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無耳鳴,不過是痰火堵住了耳朵!后來我才明白:如果人人都想著掙錢,世界上就不會有窮醫(yī)生。 很多人都勸我,中醫(yī)不掙錢還經常被罵,真的不算個好工作。 但對于自己是一名中醫(yī)這件事,我其實很驕傲。因為我不僅可以幫助患者解決多年的病痛折磨,還可以解決一些西醫(yī)解決不了的復雜的病癥。這是其他工作帶不來的快樂。 記得去年,我遇到了一個患者,58歲,她是右耳突發(fā)性耳鳴、耳聾,已經快一年了,經西醫(yī)檢查無明確原因,輸液給予治療后,聽力有所改善。 但至今,右耳機器轟隆聲持續(xù)不歇,并伴有耳中脹悶堵,辨音不清的情況,很是影響生活。 患者曾多次治療,也用過益氣聰明丸、耳聾左慈丸等,但都沒有明顯效果。于是就決定轉投中醫(yī)治療,經過四處打聽,找到了我這里。 我仔細詢問后,得知:患者的耳鳴在睡醒時會加重,并且頭重、頭痛,昏沉如紗裹,時常感覺失眠、頭暈目眩,心情煩躁易怒。 我再一看患者的舌脈,發(fā)現舌紅苔膩黃、脈滑數。 在了解完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后,開方:黃連、竹茹、枳實、半夏、陳皮、甘草、生姜、茯苓。 結果如何呢? 患者服用10天,睡眠質量就得到了改善,心情也不再煩躁易怒;接著又服用一個多月,患者頭重頭痛,耳中脹悶堵,辨音不清等情況基本消失。 原方稍作加減,患者又服用一個月,耳鳴、耳聾消失不見;為鞏固療效,讓患者繼續(xù)服用半個月。隨訪,未見復發(fā)。 這里面有什么道理呢? 歷觀諸醫(yī)書,都說:“百病怪病皆由痰甚而生”,所以就有“怪病從痰治”的說法。 痰,是可以痰上壅塞于清竅,耳朵就會氣機不通,一則氣血津液不能濡養(yǎng)耳竅,二則痰郁則易化火,燔灼耳竅,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 那患者是什么情況呢?她是痰氣上注于腦,壅塞于耳,阻礙腦竅和耳竅清氣正常運行,所以出現耳鳴、頭重頭疼,昏沉如裹布的問題。 其實,大家可以想一想,濕答答的衣服穿在身上是不是很沉重,而頭部痰氣太重也是如此。 患者舌質紅,舌苔黃膩,說明體內已有痰火內郁,隨經上炎清竅,所以出現頭暈目眩的情況,痰火內擾于心,熱可灼傷心陰液,所以心煩易怒、失眠。 怎么解決呢?這就需要清火化痰、通利耳竅。 既然如此,我們就來看看,方中的解決思路: 1、半夏、陳皮 半夏味辛性溫,可以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方中半夏主化痰,雖辛但不散,可以聚集藥性力量,強有力地化開痰濕,并推動痰濕從上往下走,助痰濕排出去。 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陳皮主行氣,使化開的痰濕,有氣的推動不會停留在體內,容易排出來。 2、枳實、竹茹 枳實能夠降氣消痰、散結除痞,能把清陽之地還給身體;痰隨氣降,而竹茹甘寒清降,主降氣,它的藥性是往下走的,可以讓痰氣往下。 竹茹與枳實搭配使用,力量非常強,并且這兩味藥的藥性都是從上往下的,可以清熱化痰、和胃降逆,把痰濕一路往下降。 3、茯苓、黃連 茯苓甘淡而平,以利水滲濕為主,且有健脾助運之功,是常見的利濕藥物。 黃連主清熱,痰郁而化火、化熱,方中加入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黃連,可以直接把邪熱給滅掉。 4、生姜、甘草 生姜辛散溫通,能發(fā)汗解表散寒而和胃;甘草甘潤平和,除了可以益氣補中,還是一位和事佬,可以調和諸藥。在方中生姜、甘草用來固守中焦,照顧脾胃。 我不掙錢,不代表我掙不到錢,與掙錢相比,我更想把一身正氣和清白留在這人世間。如果人人都想著掙錢,世界上就不會有窮醫(y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