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huán)境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 如果不去認真思考,會發(fā)現有一些事情在生活中發(fā)生,但是不知道生活中已經發(fā)生了,甚至有些可以更好。 我們家兩個小朋友,老大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經常摔倒,我們還買了防摔蝴蝶背包讓他時不時地背著。老二在學習走路的這段時間,基本上不怎么摔跤,完全用不著防摔。 現在回想起來,是因為地板。老大學走路那段時間,我們住的房子,地板比較滑,而老二學走路這段時間,地板不滑。 最開始我們以為是走路習慣的問題,后來回想起來,是地板。 學走路可以理解為是一項新技能的學習,新技能學習期間,不滑的地方可以讓技能學習更順遂,至少不會因為環(huán)境問題出現更多問題,或者說有些問題,可以減少或者不存在,比如防滑的地板。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環(huán)境我們都能及時地方發(fā)現,只有在事后總結才發(fā)現了問題之所在,甚至也可能只是猜測,這是問題發(fā)生的原因,而非事情發(fā)生的結果。 有什么方法讓我們提前知道環(huán)境的變化帶來的影響嗎?有。那就是多看經驗貼,看其他人的經驗貼。 如果我們已經熟悉某個領域,再看相關領域的知識,會掌握更多的細節(jié)。比如我一直有一條橫桿,橫桿上有兩個1/4的螺絲,橫桿上可以同時放兩臺相機。 之前之所以買橫桿,是因為想要在兩個不同的平臺上直播,實際上這件事從頭至尾好像只干活一次。而這個橫桿在我家至少已經有五六年。 最近,我在思考,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同時拍照和拍視頻時,突然看到有人發(fā)帖子感慨:為什么我沒有提前知道橫桿的存在?居然這么好用! 關鍵來了,如果不去看其他人的經驗貼,可能并不知道,原來橫桿是可以同時容納拍照和視頻設備的。 橫桿可以理解為是我們做一件事的環(huán)境,也就是環(huán)境中解決問題的要素已經具備,但是我們可能沒有發(fā)現,或者沒有特別注意。 以至于不知道自己已經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看到有經驗人士指出來,才發(fā)現了原來還有更多的資源和工具可以用上。 時間資源和空間資源,也是一樣。當我們深入挖掘哪里有時間,再深入思考哪里有機會時,正確的提問總是會有正確的答案。 |
|
來自: hujianfei1989 > 《劍飛語音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