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中華佛教第一寺:洛陽白馬寺

 木栗山人 2024-09-22 發(fā)布于河南

“白馬馱經(jīng)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蕭蕭茅屋秋風(fēng)起,一夜雨聲羈思濃”,這是唐朝詩人張繼寫的一首有關(guān)白馬寺的詩。安史之亂后,白馬寺房屋被焚燒凈盡,連寺里的僧人,也只好住在茅草房中。唐朝詩人張繼,在一次路過白馬寺借宿時,見到寺院內(nèi)殿堂塌毀的凄涼景象,使詩人夜不成寐,在風(fēng)雨聲中,吟成了這首七絕《宿白馬寺》。每次讀到此詩我就感覺到無限的悲涼!想當(dāng)年白馬寺在武則天時期是多么的輝煌,而此時已成斷碑殘剎,真是讓人感嘆世事無常!而我們現(xiàn)在生活的時代乃太平盛世,白馬寺又迎來了它的輝煌,每天來拜謁的人絡(luò)繹不絕。

4月14日,我來到了洛陽白馬寺。此次到白馬寺,懷著虔誠之心,只為朝圣,朝1900年前中國第一古剎的神圣。


在白馬寺與齊云塔院之間有這座牌樓,牌樓正中有“中國第一古剎”的匾額。

為什么稱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呢?

稱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是名副其實,因為白馬寺在佛教歷史上有很多第一白馬寺創(chuàng)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座古剎中國第一座舍利塔——齊云塔;第一次去“西天取經(jīng)”的僧人朱士行始于白馬寺;最早來華的印度高僧禪居于白馬寺;最早傳入的梵文佛經(jīng)《貝葉經(jīng)》收藏于白馬寺;最早的譯經(jīng)道場在白馬寺的清涼臺;第一本漢文佛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是在白馬寺譯出;第一本漢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譯于白馬寺,并最早在洛陽立壇傳戒;第一場佛道之爭發(fā)生于白馬寺;第一個漢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馬寺。

一九八三年國務(wù)院確定白馬寺為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

一九六一年三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馬寺的歷史幾乎就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所以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白馬寺位于洛陽市老城區(qū)以東12公里,洛龍區(qū)白馬寺鎮(zhèn)內(nèi)。

寺廟“白馬寺”的匾額是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方寸有度,佛意濃厚。

白馬寺大門外與其他寺廟不同的是,山門外有兩匹石馬,左右相對,石馬高1.8米,長2.2米,頭戴轡絡(luò),身置鞍韉,性情溫順,雕工精細(xì)。不過這并非當(dāng)初馱佛經(jīng)來中原的白馬,而是北宋太師太保魏咸信墓前的石馬。1935年德浩法師住持白馬寺,將石馬遷置于山門前。

為什么白馬寺山門前會立有兩匹石馬呢?據(jù)說這與一個美麗的夢境有關(guān)。

據(jù)說東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身長丈六,頂有白光,飛繞殿庭。白天他召集群臣,把夢中情況講了一遍,問:“此夢主何征兆?”大臣傅毅說:“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夢。”

漢明帝便派郎中蔡愔,中郎將秦景等十多人,前往印度尋求佛法。三年后,出使西域的使團帶著兩位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他們用白馬馱載了一批經(jīng)書和佛像。漢明帝親自接見了他們,并在洛陽城外御道邊,修建了一座寺院,以作紀(jì)念。因佛經(jīng)是白馬馱來的,故叫白馬寺。

“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由于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里,故有“山門”之稱。

山門由三個門洞組成,象征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據(jù)說人都有三毒:貪嗔癡,在于提示人們別太貪。

白馬寺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的佛殿,從前到后依次分布著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和毗盧閣等主要建筑。東邊鐘樓,西邊鼓樓。

進得山門,可見寺內(nèi)內(nèi)南北中軸線東側(cè)和西側(cè)有鐘樓鼓樓。古洛陽有八景,馬寺鐘聲即為其一。鐘鼓樓同為方形歇山頂雙重檐兩層樓閣式。暮鼓晨鐘是很有講究的,早晨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反復(fù)兩遍,共108下,寓意既是送走108種煩惱,又象征著一年的輪回天長地久。暮鼓在下午4點到5點之間敲打1小時,是將吉祥如意播撒給眾生,我也在心里祈愿一切皆如意。

天王殿, 這是一座歇山式建筑,正脊透雕花龍,兩端有鴟尾,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開前后門,四周有回廊。天王殿內(nèi),有神態(tài)各異的四大天王象,中央佛龕內(nèi),有神態(tài)可恭的彌勒佛。

天王殿前對聯(lián):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懷。

大佛殿是白馬寺主建筑。殿前矗立著高大的石碑,記載了黃錦等人在明嘉靖年間兩次整修白馬寺的經(jīng)過。

殿內(nèi)主尊釋迦牟尼,貼金雕花端坐在須佛座上,高2.4米。釋迦牟尼佛兩邊站立的是他的兩位弟子,左側(cè)為摩訶迦葉,右側(cè)為阿難,左右兩側(cè)的坐像分別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表現(xiàn)的場景為“釋迦靈山會說法”。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面對眾弟子,閉口不說一字,手拈鮮花面帶微笑。大家都不知道佛祖的用意,只有摩訶迦葉發(fā)出了會心的微笑。這是佛教著名的故事“拈花微笑”的由來。

在這三座佛的東西兩側(cè),排列著二護法和十八羅漢像,為國內(nèi)僅存的一套元代“夾纻干漆”造像,彌足珍貴。


大佛殿前,有一個用于焚香的香爐,通體黑色,雕有花紋,造型非常古樸典雅。
臥玉佛由緬甸玉雕刻而成,姿態(tài)嫻雅的臥在榻上。

大佛殿的后面,一尊背對大佛面向北方的觀音,叫倒坐觀音。
大雄殿大佛殿北,建于唐朝。大雄殿供奉的三尊佛像,從右至左分別為:東方藥師琉璃光佛、釋迦牟尼佛和西方阿彌陀佛,稱“三世佛”。

大雄殿還有白馬寺的鎮(zhèn)寺之寶——23尊元代“夾苧干漆”造像,全都由絲、麻制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來仍然色彩如新。這23尊造像加上天王殿的原夾纻彌勒像,系1973年從北京大能仁寺調(diào)撥來的,同時調(diào)撥來的還有故宮慈寧宮大佛堂內(nèi)的全部文物。如今這些文物成了白馬寺的鎮(zhèn)寺之寶。

接引殿內(nèi)供奉三尊立像。正中主尊阿彌陀佛,他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眾生狀,左手指向西方“極樂世界”。兩旁侍立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佛教稱他們是管理西方世界的“西方三圣”。

順著佛殿的方向往前走,就到了藏經(jīng)閣和清涼臺,站在清涼臺上往下看,滿目青翠。白馬寺清涼臺,是中國第一譯經(jīng)道場。清涼臺是一座磚砌的高臺。雄輝古樸,蔚為壯觀。被譽為“白馬寺六景”之首。后來,印度騰、蘭二位高僧在此臺禪居和譯經(jīng)傳教。第一部漢文佛經(jīng)《四十二章經(jīng)》就是在這里翻譯出來的。漢桓帝時,安息國高僧安士高又在此處譯出佛經(jīng)95部150卷。可以說,中國的佛教文化始于清涼臺!

方丈室對聯(lián):處世常行菩薩道  待人時抱佛陀心

大法西來,白馬遂教稱首寺;佛光東漸,寶蓮從此遍中華。白馬寺祖師殿的這副對聯(lián),高度概括了白馬寺的來歷和其在我國佛教界的地位。

下了清涼臺往國際佛寺院走去,先經(jīng)過空海塑像。空海是來唐朝學(xué)習(xí)的日本僧人,后著書立傳,對唐朝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7年,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向中國洛陽捐贈一尊空海大師塑像,立于白馬寺清涼臺西側(cè),以示紀(jì)念。

再往西,便是泰國、緬甸、印度政府資助修建的三國佛殿苑,包括仰光大金塔、印度桑奇大塔、泰式佛堂等,組成了一片巨大的異域佛院。可以在這里感受一下各國的不同風(fēng)格。

牌坊前兩匹銅馬左右相對,恭候著善男信女,迎接著游客光臨。
  過牌坊,首覽泰國佛殿苑。兩頭石象,高大威猛,站立于泰國佛殿苑前,猶如守護神。川流不息的虔誠者,駐足欣賞,拍照留影。
  向南行,來到佛殿苑東門,東門為正門。遠(yuǎn)看佛殿,呈梯形狀,登殿臺階扶手,均鑲金邊,本應(yīng)白色的殿墻,受雨水的沖刷,已顯得斑駁了。細(xì)看正門,小而精致,左右各三根金柱。
 出泰國佛殿苑向西行,可見緬甸佛塔苑。只見白墻護院,三角起頂,雕金鑲邊,蘭底鑲金的入口。透過院墻,佛塔苑圓形尖頂,金色罩面,富麗堂皇。
尤為顯眼是東北角龍王護佛像,令人贊嘆。傳說,佛陀初成正覺,用7周的時間走訪了7個不同地方,當(dāng)走到第六周的時候,佛陀坐于池邊冥思。突然暴風(fēng)雨襲來,這時候龍王現(xiàn)身,以冠為蓋,為佛陀遮風(fēng)擋雨,待風(fēng)雨過后,龍王又化作人形來參拜佛陀。
龍王護佛像高8.23米。龍王用巨大的身軀團團纏繞,龍頭在佛像身后張開形成龍冠,狀若佛龕,龍首向天,龍尾在前與龍頭呼應(yīng),顯示出一種用心守護的姿態(tài)。龍身共盤繞了七層,卻僅現(xiàn)五層,象征洪水泛濫淹沒了兩層。

佛教雖起源于印度,但發(fā)展卻在中國。漢魏之后,中國佛法日隆。不但對中國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還經(jīng)由中國逐步傳播到越南、朝鮮和日本等國。

從國際佛寺院出來,我又懷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圓寂的墓葬騰蘭墓,以及他們翻譯的《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碑。

兩位中印度的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在白馬寺住下后,翻譯了《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據(jù)史料記載,除了這部經(jīng)外,他們兩位尊者還翻譯了《法海藏經(jīng)》、《佛本行經(jīng)》、《十地斷結(jié)經(jīng)》、《佛本生經(jīng)》、《二百六十戒合異》等五部經(jīng),但此五部經(jīng)都已經(jīng)遺失。到現(xiàn)在,兩位尊者翻譯的經(jīng)典,僅僅保存了這部《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流傳于世。這部經(jīng)翻譯到中國已經(jīng)有一千九百九十五年的歷史了。由此可知這部經(jīng)典與中國的緣分之深,對中國佛教的貢獻(xiàn)之大。
《四十二章經(jīng)》共分為四十二章,每章內(nèi)容簡短,但都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佛教教義。能讓人迅速了解佛教的基本觀念和修行方法,讀起來猶如佛的語錄。《四十二章經(jīng)》不僅是我們第一部佛教經(jīng)典,更是一部人生哲學(xué)的寶典,它所傳達(dá)的佛教思想及人生哲理,至今仍然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yuǎn)的影響。


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兩位高僧圓寂后,他們的墓葬——騰蘭墓,也位于白馬寺內(nèi),成為白馬寺六景之一,見證了中印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的深厚情誼。 騰蘭墓墓冢以弧形青石圍砌,略呈圓形。墓碑重立于明崇禎七年(公元1643年)。兩位高僧都是天竺人,為中國乃至世界的弘法布教,孜孜以求,貢獻(xiàn)了畢生精力,對我們中華文化的發(fā)展,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xiàn)。

在這個科技快速發(fā)展,社會節(jié)奏快速的時代,人們普遍感受到一種浮躁的氛圍,人是很難抵御外界的誘惑的,美食、美服、美色、財物都會或多或少的令人生起貪欲。所以修行的道路不會是一帆風(fēng)順的,是非常漫長的,但我們可以先從自己較為嚴(yán)重的貪愛與惡欲入手,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去除掉它們。當(dāng)我們變得越來越好,煩惱越來越少時,我們就能堅定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恒的修行下去。白馬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成為一個讓人收獲寧靜與祥和的地方,而這座屹立千年的寺廟,也照耀著我們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亚洲丁香婷婷久久一区| 最新国产欧美精品91|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好吊日成人免费视频公开|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视频一二三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伊人婷婷|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韩91| 欧美一区二区不卡专区| 久久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不卡一二三区|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精品| 尹人大香蕉一级片免费看|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看片麻豆免费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黄色|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麻豆| 久久99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不卡免费观看免费| 厕所偷拍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人妻| 久久这里只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又粗又猛又大爽又黄| 妻子的新妈妈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免费视频一专区| 久久精品视频就在久久| 熟妇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特级黄色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变态另类在线看| 91亚洲精品亚洲国产| 麻豆视传媒短视频在线看| 懂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欧美精品对白性色|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 好吊视频有精品永久免费| 日韩欧美国产亚洲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