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阿勒泰》迷你劇登錄央視CCTV-1黃金檔。 遼闊山野,漫天星空,瑣碎雜事,稀松日常,勾勒出無數(shù)人神往的美麗北疆生活。 它的原著作者李娟曾說:我寫下的故事曾讓無數(shù)讀者向往,但其實最最向往的是我自己。 李娟對阿勒泰表達的深深眷戀,總是讓人恍惚。 讓人忘記阿勒泰壯美廣闊的背面其實也有來自大自然窒息的壓迫感,它同時有并不算宜居的客觀環(huán)境,和躲不開的具體生活困難。 可是李娟,不管境遇是糟心還是快活,她的文字始終雀躍,永遠像草原上奔騰的小馬。 或許她無意中揭示了一種生活智慧: 你永遠可以在乏善可陳的日常里,尋找閃爍的微光。 李娟一家是生活在阿勒泰的漢族人。 李娟,媽媽和外婆,靠在村莊里開小賣部和做縫紉活為生。 開小賣部能謀生,生活卻拮據(jù)。 心思活絡的媽媽決定跟著轉場的牧民到牧場上去經(jīng)營店鋪,因為牧民更有錢,賺錢更快。 三個女人跟著牧民來到沙依橫布拉克夏牧場。 牧場之所以更賺錢,必然是因為比起村莊,生活起居更不方便,物資更加匱乏,且人煙稀少。 說穿了,就是去更艱苦的環(huán)境中賺血汗錢。 但即便是做好了吃苦準備,困難也超乎李娟一家的想象: 當他們舟車勞頓到達牧場,天下起了雨。 等她們手忙腳亂把貨卸在濕答答的沼澤地里,司機就駕車匆匆離去,三人被扔在暮色中的荒野沼澤里,以天為蓋地為廬。 好不容易翻出了一塊棚布來遮擋暴露在雨中的商品和被褥,媽媽準備做飯卻找不到火柴,又只好掀開剛搭好的棚布到堆積的物資里找火柴。 找到火柴了,又找不到干燥的地方生火做飯;天氣也冷極了,下完雨又下冰雹,最后干脆下了起雪。天黑透了,柴火也找不到。 來到牧場的第一天在狼狽和極限拉扯中結束。而這樣的狼狽和極限拉扯,還會貫穿接下去在牧場的每一天。 過了幾天,李娟和媽媽終于東拼西湊搭起了僅供棲身的小棚。牧場隨即送上一份厚禮:“連續(xù)兩月天天下雨,雨停了又開始刮狂風”。 三個人只能在不是日常漏水就是屋頂直接被風掀走的帳篷里生活。 更可惡的是,那一年因為正好舉行七年一度的大型彈唱會,來牧場的生意人和牧民很少,生意也不好,錢也沒怎么賺著。 總之,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絕望,都經(jīng)歷了。 但日子總是要過,最不值一提卻最百爪撓心的的困難是:帳篷永遠四處漏雨。 因為沒有足夠的容器來接雨,只能另想辦法。 最后,她們用繩子把一只只零碎的塑料袋掛在頂棚上,哪里漏水就掛一個。 等這只袋子里的水都裝滿溢出,在溢出的地方之下又掛上一個塑料袋,就這樣循環(huán)著最終把水引到帳篷外。 乍一看,小棚里四處是錯落有致的瀑布,十分有趣還實用。 李娟對這個創(chuàng)意滿意極了,不斷列舉出各種相對用臉盆接水的優(yōu)勢,令人捧腹。 當然這樣的“專利”也有bug,比如進店的客人如果正好站在某個馬上就要溢出來或爆掉的水袋下,就會隨機收獲一場酣暢淋漓的“洗禮”。 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她卻永遠是詼諧輕松的,好像故意藐視困難,又好像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困難。 因為她總有各種“小聰明”來打倒困難。 另一次,她乘坐四處漏風的破舊小客車,外面冰天雪地的,被分配坐在汽車引擎蓋上,又顛又冷,人都要失去意識了。 哪知道下一站等待上車的乘客里有一群小朋友,她一把抱過其中最敦實最胖的小男孩,把他放自己腿上坐好掄緊—— “沉甸甸的溫暖嚴嚴實實罩了上來”! 又一次出其不意地跟嚴寒握手言和。 她的智慧,在于每次與看似沒有盡頭的困難搏斗時,總能抓住手邊一切能利用的,步步為營,最后勉強打個平手。 哪怕只是不斷解決一個個小問題呢?串起來就足夠淌過生活的河流了。 李娟的媽媽是個很有主意的女人,她并不甘于維持現(xiàn)狀。 為了生計,也為了多掙點錢養(yǎng)老,她似乎總在帶著一家人四處遷徙。 這一次,李娟一家又來到深山草場的森林旁支起帳篷開了野店。 雖然同樣是方便了牧人,困住了自己,但此行的目的很明確: 打聽到深山森林里有野生木耳,李娟的媽媽想一邊做小賣部生意,一邊進山采摘拿到縣上賣。 采摘野生木耳的難度百轉千回,但極有本事的媽媽還是輾轉成功了。 第一年,曬干的6公斤木耳拿到縣里全部賣空,80元一斤。 城里的人逐漸知道了這種好東西,開始紛紛求購。 野生木耳的價格從80跳到100,再跳到150,200,300,400,到最后一票難求。 李娟一家屬于采摘木耳的先頭部隊,自然嘗到了甜頭。 正當生活看似在恒久的平靜后終于要揚帆起航,浩劫卻在臨近。 越來越多來山里討生活的人看中木耳的商機進山采摘,當副業(yè),甚至當主業(yè)。 盡管木耳的價格水漲船高到300-400一斤,因為競爭商家眾多,李娟家的收成反而下降了,第二年收入大打折扣。 不愿服輸?shù)膵寢屧僖淮蝿ψ咂h。她趁冬天人跡罕至時進山采摘,打一打時間差。 零下40度的天氣,進山時間一次比一次長,滿臉凍瘡,手上臉上都是滲血又凝固的口子。 但即便這樣,木耳的產量終究還是極其有限的。 更不幸的是,人類過度涉足原始森林,導致第三年爆發(fā)了一種新型瘟疫,所有的牛羊牲畜被宰殺,森林也因為爭奪利益打架滋事的事件日益增多,而被管制起來。 到了第六年。木耳徹底消失了。 木耳生意的興盛和戛然而止,像一出荒誕劇,李娟一家見證了全程。 這看似突然的變革,其實早在暗中埋下了伏筆。 正如李娟寫到:伴隨著木耳到來的事物,在你終于感覺到它的到來時,它已經(jīng)很強大了,已經(jīng)不可回避了。 萬事萬物都有其運行的規(guī)律,對生活在山里的人來說,與世間萬物唇齒相依,是究極的生存之道。 在木耳消失后,李娟一家稍作整理,又輕飄飄的挪到了山上,過回原來的生活。 對她們來說,生活就是在得勢時努力抓取,失勢時輕輕放過。沒有那么多為什么,過就完了。 李娟說,我出于年輕而愛上了麥西拉。 出于年輕而愛上一個人?那會是怎樣的心境? 他們在鄉(xiāng)村舞會上相遇。 “麥西拉就像個國王一樣。他高大,漂亮,有一顆柔軟和清凈的心,還有一雙藝術的手?!?/p> 這段感情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她甚至沒告訴過麥西拉。 但這并不妨礙她對麥西拉的暗戀單方面熱烈洶涌。 因為這份愛與其說是對麥西拉本人,不如說是對阿勒泰生活的美好期待:
麥西拉的出現(xiàn),正好托舉了她關于愛情的渴望和想象,這就夠了,她不是一定需要回應。 她那么灑脫,是因為在她心里有一幅畫,這副畫上的阿勒泰萬物可愛: 畫中除了有她喜愛的美麗男子,還有很多東西都讓她駐足和欣賞。 她會花半天時間觀察變幻莫測的云朵,用幾千字描述一場石頭上的午睡,也會扒開草叢靜靜觀賞一汪清澈的泉水: “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然后看到泉底的砂石,最后才看到水。它更像是一汪清澈的空氣?!?/p> 因為她把自己鮮活而充滿愛的內心,投射在阿勒泰的現(xiàn)實中,把阿勒泰的一切也變得更生動。 這種信念,甚至能讓她過濾現(xiàn)實生活的掙扎,穿越恐懼,在心中只留下歡快輕松的種子,連恐懼也像是故意裝腔作勢的可愛憨憨大反派。 心看到什么,外界就呈現(xiàn)出什么。 李娟的阿勒泰之所以動人,不僅因為阿勒泰本來美麗,更是因為“這個阿勒泰”早就存在在她心里了。 所以,一個人喜歡過怎樣的生活,重要的并不僅僅是一定要到達某個地方,得到某個人或物,而是首先要有一顆愿意去感受美好的心。 或許只要心中有阿勒泰,哪里都能變成阿勒泰。 我們向往李娟的阿勒泰,不僅是向往阿勒泰本身,更是向往那樣豁達又明朗的心境吧。 在《我的阿勒泰》這部迷你劇中,有一個場景戳中很多人。 李文秀倚著大樹問媽媽:你看,我雖然笨手笨腳的,但我還是個有用的人對不對? 媽媽一邊牽著駱駝一邊看著她說: 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是為了讓你服務別人的?你看這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牛吃,有人用便叫有用; 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雖說這樣的臺詞有些理想化,但這又何嘗不是大部分生活于都市中的人的精神追求。 如果說,阿勒泰是我們心中的向往,其實我們向往的,不僅是那樣的無憂和自由,更是一種對內心的治愈和消解。 原來,去過不被定義的生活也是一種意義,原來,人生真的不必追求“事事有用”。 文章最后,祝愿每位讀者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阿勒泰,希望我們的人生,都能收獲內心想要的自由。 作者 | 37度2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