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無疑是每一個書法人對于書法的最高追求,究其原因,草書最能體現(xiàn)書法用筆提、按、頓挫、使轉(zhuǎn)等運筆技巧。一代書法宗師趙孟頫說過“結(jié)字因時而傳,用筆千古不易”闡明了書法用筆的道理,即書法貴在用筆。而草書最能體現(xiàn)中側(cè)鋒并用,點、線、面過渡自然,八面出鋒,點畫氣脈貫通顧盼生姿的用筆技巧。 草書可以分為章草、小草和大草三種,而章草脫胎于隸書,小草又從章草中發(fā)展而來,大草又是在小草的體勢演變出來的,很多沒有學習草書的朋友,總以為“楷書是草書”的基礎(chǔ),其實就是對于書體演變和筆法體系的不了解,如果說非要給草書找一種書體基礎(chǔ)的話,那無疑隸書與草書共通之處最多。 在草書史上,有一個草書臨摹的最佳范本,這就是王羲之的《十七帖》。這是古代最偉大的一幅草書作品,幾乎無人不學,王羲之也是古代最偉大的草書大師,王羲之的小草《十七帖》就好比行書中的《集王圣教序》,后世的所有草書大師皆是從中汲取營養(yǎng)的,無論是懷素還是孫過庭都是從《十七帖》而來。 王羲之在梁武帝時期便已經(jīng)確立了在書壇的地位,他的法帖從梁武帝時代就開始搜集,到了唐太宗年間依舊如此,在皇家的內(nèi)庫當中,網(wǎng)羅了3000多件王羲之法帖。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法帖,乃是在公元347-361年,也就是王羲之從44歲到58歲,這14年當中,王羲之寫下的17封書信。這17封書信總計943字,乃是草書界的“無上范本”!這就是《十七帖》,《十七帖》因為卷首“十七”二字而得名。 《十七帖》是每一個學習草書的人都繞不過去的一件經(jīng)典法帖,《十七帖》在草書上的地位就如同《集王圣教序》在行書上的地位一樣,字字堪稱模范,字字如同教科書一般。后世的草書大師無不是從《十七帖》里面汲取營養(yǎng),然后卓然成家的。 《十七帖》之所以比其他的草書法帖高明的原因乃是它“不激不厲而風規(guī)自遠”的氣象,無絲毫狂怪之氣,中正而平和,且又不失變化,這本帖就好比汪洋大海,后世學書者,任取一瓢便足以受用終身了。大儒朱熹曾經(jīng)這樣評價《十七帖》道:“玩其筆意,從容衍裕,而氣象超然,不與法縛,不求法脫,其所謂一一從自己胸襟流出者?!边@便是《十七帖》從容之氣象品格,唐太宗評價其章法為:“煙霏霹結(jié),狀若斷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 但可惜的是《十七帖》傳世僅為刻本,沒有墨跡本。貞觀時,唐太宗為了更好地將《十七帖》作為范本使用,命人取御府所藏王羲之手札,采用雙鉤廓填的方法復(fù)制多份,為弘文館習書者提供學習范本,即“館本”初成。而其后的刻本相去甚遠,因此,《十七帖》是先摹勒于紙后刊刻于石,期間又有內(nèi)容增補,這是刻本的形成過程。 歷史上有眾多名家臨寫過《十七帖》,蘇東坡臨摹過,只可惜行筆悠游精神氣格很像,但是用筆之法與結(jié)字之法與右軍相去甚遠,不宜初學。元朝的康里巎巎臨摹過,其點畫精微,用筆爽利,不足之處是用筆上頗有儉省,意趣更是與原帖相差較大。包括元代的大書法家趙孟頫,以及明代的胡正、項元汴、董其昌皆有臨本傳世,但都加入了自己的書寫風格,面目氣格與原貼相差甚遠,與人們心中的“神帖”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而歷史上最佳的臨本乃是明朝朱大有臨摹的《十七帖》,無論在用筆、結(jié)字之法和章法氣息,能夠完全貼合晉人,若是直接看他的臨本,滿滿的皆是晉人意趣,你會難以想象,這個臨本是出自明朝人之手。 朱大有是中國書法史上名不見經(jīng)傳的書法家,只因作品極少流傳下來,所以其名氣遠不及旁人顯赫,但是從他臨摹的這件《十七帖》我們就能看得出來,其用筆功夫完全是晉人風貌,在臨摹的時候,已經(jīng)將王羲之閣帖中的風貌夾雜其中,使之連綴成行,通過晉人獨有韻致,將《十七帖》臨摹到了神而明之的境界! 曾經(jīng)有人將朱大有與趙子昂臨摹的《十七帖》放在一起逐字比較,發(fā)現(xiàn)無論是筆法之精微,還是單字之韻致,還是整個的精神氣格,朱大有完勝于趙子昂。 朱大有所存史料甚少,朱大有是明朝安徽寧國人(宣城市),字伯亨,號摩訶山農(nóng),嘉靖十二年(1534)歲貢。他是明朝將領(lǐng)朱鳳的長子,從小就聰慧過人,九歲時有客來訪,知其聰穎,就以雪梅為題考之,大有答:“舞六出之,奇占百花之魁?!笨腿藫艄?jié)嘆賞,稍長入學,聽說理學家鄒守益在寧國府講學,于是徒步去追隨他??上於视⒉牛尉讣孜缒晖话l(fā)疾病而卒,年僅30歲。朱大有雖非書史名家,然功力深厚,水準極高。 朱大有生時籍籍無名,知道的人不多,而他留下的臨王羲之《十七帖》卻驚艷了世人,成為學習草書的典范,此帖真跡現(xiàn)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是小草領(lǐng)域當中的翹楚。 這幅長卷洋洋灑灑上千言,一氣呵成。恪守古法,全用晉人法度,真實地再現(xiàn)了王羲之書法風神。用筆灑脫,氣韻生動,不激不歷,意態(tài)嫻雅,自在從容游刃有余。全卷行筆變化微妙,自然暢達。氣息淳和,筆速快慢交替,字形大小相間。用筆干凈利落,點畫簡凈明了,盡得中和之美,寫的活靈活現(xiàn),令人佩服不已! 本文所用朱大有《十七帖》冊頁選自《元明書翰》第三十九冊,每開均29.2×35.9cm,計二十一則。墨色烏黑有光,結(jié)字與原帖神情相肖,用筆的輕、重、緩、急,豐富了線條的節(jié)奏和質(zhì)感,可謂氣象超然。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欣賞 明 朱大有臨摹《十七帖》墨跡本全文橫屏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