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所謂的真人也就得道之人都是接近于神人的,喜怒無驚,得到和失去一樣平淡,有城府而以氣質(zhì)服人,懂得遵循世間規(guī)律,不因人而變,隨其自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處事不驚,處變不亂,對生活要求低,一切隨自然,正所謂shengsi有命,富貴在天。 得道之人能夠做到相濡以沫,相呴以濕,相忘于江湖,善妖善老,善始善終,知道要遵循萬物之規(guī)律,即道也。 任何成功人士成功了,都是遵循了道,也就是順應(yīng)了世事,道要求你需要怎么做,而你這樣做到了,然后就成功了,此中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得道不一定是有大成就,本文的作者就是路癡,但氣質(zhì)這一塊拿捏妥妥滴,講得是頭頭是道,神乎其神,反正得道就是與眾不同。 莊子說的道,不看重生死,一切順其自然,然而常人是很難理解的。比如人之將死,你還在一旁,鼓吹這是自然道法,說死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自然現(xiàn)象而已,雖然得道但不懂得人情世故也可怕的。如果人家跟不上你的節(jié)奏不打你才怪呢。其實(shí)就是知道的道理,但該有表達(dá)的形式也是要搞的,畢竟死者為大,有些事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兩友人在朋友死后又是唱歌又是鼓琴,這在外人是不能理解的,頗有幸災(zāi)樂禍的感覺,有點(diǎn)小人之嫌,或許家里人也會打他們,這就是俗人的常見思維。而孔子卻能悟到這是真朋友,慶祝死去的朋友回歸本真,死生有序,好像活著是受難一樣,能夠悟道到這個層面,誰還在乎世俗的看法呢。人們所看到的君子與小人都是對照禮制而言,對待自然而言是沒有這種說法的,但人又如何能夠脫離于現(xiàn)實(shí)呢?不用掰指頭想,都知道我們與得道之人的差距有多大。 人道合一,超然自我,孔老夫子對道的研究也是夠夠的,夢與現(xiàn)實(shí)也是無法分辨,生與死也都是一種超脫,對待死亡的形式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生不代表就是好,死也不代表就是壞,畢竟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而有的人活著,其實(shí)他已經(jīng)死了。 所有圣賢皆是得道而成,即使shangdi為你關(guān)閉了一扇門,也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依然可以得道。 窮還不努力,卻認(rèn)為是天命,這是消極的思想,也非得道之人的看法。 上天對于每個人幾乎一樣,出生時全須全影,或者會有些殘缺,但都是生命,或者是家境不同,也就是出身不同,就造就個人奮斗的歷程不同,有些人彎路多一點(diǎn),有的人平坦一些而已。所有得道的方式是不同的。fojia始祖shijiamoni是貴族出身,能夠舍棄自身的榮華富貴,求得zhenjing,創(chuàng)建fojiao,是得道的一種逆襲;而jidujiao始祖yesu,則是用自己的苦難,讓人感受受難是上天對人的磨礪。 站在每個人的位置,怎樣得道是需要好好考慮一下的,正所謂師傅領(lǐng)進(jìn)門,修行靠個人啊。為什么那么多的得道之人會隱居山林,少于世人來往,那也是一種修行;也有在紅塵中造福一方,為人稱頌,都是得道的一種方式。所以得道還是要有善念,遵從自然,得就是失,失就是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