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里的歷史#? 《資治通鑒*漢紀(jì)二十二》
譯文:大雨連著下了十幾天,黃河?xùn)|郡金堤決堤。之前,清河都尉馮逡上奏說:“清河郡在黃河下游,土壤疏松,容易崩壞,之所以一直沒有遭到什么大害,是因為屯氏河分出兩條河道,分流了黃河水?,F(xiàn)在屯氏河淤塞,靈鳴犢口又越來越不暢通,只有一條河道來承受以前幾條河的水量,雖然已經(jīng)增高堤防,但還是不能及時泄流。如果有大雨連續(xù)超過十天,河水一定會漫溢。大禹治水時的九條河道故道,如今很難找尋了。而屯氏河斷絕時間還不長,容易疏浚,而且所處地勢也比較高,便于分流水力,建議重新疏浚屯氏河,為黃河分流,以備非常。如果不預(yù)先修治,到時候北岸決堤,將有四五個郡受災(zāi);南岸決堤,將有十幾個郡受災(zāi),那時候再操心就晚了!” 奏章被交給丞相、御史審議,兩人建議派博士許商去巡視,回來說:“如今用度不足,暫且先不疏浚了?!比旰?,黃河果然在館陶及東郡金堤決堤,河水泛濫兗州、豫州以及平原、千乘、濟(jì)南,一共四個郡,三十二個縣受災(zāi),淹沒十五余萬頃土地,水有三丈深,破壞官亭及民房四萬所。 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為對策方略疏忽大意,皇上責(zé)備他不稱職,尹忠自殺。又派大司農(nóng)非調(diào)去調(diào)配平價糧食,賑濟(jì)受災(zāi)郡縣。又派謁者二人,征發(fā)河南以東船只五百艘,遷徙九萬七千多人到搞出丘陵地區(qū)避難。 解析: 四象限法則,其中一個重要觀念就是:應(yīng)有重點地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集中地放在處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疏浚屯氏河,為黃河分流,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御史大夫和丞相,再到皇帝,都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yán)重性和緊迫性,認(rèn)為黃河還沒到必須治理的地步,以財政不足為由,拒絕疏浚。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拖延是常見的情況。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有時間去計劃和完成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又常常由于拖延和僥幸的心理,沒有及時地去做,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后往往讓我們追悔莫及。 說回書本,國家財政吃緊,難道就不需要疏通河道了?等到黃河決堤河道泛濫,造成的損失和賑災(zāi)所花的錢恐怕是疏通河道費用的千百倍之多。 重要事情不能拖,拖到最后食惡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