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書法家水平不及古人,除了急功近利、自身修養(yǎng)不夠外,最主要的就是沒能學到筆法真?zhèn)?,而一味追求個性,這就導致作品要么壓根沒人能看懂,要么就是單調(diào)乏味,寫成了“印刷體”。這對書法傳承都起到了反作用,也容易把大眾引入歧途。 一件好書法要具備哪些條件呢?首先,其筆法要豐富,用筆動作不能單一,直來直去、毫無變化的字,看上幾次也就膩了,而那些經(jīng)典作品,往往??闯P?。其次,氣韻要自然生動,不能呆板,也不能陷入古人法度無法自拔,這就要看書法家的水平了。第三,一件好書法,不論是專業(yè)人士還是普羅大眾,都能從中領略美感。 書法史上能滿足以上三點的不多,而有一位書法家,將筆法之細膩與字跡之妍美發(fā)揮到了極致,他的字就是“美”的代名詞,此人就是趙孟頫。趙孟頫一生精研魏晉筆法,他深耕二王、李邕、懷素、米芾、趙構等人作品。 在筆法衰微的時代扛起“復古”大旗,使得魏晉法度得以復興,說他一己之力為帖學“續(xù)命”700多年并不夸張。元代以后的書法家,幾乎都繞不開趙氏影響,直到今天很多人都選擇以趙體字入門。 比起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人,趙孟頫的字更適合初學者。首先,趙字深諳古法,用筆細膩考究;其次,趙孟頫用筆省去了一些過于繁瑣的處理,清晰明了,易于上手。最關鍵的是,趙孟頫傳世真跡很多,而且多是墨跡,這也為我們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趙孟頫一生抄寫最多的是宋代蘇軾的《前后赤壁賦》,據(jù)記載不下500次,可惜的是如今僅有一部流傳下來,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此作共11開、21頁,每頁縱27.2厘米、橫11.1厘米,共計935個字,完成于元大德辛丑年(1301年)。 這件作品通篇妍美灑脫,卷首還有趙氏親筆所繪蘇東坡小像,足見其用心程度。全卷楷行草三種字體交雜,行筆自然,無絲毫遲滯之處。趙孟頫用《圣教序》《蘭亭序》以及李邕等人筆意,起筆藏鋒,落筆后筆尖衄搓、蓄力、提按處理到位,筆畫遒勁多姿,行筆中側并用,牽絲引帶、使轉(zhuǎn)靈巧。 《前后赤壁賦》結字舒展開張,左右高低錯落,上下松緊變化萬千,布白疏密得宜,平和簡凈而略帶險奇。細看每一個字,一絲不茍、沉著到位,蘊含著最正統(tǒng)的筆法,與趙氏其他作品相比,此作筆路更細膩,處理更靈巧,堪稱趙孟頫“最美行書”,是我們學習筆法的上佳字帖! 而今,我們將趙孟頫《行書赤壁二賦》原作以超高清12色微噴工藝進行了復原,每一個筆畫都與原作毫無差別,連最細微的線條都纖毫畢現(xiàn),這也是市面上唯一用到這一工藝的產(chǎn)品,我們還獨家推出一款經(jīng)折裝供您選擇,非常便于您臨摹和欣賞。 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
來自: 墨品書法網(wǎ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