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復習難,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點,就在于申論和面試的標準答案,都是屬于保密內(nèi)容,市面少有流傳。 能真正看到標準答案的同學,用萬里挑一來說,也不為過。 因此,有些同學特別癡迷于對標準答案的探索,尤其是拿到一份標準答案,可謂如獲至寶,試圖從中探尋到通天大道。 在最初的時候,我也曾有過類似的興奮。 但搜集的標準答案多了,研究的也多了,卻發(fā)現(xiàn)所謂的標準答案,作用好像并沒有那么大。 當然你們不要問我怎么搜集的,但凡我能搜集到的,都確保是真正一手的原版答案。 對于標準答案這個問題,我想用這篇文章來做一個簡單的解析,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申論的一些底層邏輯。 第一個問題:申論是否有標準答案 這個不用懷疑,除了大作文外,其他小題目確定有標準答案,而且標準答案非常精美,就像一份藝術品,從邏輯到文字,可謂是無懈可擊。 如果我們的答案能寫的和標準答案差不多,那確保你可以考個高分。 某些人所謂的申論沒有標準答案,要么是坐井觀天,要么是以訛傳訛。 第二個問題:閱卷是否嚴格參照標準答案 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標準——肯定不是。 標準答案的用處我們不可否認,這是閱卷人評分的標準。 但是,有兩個因素不得不考慮。 一是閱卷速度,申論的閱卷速度很快,大多數(shù)小題目往往幾十秒內(nèi)就給出分數(shù),而標準答案,少則一兩百字,多則四五百字,閱卷人是無法把答案都記在心里的,因此也不可能完全按照標準答案賦分。 二是做題速度,申論考試往往在兩三個小時內(nèi)就要完成作答,如果閱卷人拿著一份精美絕倫的答案來賦分,不公平也不科學。就像有個學生昨晚講的,用一個小時做一個題目和用十個小時做一個題目,答案是不一樣的。 這兩個因素導致閱卷的時候,往往會對標準答案做一些簡化處理,比如眾所周知的“踩點賦分”,就是通過對標準答案的分析,提煉出一些關鍵詞,以這些關鍵詞作為賦分依據(jù)。比如200字的標準答案,提煉后可能只保留二三十個字作為評分依據(jù),這就大大提高了閱卷速度。 因此,標準答案確實很有用,但在申論學習中,似乎又沒那么有用。 第三個問題:標準答案是否放諸四海皆準 這又是標準答案的一個經(jīng)典陷阱。 我之所以不提倡大家迷信標準答案,就在于所謂的標準答案,是有極大限制的,這其中包括地域、閱卷指導老師、考生具體答題情況等,都會對評分標準造成一些波動。 比如多省聯(lián)考,同樣的材料,同樣的題目,不同省份的評分標準是有所差異的,神奇不? 就這么神奇! 這就導致你拿著A省的標準答案備考,到了B省會水土不服。 假設你搜集到的標準答案都是真實的,這就會導致你搜集的答案越多,感覺越迷惑,最后陷入標準答案陷阱,難以自拔。 更有甚者,有些標準答案,本身就很迷惑。 比如某省某一年的申論,把材料中“形成聯(lián)合開發(fā)、優(yōu)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這句話作為評分要點,其中“聯(lián)合開發(fā)、優(yōu)勢互補”和“成果共享、風險共擔”,這兩組詞語分別寫一個,都可以得滿分,只寫“形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扣1分。 這樣的評分標準,擱誰也想不到。 而且和我們平時學習的思路是相左的,我們平時提倡保留句子主干,結(jié)果答案居然要寫定語,這上哪說理去? 由此就會產(chǎn)生一個新的問題,什么時候該寫定語,什么時候不該寫定語? 而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個死循環(huán),因為這個評分要點,很大程度取決于閱卷指導老師,如果換一個指導老師,可能就不是這么評分了。 注意我說的是閱卷指導老師,而不是閱卷人,每個閱卷教師,都會有一個指導老師,這個指導老師負責對評分進行指導。 我再說一件很搞笑的事情,某年閱卷中,在閱卷指導老師講解完評分方法后,當?shù)厝耸驴荚囋旱囊粋€工作人員居然補充了個人意見,關鍵是——他的意見和指導老師是不同的。 我個人更認同人事考試院的意見。 因此,對于標準答案,你們自己說說,真的標準嗎? 第四個問題:標準答案的真正價值在哪里 當然,不是說標準答案就沒有價值了,恰恰相反,價值還很大,關鍵看你怎么用。 我們了解標準答案,真正應該了解的是打分邏輯。 哪些題目是按點給分的,哪些題目是按邏輯給分的。 如果按點給分,為什么我們要抄材料里的這個關鍵詞,而不是另外一個?如果答案不是來自于材料,需要自己提煉,那為什么要這樣提煉? 如果按邏輯給分,究竟怎么才算體現(xiàn)邏輯?為什么這個題目按照原因、影響、對策的結(jié)構寫,就能得高分,而按照個人、社會、國家寫就得低分? 這些具有共性規(guī)律的東西,才是標準答案能夠真正提供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要點找的很準,分數(shù)就是不高的根本原因,因為他的答案邏輯性不強,閱卷人評分的時候,在詳細看要點之前,已經(jīng)在邏輯這關PASS掉了。 這就像企業(yè)招人,不管你能力多強,如果學歷沒達標,還輪不到你展現(xiàn)自身價值,就被HR把簡歷退回一個道理。 所以,標準的價值在那里,但不能被無限放大,申論沒有任何人能保證你在任何一次考試中都考高分,這其中很重要一個因素,就是因為標準答案的制定,是沒有標準約束的。 第五個問題:究竟應該怎么學申論 當我們了解了這些,就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申論最終能依靠的,還是材料,還是自己。 因此,我們學習的側(cè)重點,應該放在如何把材料吃透上。 當你把一個材料的邏輯結(jié)構梳理的一清二楚,把材料的重點和關鍵詞找的明明白白,那你的分數(shù)必然不會低。 對于大多數(shù)地方來說,申論學習從來都不是奔著什么80+、90+去的,我們只需要能考到70+、75+,就足矣秒殺你的競爭對手,那就夠了。 而能最大概率幫助我們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就是把材料理解透徹。 有一個原則放到全國各地申論考試中都適用的,就是申論小題目答案,九成以上來自于材料,剩下個別需要自行歸納的,難度也不高。如果你平時注重對材料的分析和積累,那些需要歸納的內(nèi)容,其實在其他申論材料中都有所體現(xiàn)。 比如某年申論的標準答案中,“促進政府、企業(yè)、高校院所、金融和中介機構緊密合作”,要求歸納為:促進多元主體緊密合作。 而在該省的另一年的申論材料中,有一句話“社會組織、企業(yè)、鄉(xiāng)賢、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多元共治”,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對于多種不同機構,要歸納為多元主體。 不過很好玩的是,這句話只存在于標準答案,而不作為評分依據(jù)。 但我們依然要學會這種方法,因為在那年的試卷中,不作為評分依據(jù),換成一個年份,或者換一個地區(qū),可能就是評分依據(jù)了。 我們要學習的就是這些共性的方法,而不是試圖在某些個性的地方死鉆牛角尖。 唯有如此,才能始終保持一個高水準,不管是參加國考,還是省考,不管是去A省,還是B省,都能確保自己的成績始終處于第一梯隊,當然,如果你的目標已經(jīng)鎖定某個省份,那么建議你多總結(jié)下該省的試卷規(guī)律,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你的分數(shù)。 2025年申論精講班已經(jīng)開班,詳情請點擊此處或留言咨詢,跟領帶學申論,高分不用愁。 近期文章鏈接: 申論高贊文章系列一:圍繞發(fā)展新質(zhì)生產(chǎn)力布局產(chǎn)業(yè)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