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筆下有幾棵樹,幾乎將人生說透了。 第一棵樹,有個很出名的木匠,帶著弟子走到曲轅,看見一個大樹,奇大無比,大到可以給幾千頭牛遮蔭,樹干粗百尺,有小山那么高。 旁邊很多人都在圍著看,可是木匠連看都懶得看,直接就走了。 弟子看夠了,問木匠,師父看都不看,是為什么? 木匠說: 這是一棵無用的樹木,做什么都不行。 晚上,這棵樹托夢給木匠說: 我追求了很久很久,才成為一棵無用之樹,中途也差點被折斷。 南伯子綦游到商丘,看到路旁的一棵大樹,簡直太大了。 他仰頭看看樹木的細枝,彎彎曲曲做不了棟梁,再低頭看看樹干的底部,樹心松散不能做棺材,嘗嘗葉子,嘴巴潰爛受傷。 南伯子綦說: 這是一棵不材之木,所以才能長這么大。 再看看那些追求有用的存在: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莊子感慨說: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慢慢我們也會明白,人生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往往都是無用的。 01哲學家叔本華經過考察發(fā)現,人類命運的根本差別,在于三項內容: 人自身, 人所擁有的身外之物, 人向他人所顯示的樣子。 在叔本華看來,我們生活于怎樣的世界,首先取決于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亦即我們自身的豐富程度。 一生致力于尋求幸福生活的伊比鳩魯的門徒也說:
然而,時至今日,人們追求身外之物的力度,遠遠超過了人們去豐富和完善自身的程度。 外在的東西無窮無盡,欲望無窮無盡,永無盡頭,人的追逐也就永無盡頭,最后離幸福和美好越來越遠。 幾千年前,莊子就說:
可是如今,很多人拼命勞作,總不滿足,總不敢滿足,終日只恨自己聚集得不夠多,于是就更加拼命累積。 導致內卷越來越嚴重,內耗也越來越嚴重,但人們內耗,往往都是自己耗自己。 你的擔憂,你的恐懼,你的欲望,都在消耗你,讓你沒法真正活好。 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就算你物質有了,依然還是被很多東西推著走,永遠也停不下來。 就好像一只努力跑起來想要咬到自己尾巴的狗狗,怎么跑,都夠不到,其實只要停下來,躺下來,就夠到了。 我們追著生活跑,拼命的想要抓住某種生活,其實有時候,可能你停下來,松弛下來,你發(fā)現你就已經得到了。 今天刷到一個關于歌手李健的視頻,李健的同學說,大多數人是活在世俗認可的價值觀中,而李健活在自己的價值觀里,所以他總是不慌不忙,只是做自己。 然而,他能做自己,他就得到了他想要的。 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都太忙了,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忙著焦慮,忙著變好,卻恰恰忘了,這一切的根本,是自己。 所以,很累的時候,你不妨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和自己相處。 02人活著,就需要物質,這一點,誰都沒法否認。 然而,即便物質綽綽有余,依然活不好的人,大有人在。 也許我們都會想,只要有足夠的物質,有足夠的錢,每個人都能活好。 但那種活好,大概也只是沉溺于物質的享受,如同被關在圈里的豬,除了吃飽喝足,就是睡覺長肉。 但對某些人來說,這大概就是好吧。 可現實不會這么理想,老天不會將你放在一個什么都不缺的環(huán)境里,現實沒那么完美,總是存在一種“貧乏感”,讓你去追逐,去尋找。 找著找著,人就迷失在路上,一味趕路,反而忘了感受路。 我很喜歡一個寓言故事,總是時不時就拿來講一講。 有一大群人在趕路,匆匆忙忙,都急著趕往目的地。 可是這個時候,有人停下來了,他坐著悠閑的休息,同伴焦慮地問: 你為什么不走了?別人都走那么快。 那個停下來的人說,我們走得太快了,靈魂落在了后面,我們要等等它。 說著,他不管其他人怎么匆忙,只是自己休息。 這是當地的一個習俗,急行三天,就一定要停下來休息,等等靈魂。 這個寓言總是讓我很感動,我們這個世界,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在追逐物質的道路上,也越走越快。 現在,我們似乎離自己的靈魂很遠,甚至已經忘了靈魂。 莊子說: 凡外重者內拙。 意思是說,對外物看得過重,內心就會變得笨拙。 當我們的人生被物質堆滿的時候,靈魂就沒有活動的空間了。 03沒有物質人沒法活好,沒有靈魂人不知道怎么活好。 田開之的老師是祝腎。 后來,田開之去拜會周威公,周威公問: 你從你老師那里,聽到過什么呢? 田開之說: 我只不過是在掃地,又能聽到什么呢? 周威公不死心,繼續(xù)追問。 田開之說: 聽先生說,'善于養(yǎng)生的人,就像是牧羊似的,看到落后的便用鞭子趕一趕?!?/span> 這是什么意思? 田開之講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魯國有個人叫單豹,住在山里,不去世俗爭名奪利,活到七十歲了,面容還像嬰兒一樣。 可是有一天,這人遇到了餓虎,被吃了。 另一個故事,有個叫張毅的人,是世俗的成功人士,在名利圈內混著,活到四十歲,就患內熱死了。 這兩人,一個只關注內心世界的修養(yǎng),被老虎吃了,一個只關注外在物質的豐饒,最終違己交病,患病死了。 田開之說,這兩人,都不知道彌補自己的不足。 只注重精神享受,不注意外在的危險,是不行的。 只注重外在物質,只關注身體享樂,不注意精神修養(yǎng),也是不行的。 莊子講了一個很諷刺的故事。 主持宗廟祭祀的人,來到豬圈邊,對里面的豬說: 你為什么要怕死?我將喂養(yǎng)你三個月,用十天為你上戒,用三天為你作齋,鋪墊上白茅,然后把你的肩胛和臀部放在雕有花紋的祭器上,你愿意這樣嗎?? 他覺得,這樣是豬的榮幸。覺得自己這是為豬打算。 可是豬寧愿活著。 人呢?人為自己打算時,也是謀取外物。 莊子反問: 這和豬有什么不同? 這個故事很諷刺,人為豬謀,就是讓豬吃好,以為給豬物質上的享受,最后就算死也該滿足了。 人為自己謀,也是如此。 并不是物質越多,人就活得越好,并不是越懂得物質享受,就活得越好,真正活得好的人,他們懂得精神與物質的和諧,把每一件東西,都恰到好處地使用,順應自己的本性,不貪求,也不被外在影響。 04人活著,需要物質。 但人,不能僅僅為了物質活著。 如果只是為了物質而活著,我們就變成了物質的奴隸。 這世間,慢慢就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一種比較主流的觀念,在這種強大的觀念下,又形成了各種焦慮,好像追逐物質,成了人生最主要的目的。 莊子不是一個富裕的人,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不得不出去借米。 有一次,莊子去覲見國王,也穿著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 但莊子很豁達,他絕對不愿為了物質,去委屈自己的靈魂。 有一次,莊子在釣魚,楚王派人來請莊子去做官,一飛沖天。 可是莊子不愿。 他問來請他的人: “我聽說出國有一只神龜,死后,被楚王用精美的布料包起來,放在神龕上供奉著,你們說,這只龜它是想在污泥之中自由自在地爬行呢?還是想死了被供奉在神龕上?” 答案大家都知道,肯定要做一個活著的自由自在的烏龜。 使者也是這樣回答的。 莊子聽后,擺擺手,告訴來人,你走吧,我也想像這樣活著。 你看,他明明有飛黃騰達的機會,可是他不愿,因為他不愿為了錢財名利和權勢去殘害自己的本性。 正如在《達生》中,莊子說:
不要開啟人為的思想和技巧,不要用人為的觀念去生活,而要遵循人最自然的本性,開發(fā)自己的真性,順應本性而活。 在莊子看來,用自然真性去生活,就能隨遇而安;而用人為的觀念和規(guī)矩去生活,就會處處殘害自己的生命,讓自己不自由。 在而今,我們這個處處都充滿規(guī)矩和要求的社會里,我們真該回到自己,去看一看自己最真實的那一部分,去聆聽自己,用自己的標準去生活,而不是活在外界的人為的標準里。 05現代科學越來越發(fā)達,可是人們內心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多。 這些問題的存在,讓我們寢食難安。 但很多人都不明白,人生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內心的問題。 齊桓公出去打獵,管仲給他駕車。 齊桓公說自己看到了鬼,他問管仲看見沒有。 管仲說,沒看到。 結果,齊桓公打獵回來,就病倒了,好幾天都不出門。 有個人告訴齊桓公,你是自己傷害自己,身體內部郁結著氣,精魂就會離散而不返歸于身,對來自外界的騷擾也就缺乏足夠的精神力量去對抗,這樣一來,人就生病了。 桓公還是覺得有鬼,他問這個人,有鬼嗎? 這人回答說: 有。 他列舉了各種各樣的鬼,最后告訴桓公,他看見的是委蛇。 而看見委蛇的人,恐怕要成為霸主。 齊桓公聽后,開懷大笑。 不到一天時間,病就好了。 所以,人的很多問題,都是內心的問題,我們的內心不再安寧,于是我們就有了各種問題。 06人們很多努力,很多內耗,看似都是為了活著。 其實真的是這樣嗎? 莊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堯將天下治理得很好,可是他聽說許由是高士,才華非凡,就想把天下讓給許由。 他覺得,既然許由有才,就應該把天下讓給他治理。 這本來是一種偉大的胸襟,可是并不是人人都在乎這個天下,許由就是這樣的人,他說: 你都把天下治理得這么好了,我還要來取代你?我難道是為了名利嗎? 名利,不過是身外之物而已。 人們?yōu)榱诉@些身外之物,內耗,內卷,反正是苦不堪言。 可是,仔細想想,鳥兒在林中筑巢,它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樹枝,鼴鼠到河里飲水,它所需要的,也不過是喝飽而已。 多了的有什么用?不過順流而去罷了。 許由是想說,既然我所需要的這么少,那我拿你那個天下來干什么?它不過是負累而已。 今時今日,內卷越來越嚴重,內耗也越來越嚴重,卷來卷去也不知道為什么。 汪中求在一個視頻里講:
現在科學越來越先進,人們工作反而越來越累。 在汪中求看來,人們努力工作,目的只有一個,就算讓你能活下去,并且活得越來越好,這是唯一的方向。 科學技術越來越進步,按理說會讓人類越來越不卷,因為越來越容易就讓很多人活下來。 可事實不是這樣,人們活得越來越累,內卷越來越嚴重。 汪中求說: 背后的原因只有兩個,第一,我們做了很多沒有用的事,第二,我們的貪欲太過分了。 托爾斯泰說: 人最后的需要,無非是三尺土地而已。 人們這么瘋狂的卷,很多都是欲望使然。 莊子講過一句話: 安時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人們之所以會被欲望控制,恰恰是因為他們只追求物質的有用,而忘了用無用之事去滋養(yǎng)自己的靈魂,去蘊養(yǎng)自己的性靈。 07很多人之所以被貪欲影響,是因為他們的眼睛,總是看向外面。 看到沒有的東西,就想努力去活得,對自己已有的東西,總想獲得更多。 我們?yōu)榱宋镔|,不斷鞭笞自己,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把內心弄得亂七八糟。 就像莊子筆下的那匹馬: 有個人因為善于駕車,被魯莊公召見。 這個人駕車,進退能夠在一條直線上,轉彎時能成規(guī)整的弧形。 魯莊公覺得真好,就算畫圓也不過如此了。 就命令這個人,轉一百圈。 顏闔見了說: 馬一定會疲困的。 沒多久,果然因馬疲困而歸。 魯莊公問顏闔: 你怎么知道? 顏闔說: 馬的力氣已經用盡,還要它轉圈,它怎能不疲困呢? 莊子說: 忘足,屨之適也;忘要,帶之適也;忘是非,心之適也;不內變,不外從,事會之適也。 事實上,我們大概就像這匹馬,已經用完力氣,還被逼著轉圈。 而逼我們的人,竟是外在的物質。 我們沒有看向自己,于是就忘了,自己真正需要的,其實很少很少。 偉大的哲人蘇格拉底走在大街上,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他由衷地感嘆,這么多東西都是我不需要的啊。 可是蘇格拉底,一身經常穿一件衣服,還經常赤腳。 你總會感覺,很多人用衣服來裝點自己,其實外在的裝飾褪去了,剩下的那個,才是最真實的自己。 當你面對著那個真實的自己,你才能聽到他的哭泣,聽到靈魂的呼喚,而不是一片嘈雜。 我們總是追求有用,覺得物質才有用。 可人生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往往都是無用的,你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它也許不能讓你升官發(fā)財,但它會不斷洗凈你內心的塵雜,讓你變得安靜。 一顆安靜的心,方能欣賞云卷云舒,方能看淡人間潮起潮落,真正活在自己的本性里,而不會被外界影響。 有用,只能讓我們活著。 無用之用,卻能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活好。 你拼命追求的物質不是意義,物質就是用品和工具,真正的意義在于,你怎樣用這些東西,讓自己活得更好。 文|不有趣靈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