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聽一個老同事說起,原來單位的一個人去世了。 年齡不算很大,不明白為何走了那條路。 不過是職稱沒有上,他就偏執(zhí)的認為是領導與他不對付,同事都排擠他,一次又一次的找著領導鬧,找著一起評職稱的幾個同事發(fā)泄不滿。 和幾個和同事的關系一再惡化,本來大家覺得他沒有上,而自己上了,確實有點理虧。 學校里面評職稱也就那么回事兒,幾家歡喜幾家愁。 聰明人,總是得利更多。 他軸一些,最后就偏偏落了他。 他為了這個事兒,大動干戈,基本的體面都不要了。所以到后來,大家也就不再去爭辯,也不再覺得心虛。 但這個樣子,更氣得他要命,鬧起來就更不分場合了。 也不知道那天出于什么心理,他就站上了高樓。 我是很久之后才聽說他的事。 也許評職稱是每個老師的執(zhí)念,聽說以前還有人因為評職稱這種事情而發(fā)瘋,大打出手,撕破臉都有。 更有人不忿黑幕,反手舉報了同事,舉報學校也有。 感慨之余,也不禁會想如果倒霉事落到我頭上會怎么樣? 我會容易釋懷嗎? 我想大概也不會那么容易釋懷,會憤憤不平,會罵罵咧咧,但肯定不會走極端。 連命都不要,開玩笑? 畢竟評職稱不是最重要的,拿退休金才是最重要的。 2. 師父說想太多會毀了你自己。有些事情無法避免,就順其自然。都是人生常態(tài)沒什么大不了。你放下也好,放不下也好。其實結局并沒有什么改變。不同的只是放下的人收獲了一份輕松和快樂。而放不下的人,只能一輩子背著包袱過日子,不得快樂。生不逢時,愛不逢時,所到之處,皆是命數(shù)。 這段話深刻地表達了對生活態(tài)度的一種哲學思考。包含著一種通透哲學:既已如此,那就算了。 其核心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過度思慮的危害:師父的忠告“想太多會毀了你自己”強調了過度思考的負面影響。在面對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戰(zhàn)時,過度思考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加劇心理負擔,影響個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思慮過多,真的傷神、費心力。不如放下。 接受與順應:“有些事情無法避免,就順其自然”提倡了一種順應自然、接受現(xiàn)實的生活態(tài)度。 這不僅是對個人局限性的認知,也是對生活不確定性的接納,鼓勵個體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無法改變的事物。 這個世界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沒有像你想的那么黑暗。 你要相信,大多數(shù)人還是能過去的。 放下與快樂:通過對比放下與放不下的人,突顯了放下負擔對于獲得輕松和快樂的重要性。 放下,意味著釋然,能夠讓人從內心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享受生活的美好。 有時候放不下一件事情,就出去走走。讓自己的大腦放空,不去想緩一緩。 命運與選擇:“生不逢時,愛不逢時,所到之處,皆是命數(shù)”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但也暗示了即使在命運的安排下,個人的態(tài)度和選擇依然能夠影響生活體驗。 即使外部環(huán)境無法改變,個人仍能通過調整心態(tài),尋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這段話啟示我們,面對生活的不如意,學會接受與放下,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才能在逆境中活得很好。 不是讓你遇到所有的事情都是去妥協(xié),而是告訴你,在事無所改的情況下,調整好心態(tài),反向接受。 換一種心境吃苦,哭也許帶著一點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