仕,屢建戰(zhàn)功,苻堅對他也是越來越器重??砂榫绨榛?,就在竇滔風光無限時,卻因頂撞苻堅而被徙放流沙,也就是新疆白龍灘沙漠一帶,彼時極其荒涼。 離別時,蘇蕙在阿育王寺北城門外含淚相送,夫妻盟誓,至死不渝。不過寧可相信這世上有鬼,也別相信男人那張嘴,人若變心,只是一瞬間的事。 蘇蕙在苦等七八年后,竇滔終于復官,再次得重用,擢為安南將軍。本應該是夫妻團聚,重溫過往的美好時刻,可蘇蕙等來的卻是竇滔另尋新歡的消息,而且她的情敵僅僅是一名歌舞妓,名叫趙陽臺。 傷心不已的蘇蕙忍著巨大的悲痛,效仿卓文君給竇滔寫了一首長達841字的長詩,并親手用五色絲線繡在八寸見方的錦緞上,題名《璇璣圖》,寄給了竇滔。 竇滔讀后,愧疚不已,因此將趙陽臺送歸關中,并備車輿禮親自去接蘇蕙,從此夫妻和好如初,白頭偕老,這件事也成為了一段佳話。 值得一說的是《璇璣圖》這首詩,因為太長,我們無法以文字的形式呈現(xiàn),只好圖解(如下): (可放大查看) 這首詩排列得方方正正,縱橫各二十九個字,縱、橫、斜、交互、正、反讀或退一字、迭一字讀,均可成詩,詩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堪稱神詩。 到了唐代,武則天還親自為這首詩作了序,稱: “蘇氏著文詞五千余言,屬隋季喪亂,文章散落,追求不獲,而錦字回文盛見傳寫,是近代閨怨之宗旨。屬文之土,咸龜鏡焉。聯(lián)聽政之暇,留心墳典,散帳之次,偶見斯圖,因述若蘭之多才,復美連波之悔過,遂制此記,以示將來也” 傳說,這首詩一開始只有蘇蕙和竇滔兩個人能讀懂,至武則天時,也才推演出200多首,宋元間起宗道人推讀出3752首,明代史學家康萬民又推讀出4206首,到了清朝和近現(xiàn)代,已經推讀出7958首。 因這首詩無論正讀、反讀、縱橫反復都可以是一篇詩章,古稱“回文詩”,后世的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秦觀、高啟、湯顯祖等人都曾有模仿。 下面我們就從《璇璣圖》中擇幾首來讀一讀,如“傷情”的: 傷慘懷慕增憂心,堂空惟思詠和音。 藏摧悲聲發(fā)曲秦,商弦激楚流清琴。 還有懷思的: 嗟嘆懷所離徑,遐曠路傷中情。家無君房幃清,華飾容朗鏡明。 葩紛光珠耀英,多思感誰為榮?周風興自后妃,楚樊厲節(jié)中閑。 長嘆不能奮飛,雙發(fā)歌我袞衣。華觀冶容為誰?宮羽同聲相追。 以及凄愴的六言詩: 寒歲識凋松,真物知終始。 顏衰改華容,仁賢別行士。 蘇東坡也曾深入研究過這幅《璇璣圖》,不過并未能全然參透,只是仿照文本格式,作了一首菱形“反復詩”: 蘇東坡這首詩雖短,但與蘇蕙的《璇璣圖》有異曲同工之妙,他還曾寫過《菩薩蠻》等多首回文體詩詞: 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遲日恨依依,依依恨日遲。 夢回鶯舌弄,弄舌鶯回夢。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 到了南宋,著名女詞人朱淑真曾目睹過《璇璣圖》真跡,并作《璇璣圖記》: “坐臥觀究,悟因璇璣之理,試以經緯求之,文果流暢,蓋璇璣者天盤也;經緯者星辰所行之道也;中留一眼者天心也。極星不動,蓋運轉不離一度之中” 到了近現(xiàn)代,《璇璣圖》更是被取材拍成了電影。 后人為了紀念蘇蕙,把她在法門寺住過的小巷取名為“織錦巷”,所修的臺取名為“織錦臺”,她送竇滔去流沙的法門寺(即阿育王寺)北門外,立有一方青石,上面刻有“璇璣圖回文“,嵌鑲在照壁中間。 黃庭堅曾為蘇蕙寫過: 千詩織就回文錦,如此陽臺暮雨何? 只有英靈蘇蕙子,更無悔過竇連波。 雖然《璇璣圖》的真跡已經遺失,但蘇蕙和她僅存的這首詩,在1600多年后,依然經久流傳,還有許多學者在繼續(xù)深研,渴望突破。 這就是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之處,奧妙無窮,嘆為觀止! 閱讀更多經典古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