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洲八旗,打下了1300多萬平方千米的疆土,為何對咫尺之遙的朝鮮半島網(wǎng)開一面,沒有直接納入版圖呢? 朝鮮半島三面環(huán)海,北邊連著亞洲陸地。朝鮮半島上有兩個國家,北部的朝鮮面積約12.3萬平方千米,放在我國省級行政區(qū)中可排第二十三位;南部的韓國面積約10.33萬平方千米,放在我國省級行政區(qū)中可排第二十四位。 如果說山高路遠,朝鮮半島沒有青藏高原高,沒有天山、蔥嶺(帕米爾高原)遠,沒有塔克拉瑪干沙漠荒涼,也沒有漠北那么寒冷。如果說清朝認為價值不大,不屑對朝鮮用兵的話,滿清(后金)為何兩次出兵朝鮮呢? 建州女真崛起之初面對的是明朝、蒙古和朝鮮的三面夾擊,三者之中明朝的實力最為雄厚。為了集中全力對付大明,當清朝還是后金的時候,就著力剪除蒙古和朝鮮帶來的威脅,努爾哈赤以聯(lián)姻的策略不斷籠絡蒙古各部,同時以軍事手段擊潰林丹汗部落。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大汗的努力下,蒙古問題基本解決,接下來的目標正是朝鮮王朝。 1619年,薩爾滸之戰(zhàn),明朝討伐后金,朝鮮也派了一萬人為宗主國助戰(zhàn)。 1627年,后金天聰汗皇太極以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貝為主將,率軍三萬,出兵朝鮮半島,因該年為丁卯年,史稱“丁卯戰(zhàn)爭”。此時的后金并沒有一戰(zhàn)吞并朝鮮王朝的計劃和野心,其對朝鮮的軍事行動,更像是報復對方在薩爾滸之戰(zhàn)中追隨明朝,同時也警告朝鮮與大明劃清界線。后金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陷朝鮮王朝都城漢城府,而李氏朝鮮王室則倉皇逃往江華島避難。 江華島,地處黃海東部的江華灣,位于漢江口,屬于仁川廣域市江華郡。江華島略呈長方形,面積約302.6平方千米,是韓國第5大島。江華島與陸地之間的海峽只有約1千米,但潮水落差大,多暗礁,是古代朝鮮君主避難之地。 朝鮮國王李倧龜縮在江華島內(nèi),向后金求和,愿屈膝投降。江華島的位置得天獨厚,此時后金尚未有足夠的水上力量,朝鮮國王因此躲過一劫,戰(zhàn)爭持續(xù)不到三個月。朝鮮與后金約為兄弟之國,后金為兄、朝鮮為弟,雙方通商互市,朝鮮每年上交歲幣。 圖-首爾景福宮,朝鮮王朝的宮殿之一 后金退兵之后,朝鮮盡管在明、金之間騎墻觀望,卻并未斷絕與明朝的宗藩關(guān)系。丁卯戰(zhàn)爭朝鮮沒有從明朝陣線徹底投向后金,朝鮮王室面服心不服,表面上向后金臣服,暗地里依舊與明保持宗藩關(guān)系。后來的明金對抗中,朝鮮屢屢暗中支持明朝的抗金行動,這使皇太極勃然大怒。 1636年(清太宗崇德元年、朝鮮仁祖十四年),國號由“金”改為“大清”后,皇太極親統(tǒng)十萬大軍討伐朝鮮王朝,清軍長驅(qū)直入,勢如破竹,直搗朝鮮首都漢陽(漢城、今首爾)朝鮮國王李倧先逃到南漢山城避難,后出城投降,史稱“丙子戰(zhàn)爭”,總耗時不到兩個月。 按理滿清應該將朝鮮直接并入版圖才對,但皇太極卻一反常態(tài)地將朝鮮國王放回,而代價是朝鮮不再是明朝的附庸,而是清朝的藩屬國,朝鮮的年號由明朝年號改為清朝年號。從這以后的歷代朝鮮王,都必須接受清廷的冊封。朝鮮每年四次向清朝進貢(1644年后改為每年一次),直到甲午戰(zhàn)爭清朝戰(zhàn)敗為止。 滿清將六十萬朝鮮人押回沈陽,還掠走朝鮮大量物資,將昭顯世子(朝鮮國王李倧的嫡長子)帶走做人質(zhì)。 當時明清對峙正進入緊要階段,滿清必須集中全力確保對明作戰(zhàn)的勝利,因此在朝鮮王朝臣服之后,不可能在當?shù)亓赳v重兵,而李氏朝鮮也得以延續(xù)。 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縊死于煤山東麓一株老槐樹上。吳三桂在李自成與皇太極之間作出選擇,滿清八旗入山海關(guān),進占北京并定都于此。 隨后的一百多年,清朝都在用兵,平定李自成舊部、南明、三藩、鄭氏等,用了四十年左右,接著的幾十年,主要作戰(zhàn)方向是西部的準噶爾汗國。一直到乾隆時期,清朝疆域達到鼎盛的1300多萬平方千米。 此時列強已經(jīng)來到清朝家門口,清朝由盛轉(zhuǎn)衰。清朝沒有再次派兵進入朝鮮半島,并在朝鮮設省,因為這件事的優(yōu)先級一直不如其他方向發(fā)生的戰(zhàn)爭。如果李氏朝鮮不那么恭順,或許早已納入清朝版圖,成為一個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