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奇點糕 2023-11-13 11:07 對于現代人來說,久坐已經成為了健康的一大威脅,與心血管疾病、癌癥和全因死亡等多種疾病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1-3]。算上工作時間,很多人平均每天有大約9-10小時處于久坐狀態(tài)。 對于現代人來說,久坐已經成為了健康的一大威脅,與心血管疾病、癌癥和全因死亡等多種疾病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1-3]。算上工作時間,很多人平均每天有大約9-10小時處于久坐狀態(tài)。
研究已經發(fā)現,中等至劇烈的運動(MVPA)可以降低久坐帶來的額外死亡風險,但此前的Meta分析是在研究水平上對參與者數據進行協(xié)調,然后對匯總數據進行Meta分析,這會導致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此前一項Meta分析納入的隊列中,運動最多的一組的MVPA中位時間范圍為23-63分鐘/天[3],寬泛的分組和較大的組間差異可能導致信息不全,由此得到的結果會影響臨床建議和決策。
相比之下,對個體參與者數據進行的Meta分析包含對各研究原始數據的重分析,為檢測暴露因素與結果的關聯(lián)及相互作用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還可以克服匯總數據Meta分析的局限性。
基于此,特羅姆瑟大學-挪威北極圈大學的研究團隊對4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參與者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們發(fā)現,與8小時相比,久坐超12小時/天的參與者,只要每天的MVPA≥22分鐘就可以抵消增加的死亡風險!而且無論久坐時間多長,只要動起來就與死亡風險降低有關,例如,在久坐<10.5小時/天和≥10.5小時/天的參與者中,相比完全沒有MVPA的,每天10分鐘MVPA就與死亡風險下降15%和35%有關。
研究結果發(fā)表在《英國運動醫(yī)學雜志》上[4]。
4項前瞻性隊列為特羅姆瑟研究、挪威國家運動調查(NNPAS)研究、瑞典健康老齡化倡議(HAI)研究和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yǎng)調查研究(NHANES),基線數據收集時間跨越2003-2019年。這些隊列的參與者均使用髖部佩戴式加速度計以獲取運動數據,使得本次分析所使用的數據標準統(tǒng)一。
共11989例參與者納入最終分析,其中805例(6.7%)在隨訪期間死亡。研究人員觀察到,所有運動時間與久坐時間之間存在相互作用,按照每天久坐<10.5小時和≥10.5小時分組,后者相比前者,同樣時間的MVPA與全因死亡風險下降更多有關,例如,與0分鐘/天MVPA相比,10分鐘/天MVPA分別與風險下降15%和35%有關,這表明久坐時間長的人能夠從MVPA中獲益更多。
每天累計MVPA≥22分鐘的參與者中,以8小時為參照,久坐時間與死亡風險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而每天累計MVPA<22分鐘的參與者中,久坐時間超過10.5小時后,死亡風險逐漸升高。
按照久坐時間分層(A)和按照MVPA時間分層(B)時的死亡風險曲線
聯(lián)合關聯(lián)分析顯示,無論久坐時間長短,較高的MVPA均與較低的死亡風險相關,而久坐時間與死亡風險的關聯(lián)很大程度上受MVPA的影響。
聯(lián)合分析結果
輕度運動雖然也與較低的死亡風險有關,但僅限于久坐時間長的參與者,以183分鐘/天為對照,增加15分鐘與死亡風險降低11%有關,最大程度的降低出現在330分鐘/天,為39%。
在運動和久坐時間互相校正的分析中,所有強度的運動時間越長,死亡風險越低。以0分鐘/天為參照,10分鐘/天的MVPA與死亡風險下降27%有關,50分鐘/天與風險下降61%有關。
綜上所述,這項研究表明,無論久坐時間長短,較多的MVPA都與較低的死亡風險有關,相比之下,久坐時間較長僅與MVPA較少的參與者的死亡風險有關,每天累計至少22分鐘的MVPA抵消了久坐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聯(lián)。這為久坐時間較長的人提供了降低死亡風險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Biswas A, Oh P I, Faulkner G E, et al. Sedentary tim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risk for disease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hospitalizat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5, 162(2): 123-132. [2] Patterson R, McNamara E, Tainio M, et al. Sedentary behaviour and risk of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and cancer mortality, and incident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 response meta-analysis[J].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8, 33: 811-829. [3] Ekelund U, Tarp J, Steene-Johannessen J, et al. Dose-response associations between accelerometr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and all cause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harmonised meta-analysis[J]. BMJ, 2019, 366. [4] Sagelv E H, Hopstock L A, Morseth B, et al. Device-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sedentary time, and risk of all-cause mortality: a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analysis of fou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23. |
|
來自: 子孫滿堂康復師 > 《男女養(yǎng)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