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跟大家分享了文言斷句的一些技巧,對“五大標(biāo)志”的前三個知識點(diǎn)——詞性、對話詞、虛詞,結(jié)合2023年高考的文言文段做了一些分析。本期將會繼續(xù)關(guān)注該考點(diǎn)。斷句訓(xùn)練中,一定要掌握文言句式知識,因此本期將結(jié)合具體的文言句式和例句做補(bǔ)充,再結(jié)合一些高考考題進(jìn)行分析。 四 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都可以作為斷句的切入點(diǎn)。 1.判斷句 判斷句是指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guān)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文言判斷句的主要形式有: (1)“……者,……也”。如: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者,……”。如:粟者,民之所種。(《論貴粟疏》) (3)“……也”。如: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4)“……者也”。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5)用副詞“乃”“為”“即”“則”“皆”等表示肯定判斷,“非”表示否定判斷。如:①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②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③梁父即楚將項(xiàng)燕。(《項(xiàng)羽本紀(jì)》) 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⑤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六國論》) 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用“是”作判斷動詞。如: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7)無標(biāo)志判斷句。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 邊練邊悟 【2022年高考全國甲卷(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練習(xí)]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 [斷句]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 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 [翻譯]秦王之所以重視大王的原因,是因?yàn)橛旋R國這樣一個強(qiáng)大盟邦。如今還沒有得到秦國的割地卻先和齊國斷絕邦交,是讓楚國陷于孤立狀態(tài)啊,秦國又怎會重視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呢? 【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練習(xí)]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 [斷句]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謂吳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國之寶也。” [翻譯]魏武侯乘船順黃河而下,在中游的時候,回頭對吳起說:“多么美麗而險(xiǎn)要的山河啊,這是魏國的無價之寶呀!” 邊練邊悟 2.被動句 所謂被動句,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的關(guān)系是被動關(guān)系。也就是說,主語是謂語動詞所表示的行為的被動者、受動者,而不是主動者、實(shí)施者。文言被動句的主要形式有: (1)“……于……”或“受……于……”。如: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 ②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2)“為”“為……所……”或“……為所……”。如: ①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③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3)“見”或“見……于……”。如: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4)“被”。如: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意念被動句,無標(biāo)志詞。如:戍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舉”意為“被攻占”) 邊練邊悟 【2023年高考新課標(biāo)全國1卷 材料二 (節(jié)選自《唐太宗李衛(wèi)公問對》)】 [練習(xí)]靖曰:“臣觀《苻堅(jiān)載記》曰:'秦諸軍皆潰敗,唯慕容垂一軍獨(dú)全。堅(jiān)以千余騎赴之,垂子寶勸垂殺堅(jiān),不果。’此有以見秦師之亂慕容垂獨(dú)全蓋堅(jiān)為垂所陷明矣。夫?yàn)槿怂荻麆贁巢灰嚯y乎臣故曰無術(shù)焉苻堅(jiān)之類是也。” [答案]此有以見秦師之亂,慕容垂獨(dú)全,蓋堅(jiān)為垂所陷明矣。夫?yàn)?/span>人所陷而欲勝敵,不亦難乎?臣故曰無術(shù)焉,苻堅(jiān)之類是也。 [翻譯]李靖回答:“我看《苻堅(jiān)載記》說:'(淝水之戰(zhàn)時)前秦各軍都潰敗了,只有慕容垂的軍隊(duì)獨(dú)能保持完整。苻堅(jiān)率領(lǐng)千余騎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寶勸慕容垂殺了苻堅(jiān),慕容垂卻沒有殺?!瘡闹锌梢钥闯銮剀姷幕靵y。而唯獨(dú)慕容垂的軍隊(duì)得以保全,可見苻堅(jiān)被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已經(jīng)很明顯了。被人困住而想要戰(zhàn)勝敵人,難道不是很困難的嗎?所以我說他沒有智謀,苻堅(jiān)就是這樣的?!?/span> 3.賓語前置句 現(xiàn)代漢語中,賓語一般放在謂語之后,而文言文中則存在大量的賓語前置現(xiàn)象,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前置。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國也》) (2)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前置。如: ①之二蟲又何知!(《逍遙游》。疑問代詞“何”作動詞“知”的賓語)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疑問代詞“誰”作介詞“與”的賓語) (3)用“之”“是”作提賓的標(biāo)志時賓語前置。如: ①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②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4)介詞賓語前置。如“一以當(dāng)十”中的“一”是作介詞“以”的賓語。 (5)用“自”作賓語,也常常前置。如: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宮賦》) 【2023年高考全國甲卷 周堯卿(節(jié)選自《隆平集·儒學(xué)行義》)】 [真題選讀] 執(zhí)母喪,倚廬三年,席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或勉之以禮,曰:“《禮》'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勝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負(fù)土。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 執(zhí)母喪(執(zhí)喪,奉行喪禮,守孝),倚廬(古人為父母守喪時居住的簡陋棚屋)三年,席薪枕塊(席薪枕塊:舊時居喪者以薪草為席,以土塊為枕,以示哀苦之意),雖(即使)疾病不飲酒食肉。或(無定代詞,有人)勉(勸勉)之以禮(狀語后置句,正確應(yīng)為“或以禮勉之”),曰:“《禮》'老病不止酒肉’(年老有病的人不需停止喝酒和吃肉),意(內(nèi)心)或(或許)不勝(忍受)喪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能忍心像這樣做嗎)?”葬之先期,躬(親身)自負(fù)土(背土筑墳)。有告之曰:“古之貧無以(沒有什么用來)葬者或然(或許會這樣做),今子何自苦(賓語前置,“苦自”)?” 挖空重點(diǎn) 譯文 母親去世后,他結(jié)草廬守孝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即使生病也不飲酒吃肉。有人勸他按照禮儀規(guī)矩適度保重,他說:“《禮記》上說'老年多病可以不停止吃酒肉’,也許是因?yàn)槿淌懿涣藛视H之痛罷了。我雖然病了但還沒有年老,能忍心像這樣做嗎?”安葬母親時,他親自背土填埋。有人告訴他說:“古代貧窮無法安葬逝者的人或許會這樣做,現(xiàn)在你何必自苦呢?” 4.定語后置句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詞的前面,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qiáng)調(diào)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會把定語放在中心詞的后面。定語后置句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 (1)用“者”字表示。如: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賦》) (2)用“之”字表示。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勸學(xué)》) (3)用“之+者”表示。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雜說(四)》] (4)數(shù)(量)詞后置。如: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項(xiàng)王。(《鴻門宴》) 5.狀語后置句 介詞加上賓語,組成介賓短語,一般放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后面。它有三種情況: (1)用介詞“于(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大多數(shù)都要移到動詞前面作狀語。如: ①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 ②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2)用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要前置。如:具告以事。(《鴻門宴》) (3)數(shù)詞后置修飾動詞,在今譯時,需要前置。如:后秦?fù)糈w者再。(《六國論》) 前兩種情況的狀語后置,也可叫介賓短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另外,有時,有些省略了介詞“于”的句子,也是狀語后置句。如: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鴻門宴》) 6.主謂倒裝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感嘆句或疑問句,為了強(qiáng)調(diào)和突出謂語的意義而將它放到句首,這就是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正常語序應(yīng)是“汝之不惠甚矣”) 7.省略句 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語、賓語、介詞。此外,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還有省略謂語。 (1)主語的省略。如:(木)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使之然也。(《勸學(xué)》) (2)賓語的省略。如:①有志矣,不隨(之)以止也。(《游褒禪山記》)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之)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3)介詞的省略。如: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鴻門宴》) (4)謂語的省略。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zhàn)》) 8.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些虛詞與虛詞配合,或者虛詞與實(shí)詞(包括短語)配合,中間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稱之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體意義,我們在閱讀翻譯時不要拆開理解。牢牢掌握固定句式及其變化,對快速準(zhǔn)確翻譯有很大幫助。 文言文固定句式,根據(jù)表達(dá)語氣和表達(dá)作用可分為下列幾種: (1)表陳述語氣: “有以”(“有用來……的辦法”“有……的”)、 “無以”(“沒有用來……的辦法”“無法……”), “有所”[“有……的”(人、物、事)]、 “無所”[“沒有……的”(人、物、事)]等。 (2)表疑問語氣:“何如”“如(奈、若)……何”,均譯作“把(對)……怎么辦”。 (3)表反問語氣:①“何(奚、曷)以(用)……為”“何……為”,可譯作“還要……干什么呢”“哪里用得著……呢”。 ②“不亦……乎”(不也是……嗎)、“何……之有”(有……呢)、“庸……乎”(難道……嗎)。 (4)表揣度語氣:“無乃(得無)……歟(邪)”(莫非/該不會……吧)。 【2023年新課標(biāo)全國1卷】 1 【斷句】韓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參考】韓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 【翻譯】韓非子在他的書中說,孔子贊賞趙襄子的做法,以此來強(qiáng)調(diào)“禮”的根本,然后在書中批駁孔子的看法,難道不像是真的嗎? 【2023年新課標(biāo)全國2卷】 2 【斷句】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 【參考】請君少卻,令將士得周旋,仆與諸君緩轡而觀之,不亦樂乎! 【翻譯】請你帶軍稍向后退,使雙方將士得以從容追逐交戰(zhàn),我與各位騎馬慢行而觀戰(zhàn),不是很快樂嗎! 文言斷句 妙不可言,言無不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