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古人書法家中,趙孟頫以其高產(chǎn)且傳世作品多而著稱,小編前面也發(fā)過一些趙孟頫的作品,且趙體溫婉柔媚,圓轉舒暢,優(yōu)雅獨有晉朝人的風韻是讓人非常容易看到美好的一種書體。而且比起楷書其他三大家,趙孟頫算是存世書法作品最多之人了,且傳世真跡多。 《前后赤壁賦》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兩度游覽黃州(現(xiàn)在湖北黃岡)赤壁后的兩篇散文作品,對后世詩文書畫創(chuàng)作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元代書法家趙孟頫對其喜愛有加,一生多次書寫蘇軾《前后赤壁賦》,既有二賦合寫,也有單獨寫前賦或后賦。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共藏有三種趙孟頫的赤壁賦,分別是前后赤壁賦卷、行書赤壁二賦冊、前后赤壁賦冊,三種版本都非常精彩!小編在前面發(fā)過一幅為《行書赤壁二賦冊》,鏈接為:【高清】中華十大名帖!趙孟頫行書《前后赤壁賦》書法欣賞,也是最為知名的一幅,是趙孟頫于元大德五年(1301 年)為明遠弟所書,首頁有趙孟頫畫的東坡畫像,非常具有辨識度。 前面由于沒有找到全部三幅高清的版本,無法完璧,所以一直沒有放出來,最近小編終于集齊了趙孟頫這三種赤壁賦的全部超高清版本,由于文件太大,單個圖片幾百個M,無法直接分享,文末會放出鏈接,各位書友可以去下載超高清三種版本的趙孟頫前后赤壁賦。資源收集不易,文末喜歡一下作者,給予作者鼓勵! 今天放出剩余的兩種,第一種為《前后赤壁賦卷》,此卷屬于松雪早年之作。于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趙孟頫時年四十六歲)為友人岳上人所書。相較于其兩年后(元大德五年)所書名篇《行書赤壁二賦冊》(也就是前面小編發(fā)的版本),此卷書寫更加規(guī)整。卷內含元大德三年趙孟頫行楷書此二賦卷,題元大德二年趙孟頫繪《前后赤壁賦》畫卷(作者文末的鏈接中,高清的畫卷一并奉上,必須完璧??!) 趙孟頫(1254-1322),浙江吳興人,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本宋宗室,宋亡仕元,官至翰林學士承旨。趙孟頫提倡復古,影響當代甚鉅。其書法力追晉唐,書風歷經(jīng)三變,先臨宋高宗,再學鍾繇及二王,最后取法李邕。 趙孟頫的筆法細膩且變化多端。其點畫形態(tài)各異,如直點筆入紙后迅速發(fā)力并向右下行,而后出鋒,像 “客”“寥” 二字;斜點常用于字首,輕鋒落筆后右轉,收筆時輕提出鋒,如 “之”“窈” 二字。長曲點瀟灑大氣,尖鋒直下,漸漸發(fā)力,收筆筆鋒外轉后彈起,如 “寂” 字上點。反點一般由捺演變而來,行筆尖鋒入紙,邊行邊發(fā)力,收筆處向右下稍頓,如 “哀”“蝦”“巢”“歡” 四字。左右點大多呈左低右高之態(tài),書寫時相互呼應,如 “麋”“與”“尊”“答” 四字。上下點根據(jù)位置不同寫法有變化,在左多上仰下提,與右部呼應,如 “況” 字;在右多上撇下點,連貫收勢,如 “龍” 字;在下多相互連接,一筆而成,如 “于” 字。 橫畫也各具特色,長橫作為字的主畫,剛直挺健,取左低右高之勢,穩(wěn)定字的重心。有切鋒落紙稍頓后向右上翻腕行筆,收筆時向左上稍抵帶出牽絲的寫法,如 “音”“舟” 二字;有起筆尖鋒入紙,腕迅速內翻并輔以筆管左轉再向右上行筆的寫法,如 “簫”“舞” 二字;還有起筆與上一畫銜接,取逆勢,然后再折鋒右行的寫法,如 “舉”“慕” 二字。短橫運用頻繁,姿態(tài)多變,起筆有尖鋒入紙呈仰勢的,如 “天”“哉” 二字;有尖鋒入紙后筆肚稍頓再上行呈飽滿之態(tài)的,如 “于”“在” 二字;有下橫鋒入紙后腕迅速內轉發(fā)力顯得渾穆而郁勃的,如 “江”“巨” 二字;還有下橫與上一筆連貫而出可視為藏鋒逆入顯得圓勁婉轉的,如 “清”“吾” 二字。收筆也各不相同,如 “美” 字下橫收筆迅速上提,與下一筆氣息相連;“而” 字上橫收筆抵鋒,透出清挺之氣;“泣” 字上橫翻鋒向下順勢帶出下一筆,顯得協(xié)調自然;另一個 “泣” 字下橫重按輕收,余韻悠長。 豎畫同樣精彩,長豎有懸針與垂露之別?!岸贰薄俺!?二字用懸針,起筆右轉而后向下行筆,邊走邊提,出鋒時迅速于空中作收勢;“懷”“非” 二字用垂露,收筆時稍駐,輕頓后反折向上作收勢。短豎形態(tài)多樣,“知” 字中豎上尖下圓,“烏” 字中豎厚重方折,“川” 字中豎簡靜果斷,豎畫還有向背之分,同一字中雙豎并施亦須向背。此外,短豎在具體應用時隨機而變,與整個字協(xié)調,如 “幽” 字中豎細挺與旁邊粗線條映襯,“地” 字中兩豎長短各異,“光” 字之豎起筆微曲與下方平直線條產(chǎn)生對比。 趙孟頫的書風盡顯魏晉風流遺韻。他在書法上繼承二王衣缽,成就非凡。用筆遒勁奔放,線條流暢自然,仿佛能讓人感受到魏晉時期文人雅士的灑脫與不羈。作品中的字形重心集中在下半部分,豎向筆畫較短,結字較扁平,字體取橫勢,為扁方形,這與魏晉書法的風格有相似之處。在筆鋒運用上,提按對比明顯,前面兩三個字運筆速度較慢,后面兩三個字運筆速度加快,循環(huán)反復,形成獨特的運筆變化。同時,趙孟頫還引入了很多行草的寫法,將字形符號化,這些草書字形穿插在行楷書中,調整了節(jié)奏,使作品更具韻味。在單個字中的點畫聚散關系處理也比較靈活,或集中在左部,或集中在右部,因字而異。此外,趙孟頫的折畫圓潤自如,他把方筆和圓轉的筆法并行使用,通過提按轉折等技法,寫出了中鋒圓潤的折筆,展現(xiàn)出高超的書法技藝。 另外,尚有一冊頁,行草居多,也是精品。這幅《前后赤壁賦冊》是三幅中最晚的(「趙子昂氏」),前后赤壁賦冊,九開,元·趙孟頫書,紙本行書,前有殘缺。 終于湊成三套超高清完璧,小編非常激動開心,迫不及待分享出來,以饗書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