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病機并不單純,多寒凝化熱,瘀阻氣機,進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病理產(chǎn)物,余以消覃[tán]丸消清并施。 烏梅500g 僵蠶500g 槐角250g 皂角10g 烏梅、僵蠶用陳醋炒,與槐角,皂角共研末,煉蜜為丸,每丸6g。1日3次,1次1丸。 直腸息肉在臨床非常多見,西醫(yī)一般采用手術(shù)切除治療,但復發(fā)率高。 余在多年臨床中總結(jié)出,寒熱錯雜是生成直腸息肉的主要病機。 余用之治療幾例膽囊息肉療效平平,究其原因可能是制作方法有誤。 另外,烏梅、僵蠶與等量的陳米醋先浸后炒,用陳米醋之意是取其溶蝕而通透之性。 槐角為腸道之專藥,能清肝膽,涼大腸,疏風熱,腸風痔血尤宜用之。 皂角為使,辛咸寒,有毒,能通竅搜風,除濕去垢,宣壅導滯,消痰破堅。 臨證心悟: 腸息肉病機并不單純,多寒凝化熱,瘀阻氣機,進而產(chǎn)生一系列的病理產(chǎn)物,余以消覃丸消清并施。 歧伯曰:寒氣客于腸外,與衛(wèi)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nèi)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p> 古人認為寒邪是息肉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余反復研讀《傷寒論》“厥陰篇”悟出,腸息肉的產(chǎn)生是在寒凝環(huán)境下,郁而化熱,進而寒熱錯雜,造成氣機紊亂,血液循環(huán)不暢,瘀血與痰熱膠結(jié)而成,因而在龔志賢老先生息肉方基礎(chǔ)上,化裁制為消覃丸。 嚴某,女,59歲。2012年11月23日初診。 治法:益氣升陽散火除濕,治從厥陰。 柴胡3g 防風3g 獨活3g 羌活2g 陳皮5g 人參6g 白術(shù)10g 黃芪20g 白芍10g 半夏12g 甘草3g 茯苓10g 澤瀉9g 黃連1g 當歸6g 烏梅10g 吳茱萸3g 7劑。同服消覃丸。
以本方加減,配合丸藥,治療3個月,復查腸息肉消失,膽囊息肉未變。 |
|
來自: 海明中醫(yī)gikokh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