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作了《離騷》《九章》《九歌》《天問》《遠游》《招魂》等,但《楚辭》可不是他那個時候的名字?!冻o》是漢代“皇家大編輯”劉向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后世仿這種文體的作品們編輯在一起,這部“匯編”叫《楚辭》。 因此,《楚辭》里不僅有戰(zhàn)國時期楚國屈原、宋玉的作品,還有漢代東方朔、王褒、甚至劉向自己寫的辭賦。東漢王逸又加了注解和自己的作品,叫做《楚辭章句》,北宋洪興祖又做了《楚辭補注》?!啊冻o》和它的朋友們”團隊這才基本定型。 《詩經(jīng)》和《離騷》都是有韻腳,可以唱出來的。不同的是,《詩經(jīng)》大部分作品句子比較整齊,而《離騷》雖有韻律,但句子參差不齊。后人模仿《離騷》的文體,通稱“楚辭”,也因為《離騷》的原因,叫“騷體”“騷賦”的。 “賦”的說法,最早出自荀子,文體是主問客答。但“辭”“賦”這兩個名詞經(jīng)常并用,沒有非??桃獾膮^(qū)分。但一般“楚辭”都指屈原宋玉他們的作品。 后來賦又向著散文方向進一步發(fā)展,分化出了文字更精煉,更喜歡上下句對偶的“俳賦”(比如曹植的《洛神賦》,左思的大長篇《三都賦》),和純散文不押韻的“文賦”(比如蘇軾的《前赤壁賦》,必考點??)。這兩種被稱為“古賦”的賦體,再加上唐宋因為詩賦取士而規(guī)定韻調(diào),限制內(nèi)容的“律賦”,就是最后所有賦的定型的文體了。 后面明、清的八股文也是脫胎于律賦的格式——罪魁禍首找到了。我們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賦”從唯美的洛神和激昂的赤壁一步步滑落到了人人痛恨的八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