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三原縣出身的周瑩,一生傳奇坎坷,曾歷經(jīng)家道中落、夫亡子喪,卻依然憑借自己的奇智和膽識,中興了涇陽大戶吳家,成為陜西首富,更兩次在國難當前捐資相助,終被慈禧太后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可謂女中豪杰。 一、初嫁涇陽,吳家小姐之榮華富貴周瑩生于清朝同治年間,出身三原一個商業(yè)世家。家族世代經(jīng)商,自曾祖父周梅村開始,就已經(jīng)在當?shù)佞Q立雞群,經(jīng)商有方。到了周瑩父親這一代,更是鼎盛時期,在當?shù)匾咽侨f家向仰的人物。 周瑩從小便極為聰慧過人,深得父親喜愛。又在這樣的商業(yè)世家長大,從小耳濡目染,對經(jīng)商事務了如指掌。父親更是有意培養(yǎng)她,讓她打理一些簡單的生意。 到了周瑩十五六歲的時候,周家便將她許配給了陜西涇陽首富、大地主吳家的長房少爺吳聘,可謂是門當戶對的好歸宿。 吳家在涇陽已然是豪門大戶,家業(yè)極盛,地廣人稀,子弟眾多。吳聘作為長房少爺,又是吳家家主唯一的兒子,自然是長輩們的寵兒。 周瑩初到吳家時,還是個活潑開朗的少女,一頭黑亮的秀發(fā)常常梳成兩個麻花辮子,皮膚白皙,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受吳家上上下下的喜愛。 新婚之時,周瑩與吳聘恩愛非常,吳家上下都以她為榮,認為吳聘找了這樣賢淑聰慧的夫人,是老祖宗保佑吳家的福分。 吳聘作為家中的長房少爺,又是父母唯一的兒子,自小便受到家中長輩的呵護寵愛,養(yǎng)尊處優(yōu)。他待人彬彬有禮,性情溫和,再配上周瑩的聰慧伶俐,兩人初時新婚生活甜蜜和睦。 不久,周瑩便生下一女,取名吳佳儀,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吳家上下都對這個首次出生的小姑娘極為寶貝,更看好這門親事。 然而好景不長,婚后僅三年時間,吳家便發(fā)生了劫數(shù)。 二、天有不測風云,吳家財富盡毀滅婚后第三年,吳聘的父親吳蔚文突然離世,整個吳家頓時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洞穴之中。 吳蔚文生前極力經(jīng)營發(fā)展吳家事業(yè),可謂吳家的中流砥柱。他英年早逝,讓吳家一時間群龍無首,內(nèi)部已隱隱見了劃分個人財產(chǎn)的跡象。 更讓周瑩害怕的是,吳聘身體本就不是很好,性情又太過溫厚,沒有父親在,竟顯得有些手足無措。 周瑩心中隱隱擔憂,生怕吳家的基業(yè)就此分崩離析。她勉勵吳聘要振作起來,和手足同心,但吳聘的身體卻每況愈下。 就在吳蔚文去世的三年后,吳聘也隨之而去,時間雖短,卻讓周瑩深感荒涼和無助。自己的妻子之位尚未站穩(wěn),婆家便已是風雨飄搖。 更讓周瑩絕望的是,剛剛一歲的女兒吳佳儀也在冬天染了風寒去世。膝下再無骨肉,周瑩徹底成了寡居的婦人。 吳家上下原本對周瑩還存有憐惜之心,但吳聘和吳蔚文先后去世,吳家家業(yè)無人掌管,各房各界都要搶著分家產(chǎn),對周瑩這個婦人自然也沒了好臉色。 有的還暗地里嚼舌根,說是周瑩這外來婦人帶來的霉運,害死了吳家的獨苗兒子。 周瑩明白,自己要是在這時候還留在吳家,前途只會更加困難,甚至會被算計整肅出去。 為了自保,也為了報答吳家的養(yǎng)育之恩,她默默地離開了吳家,帶著自己的嫁妝回到了娘家三原。 三、臨危不亂,周瑩展奇略中興家業(yè)回到三原的周瑩,已經(jīng)不再是當年那個容光煥發(fā)的少女。 她略顯清瘦,眼神中透著滄桑,一頭秀發(fā)也不再梳著少女麻花辮,而是簡單地在腦后挽了個發(fā)髻,額前散落些許碎發(fā),顯出一絲蕭索來。 周家看她落魄歸來,也很心疼,但終究她已嫁到吳家,娘家也沒有多余的資源可以供養(yǎng)她。 周瑩明白,想要長久地立足,就必須依靠自己。她決定重返吳家,親自掌管吳家產(chǎn)業(yè),以報答公婆的養(yǎng)育之恩。 于是,周瑩回到了涇陽吳家,沒有人再像從前那樣恭敬有禮地迎接她。她也沒有在意,只是默默地重新露面,表示要參與到吳家生意經(jīng)營之中。 起初,吳家上下都不看好,認為一個女流之輩,無能為力。但周瑩不卑不亢,只是每日勤勉工作,處理些瑣碎的雜事。 她也沒有爭奪什么實權,只在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努力地為吳家出謀劃策。 比如她建議吳家可以預購棉花、蠶繭等材料,既可以確保貨源充足,也可以穩(wěn)定市場價格的波動,這對生意來說是個保障。 她還主張可以給予員工一定的分紅激勵,讓員工也成為共同經(jīng)營者。 等這些舉措漸漸見效,吳家上下才驚覺,這個看似柔弱的女流之輩,有著過人的心思和能力,她的計策屢試屢靈。 于是,吳家慢慢地開始重用周瑩,把產(chǎn)業(yè)經(jīng)營的實權交到她手中。 周瑩終于得償所愿,她勵精圖治,運籌帷幄,很快就扭轉(zhuǎn)了吳家日漸頹廢的局面。 在她的經(jīng)營下,吳家生意日漸興隆,開設了茶莊、當鋪、綢布莊、藥材鋪等,甚至周瑩還親自考察到津浦鐵路沿線一帶開拓市場。 吳家的產(chǎn)業(yè)不僅在陜西發(fā)展,還遍布到了山西、河南、甘肅等地。周瑩還與外國商人打交道,將吳家的茶葉遠銷海外。 到了后來,吳家已經(jīng)再次發(fā)展成為陜西首屈一指的巨富,在當?shù)貥O具威望。甚至有順口溜這樣講道:“吳家的伙計走州過縣,不吃別家的飯,不住別家的店?!?/p>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都難以想象,這個女人竟能在數(shù)年之間就將瀕臨崩潰的吳家打造成如此鼎盛的商業(yè)帝國。 周瑩就這樣憑借自己的智慧與毅力,在這漫長的封建時代里,創(chuàng)造了屬于女性的奇跡。 四、護國有道,周瑩兩次捐款助國難就在周瑩忙碌經(jīng)營的這些年里,大清帝國也日漸衰敗,內(nèi)憂外患頻生。 1900年,義和團運動在北京一帶興起,很快就演變成了襲擊外國使館與教堂、屠殺外國人的暴亂。這引來了八國聯(lián)軍侵華,慈禧太后不得不攜光緒帝出逃西安避難。 消息傳到周瑩耳中時,她立刻命人取出白銀十萬兩,親自前往西安將銀兩獻給了慈禧太后,以示對皇室的忠心,并請求太后保佑大清王朝,國泰民安。 慈禧太后對周瑩的義舉十分感激,不僅當面致謝,還親手書寫“護國夫人”的匾額送給了周瑩,收她為義女。 在當時的封建禮法森嚴的社會里,這可謂是莫大的榮耀。更何況贈予的還是一名守寡的女子。周瑩也由此一舉成名,聲名遠播。 然而好景不長,1900年的庚子事變讓大清國力銳減,列強虎視眈眈, 11年后的辛丑條約更是徹底打擊。 周瑩再次注資20萬兩白銀捐助清廷,并上書請求寬壓督餉、減輕賦稅、興修水利、撫恤百姓。 這一次,慈禧太后深感周瑩的義舉,特意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堪稱空前。 對一個守寡的女子而言,獲得如此榮譽實屬罕見。這更顯示了周瑩在救國殤身的奉獻精神,以及超脫常人的氣度品格。 正如她上書所說:“妾之生也,純系女流,遇國家艱難,愿盡綿力,以酬鰥寡之生,雖不名垂青史,無任白發(fā)?!?/p> 五、大義無邊,周瑩分家產(chǎn)布惠鄉(xiāng)里事業(yè)有成之后,周瑩也沒有安于現(xiàn)狀。她一直懷著報效社會的心愿。 在國家災荒之年,周瑩多次開倉賑濟,布施糧食;建立義學,興修水利;出資修建文廟,立碑頌德;平時還經(jīng)常資助鄰里貧困之家。 可以說,周瑩一生樂善好施,勸人行善,以德報德。在鄉(xiāng)鄰間聲名遠揚,十分受敬重。 甚至在去世前,周瑩還大方地將自己的家產(chǎn)、土地都分給了家鄉(xiāng)的村民們,一分不留。 臨終之時,周瑩心境極為開闊,沒有任何牽掛,只希望能多造福一些世人,也算遺愛人間。 六、坎坷人生,周瑩功成身退仍無志得周瑩于1911年去世,終年僅56歲。 她一生坎坷,歷盡滄桑,但依然以無比堅韌的意志支撐著自己,不向命運低頭。 然而即便功成名就,她仍然沒能獲得應有的榮譽。 根據(jù)當時的禮制,她本應該葬入自己出資興建、占地三千余平的吳氏陵園。但是那些她曾救助過的村民們,卻在她去世后阻撓她入葬陵園。 周瑩最終只能葬在陵園外不起眼的角落里,和其他普通鄉(xiāng)民一樣,默默地長眠在鄉(xiāng)野之間。 但是,民眾們對她的崇敬與追思從未止息。在她的葬禮上,竟有近八萬人前來送行,場面盛大哀榮,可見普通百姓對她的愛戴之深。 一枝獨秀的張郃,舉世無雙的花木蘭,再加上不世出的周瑩。 女性的力量源源不斷地流淌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也正因為有了她們,才豐富和完善了中國歷史的畫卷。 周瑩就是其中杰出的一筆,她為后人留下的不僅是傳奇的人生故事,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結(jié)語她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一個女子即使在極其艱難的環(huán)境下,也可以通過自強不息的精神,開創(chuàng)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輝煌。 她超越了傳統(tǒng)觀念中的女性角色,創(chuàng)造了商業(yè)女性的典范,為后世樹立起了^-標桿。 同時,她也彰顯了仁義禮智信的道德精神,在維護家國時刻毅然捐資,心系百姓疾苦,大公無私地回饋鄉(xiāng)里。 周瑩一生坎坷,卻依然氣貫長虹。她撐起了半邊商業(yè)帝國的天空,也承載了一代女性的傳奇贊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