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家族,自宋代綿延至今,已超過千年。 該家族載入史冊的名士超過千人,擁有世界各國科學院院士104人,其他領(lǐng)域如軍政界、外交界、文化界也是人才濟濟。 這個家族就是:錢氏家族。 近代名人錢鍾書、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錢其琛等,也都出自錢氏。 為什么錢氏家族如此興旺昌?。?/span> 原因就在于,錢氏先祖所編撰的一部《錢氏家訓》。 這部家訓涵蓋了教子、治家、品德、處世等方方面面,既傳承儒家思想,又提出了具體實用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錢氏子孫后代嚴格秉承家訓,傳承優(yōu)良家風,讓家族興盛數(shù)百年而不衰。 讀懂《錢氏家訓》你就會明白,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最上等的風水。 1 讀書興家 《錢氏家訓》里說:“子孫雖愚,詩書須讀?!?/span> 在錢家人看來,這世間功名富貴轉(zhuǎn)瞬成空,唯一不變的,唯有知識的力量。 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幼年家境清苦,但家中長輩們卻堅持讓孩子們讀書明理。 他小時候,長輩們經(jīng)常帶著自己誦讀詩書: 一開始是背誦《三字經(jīng)》《千字文》,后來讀《論語》《唐詩三百首》…… 闔家上下,整日書香裊裊。 大量的閱讀,讓錢偉長學到知識,也讓他養(yǎng)成了寬廣的視野。 后來,錢偉長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順利考入清華,并最終成為中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 作家馬德說,每一冊書籍,每一縷書香,都藏著一個家庭最好的模樣。 一個生長在書香氤氳中的孩子,必定擁有更廣闊的人生。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葉嘉瑩,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爺爺、父親、叔伯等長輩,都受過良好教育,并且都喜歡讀書吟詩。 還在牙牙學語時,父母就開始教她誦讀古詩。 七八歲時,她便對詩詞歌賦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并跟著伯父學習格律詩創(chuàng)作。 成年后,她考入輔仁大學,在老師引導下,她一頭扎進傳統(tǒng)文學中,暢游書海,潛心研讀古典詩詞。 正是書籍的浸潤,讓她得以在學界開宗立派,還被譽為“中國古典文化傳燈人?!?/span> 清代學者姚文田曾說過一句話: “世間數(shù)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世界上永不貶值的財富,不是用之不竭的金銀,而是家中書房堆砌的書籍。 書香彌漫的家庭,在無形之中為孩子建設(shè)了一座堅不可摧的精神殿堂,積累著源源不斷的智慧和財富。 一個家有書架,有書香,才能永遠興旺發(fā)達。 2 勤儉守家 作家劉墨在解析《紅樓夢》里,賈府走向衰敗的原因時,談到其中一點: 賈府上下安于富貴者多,節(jié)儉持家者少。 賈家人不僅花巨資建造大觀園,平時的吃穿用度,更是講究排場。 一道對賈府來說稀松平常的螃蟹宴,就要花費二十多兩銀子。 以至于劉姥姥感嘆道:這一頓飯的錢,夠我們莊稼人過一年了。 賈府從上到下鋪張奢侈,一旦遭遇變故,家道中落是不可避免的事。 《錢氏家訓》里說:“勤儉為本,自必豐亨。” 很多時,奢靡只能加速家庭的衰敗,懂得勤儉持家,才是家庭繁榮的底層邏輯。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一生榮譽等身,待遇也很優(yōu)厚,但他卻過得非常樸素。 1995年,有一家基金會獎勵錢學森100萬港元, 這筆巨款在當時可以在北京買好幾套房子,可錢學森一分不留,全部捐了出去。 他自己則住在單位分配的一套普通三居室,一住就是50年。 就連他用的公文包,幾十年來也沒有換過。 而他平時的穿著,也非常簡單。 無論什么場合,他總是一件藍色工裝外套,搭配一條軍綠色褲子。 他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帶領(lǐng)家人踐行著勤儉持家、節(jié)約用度的良好家風。 而錢家后人至今也無一敗家,都把日子過得簡單而富足。 有句老話說得好:“傳家處世皆宜儉,教子千方莫若勤。” 一個再有錢再富裕的家庭,也經(jīng)不起揮霍無度。 家人勤儉,懂得守住錢財,面對生活動蕩與人事無常,這個家庭才能太平長安。 正所謂,勤為致富本,儉為治家根。 能守住生活的最低處,守住心性與欲望,保持簡樸之風,一個家自然長盛不衰。 3 和順治家 在談到家庭關(guān)系時,《錢氏家訓》里有這樣一句話: “父母伯叔孝敬歡愉,妯娌弟兄和睦友愛?!?/span> 對一個家庭而言,上下齊心,一團和氣,才能彼此合力,將生活過得蒸蒸日上。 錢鐘書一家總被世人所稱道,正是因為他們和諧的家庭氛圍。 夫妻倆在英國留學時,楊絳經(jīng)常熬夜讀書,以至于到了早上,她根本起不來做早飯。 換了常人,可能會對妻子有所怨言。 可錢鐘書不僅沒怪罪妻子,反而主動做早飯:煮雞蛋,烤面包,熱牛奶,泡紅茶…… 等楊絳醒時,他就搬來一張小桌,支在床上,讓妻子坐著享用早餐。 正是這份包容與體貼,使得他們夫妻倆結(jié)婚幾十年來,幾乎沒吵過嘴、紅過臉。 在他們的影響下,女兒錢瑗養(yǎng)成了豁達、開朗的性格。 多年后,錢瑗遇見了丈夫楊維成。 那時,楊維成已有一雙兒女,大兒子楊宏建更是正值青春期。 這樣的重組家庭,像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 但錢瑗卻用自己的大度和真心,征服了兩個孩子的心,把家庭經(jīng)營得和和美美。 而在她看來,自己的持家之道,正是從父母那里“遺傳”來的。 她曾表示: 我特別感激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相親相愛、琴瑟和鳴,所以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我見過好的家庭是什么樣的,從而知道怎么往正確的方向跑。 朱熹曾說過: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余歡。 意思是說,如果家庭內(nèi)部很和氣、很平安,即使缺衣少食也會覺得快樂。 俗世煙火中的家庭,免不了會有柴米油鹽的碰撞,和雞毛蒜皮的磕絆。 倘若事事都要大動干戈,終會把這個家傷得千瘡百孔。 與家人相處,不妨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計較。 當一家人相敬相愛,同心同德,家自然就能變成一個遮風擋雨的安樂窩。 4 忠厚傳家 《錢氏家訓》里有這樣的訓言: “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 家庭富足時,要幫助家族中人,設(shè)立學校和公田;年景饑荒時,要籌集錢糧救濟親戚朋友。 在錢氏族人看來,德行善舉,才是家庭興旺的根本。 民國時期,錢氏后人錢俊人,自幼家境清貧。 但他通過自身努力,一步步邁入官場,走向飛黃騰達,成為遠近聞名的鄉(xiāng)紳賢達。 發(fā)達以后,錢俊人秉持樂善好施的優(yōu)良家風,堅持行善事。 1934年,他出巨資疏通河道、修筑大壩,從而大大減少了旱澇災(zāi)情,惠及鄰近幾個縣鎮(zhèn)。 1936年鬧了饑荒,他就打開糧倉,接濟窮人。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種種善舉:修橋、鋪路、造涼亭…… 也因為錢俊人的良善仁厚,錢家在當?shù)貍涫茏鹁?,不斷地開枝散葉,越來越興盛。 古語有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厚道處世,以德傳家,家才能綿延不絕地傳承下去。 北宋詞人周敦頤,幼年家道中落,隨母親寄居在舅舅家。 舅舅沒有嫌棄他們孤兒寡母,反倒教他讀書做人,還將朝廷封蔭子弟的名額給了他。 進入仕途的周敦頤,也始終以德行立身。 他常年穿著舊衣,有時甚至連粥都吃不上,卻還主動將俸祿拿出來救濟世人。 此等“清正仁厚”的家風,不僅讓周氏綿延至今,甚至影響了當?shù)氐泥l(xiāng)民,出了200多名儒士、100多位官員。 《易傳》里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個家庭如果堅持積德行善,那么必然能夠為后人帶來福氣和余澤。 若是積累惡行,則會給子孫帶來禍患。 這世間,所有的善意都是流通的,種下善因,自然就會得到善果。 多存善心,多行善事,慈悲仁厚,才是一個家族的傳家之本。 ▽ 2021年6月,《錢氏家訓》被列入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它不只是錢氏后人的行為準則,更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chǎn)。 一千多年來,錢氏家族的傳承和繁榮激勵了無數(shù)世人,《錢氏家訓》也被一代代人視為經(jīng)典,反復(fù)刊印、學習。 讀懂《錢氏家訓》中的智慧,多讀詩書,保持節(jié)儉,修好德行。 樹立起良好家風,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能得到滋養(yǎng),整個家自然綿延興盛。 |
|
來自: 小橋流水1i79ra > 《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