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三 國 志

 小夏ho78b993zg 2023-10-11 發(fā)布于江蘇

 《三國志》篇幅也就相當(dāng)于《后漢書》一半左右,到五月中旬剛好一個月時間讀完,算了一下從去年十月開始的通讀前四史全部讀完正好半年時間(去掉去年十一月中旬開始的一個半月讀十幾種版本注本《道德經(jīng)》和《莊子》時間)?!妒酚洝芬粋€半月,《漢書》兩個月,《后漢書》一個半月,《三國志》一個月。電子書讀起來明顯比紙質(zhì)書方便,而且相關(guān)參考資料更豐富?!度龂尽逢悏壅暮团崴芍⑽幕鞠喈?dāng),陳壽以史筆簡潔精工著稱,后人稱裴松之所注多為陳壽所棄有些道理,每讀裴松之注文確實感到繁復(fù)羅嗦,不過陳壽正文過于簡略有些史料疏漏在所難免,而裴松之注文恰好可以補其所缺,并且裴松之引注的文章很多早已散佚反而依賴裴注予以保存,司馬光《資治通鑒》也采納了不少裴松之的注文可見其價值,裴松之注文也頗有識見很多觀點并不完全贊同陳壽觀點頗有可采之處.不同于他人注史只是訓(xùn)詁釋義。陳壽《三國志》成書西晉初年離三國時代很近,優(yōu)點是保證了史料的詳盡切實,缺點則是對魏代漢晉代魏史實多所曲晦,直筆就明顯不如司馬遷了。裴松之注《三國志》其子裴骃的《史記集解》八十卷則是現(xiàn)存最早的《史記》注本。父子倆分注《史記》《三國志》堪稱史學(xué)世家,

圖片
      前四史都是在前人著述基礎(chǔ)上綜合資料編輯創(chuàng)新而成,但是作者個人思想才具起的作用也同樣不可忽視,司馬遷筆勢最高,見解深邃,千載之后,依然才識超拔,班固(應(yīng)該是其父班彪所寫)評司馬遷'。。涉獵者廣博,貫穿經(jīng)傳,馳騁古今,上下數(shù)千載間,斯以勤矣。。。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班固之論顯然輕視了司馬遷的卓絕才華,獨立不羈的深邃史識,班固如范曄所評'。。。文贍而事詳。若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贍而不穢,詳而有體,。。“但是本于儒理史識比起司馬遷的獨立不羈超拔千古實在是差距太大。范曄筆勢頗似司馬遷有激抗之氣,不羈之風(fēng),陳壽文筆簡古淡雅,只是《三國志》成書于西晉初年,年代太近朝代更替的史事頗有曲筆回護處,《史記》如《漢書  司馬遷傳》所言'。。據(jù)《左氏》、《國語》,采《世本》、《戰(zhàn)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后事,訖于天漢。其言秦、漢,詳矣。。。?!皥蛩吹氖论E取材于《尚書》為多,禹的事跡基本來自于《尚書》中的《禹貢》,簡直就是一篇地理志,《周本紀》和《秦本紀》很多內(nèi)容估計取材于《春秋左傳》和《戰(zhàn)國策》《國語》,越往后越明顯,而且就其自述和很多列傳的論贊來看司馬遷年輕時游歷四方對于古跡史事多所考證辨析,司馬遷父子皆為太史令圖書典籍多所考訂能成《史記》這一部空前絕后之作也是自然。班固《漢書》篇末自述中自言”。。。史臣( 司馬遷)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編于百王之末,廁于秦、項之列。太初以后,闕而不錄,故探纂前記,輟輯所聞,以述《漢書》,。。?!皾h武帝太初以前這百年間西漢最重要的史事班固《漢書》全取司馬遷《史記》所著內(nèi)容,《漢書》列傳部分大致有四成篇幅完全抄襲自《史記》。前四史以《漢書》的十志最佳,大都是編輯整理當(dāng)時官方檔案和前人作品而成。典型的《藝文志》班固自述是根據(jù)劉歆的《七略》改編刪簡而成,最好的《漢書  地理志》被稱為歷代正史地理志之始,疆域地理志的典范,細讀其文可知這是班固綜合在他之前的相關(guān)著作以及當(dāng)時政府相關(guān)檔案編著而成,屬于班固自己創(chuàng)作的應(yīng)該不多。范曄《后漢書》主要依東漢明帝時開始修撰靈帝熹平年間成書官修的《東觀漢記》為史料依據(jù)華嶠的《后漢書》為藍本并且吸取其他各家書的長處,刪繁補缺,整齊故事而成,陳壽《三國志》則主要依據(jù)官修的王沈的《魏書》韋昭的《吳書》以及魚豢私撰的《魏略》、蜀國無史,而陳壽本是蜀人而且是蜀漢史學(xué)家譙周弟子蜀國史料熟知頗有采集也是必然,但《三國志》還是以《蜀志》最為簡略。讀《吳志》可知其內(nèi)容頗多牴牾矛盾,周瑜魯肅同傳,最重要的鼎立三國的赤壁抗曹之戰(zhàn)發(fā)意于魯肅,而周瑜傳則說周瑜首倡,裴松之論駁有理,《蜀志》則歸于諸葛亮,兩志內(nèi)容牴牾異辭主要是吳蜀兩志分別而成。130多年后裴松之注博采史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陳壽成書太早因此過于簡略的遺憾

圖片
    《三國志》五冊以《魏志》三冊內(nèi)容最完備,史料豐富頗有正史風(fēng)貌,《蜀志》僅一冊,內(nèi)容簡略讀后感覺成書比較倉促史料不足,遠沒有《魏志》那樣內(nèi)容豐富.讀《三國志》時同時對比閱讀《資治通鑒》相關(guān)編年歷史,兩相比較收獲不小,陳壽司馬光二人著史思想風(fēng)格頗有差異,能看得出相隔七百年時代思想的變化,最重要的還是儒家思想文化在宋代的統(tǒng)治性地位.只可惜三國時期經(jīng)濟文化史資料匱乏,包括《后漢書》也一樣,即使是《劍橋中國秦漢史》也一樣,西漢史料各方面都很詳盡而后漢就很少了,經(jīng)濟社會史東漢基本都延續(xù)西漢,更不用說三國時代了,如果說三國時期不同于漢代那應(yīng)該就是動亂時期法家的興起,曹操諸葛亮都以法家式的嚴刑峻法著稱,而曹魏時期以何晏王弼為代表的正始玄學(xué)的興起就是對兩漢經(jīng)學(xué)的徹底掃蕩,同時期竹林七賢無政府主義傾向的道家生活方式的興起則開啟了兩晉清談,儒道融合三玄之盛佛教因此逐漸興起中國文化徹底擺脫兩漢經(jīng)學(xué)束縛開始第一次大變

     比較閱讀《資治通鑒》和《三國志》相關(guān)編年史事,感覺還是《資治通鑒》史料編排敘述更合理,內(nèi)容更豐富,詳略得當(dāng),引論博洽平正,當(dāng)然這里有紀傳體和編年體的區(qū)別,司馬光的缺點就在于受儒學(xué)綱常倫理束縛過深,顯得迂腐。陳壽就明顯不大受儒理束縛,文詞精審簡古。陳壽《三國志》缺點在于對相隔不遠的曹魏代漢以及更近的曹髦死事和西晉代魏史事頗多曲晦不敢直書當(dāng)世之事,沒有司馬遷那種儻直縱論無所曲筆的古史之風(fēng)。比較而言前四史,范曄性情文風(fēng)頗有司馬遷風(fēng)貌只是才器識見不如太史公那樣博大淵深,而陳壽著史風(fēng)格沉練謹慎有似班固,班孟堅辭賦大家文詞華瞻富麗而陳壽史筆精煉簡古不事鋪張。前四史以思想之深邃,識見之超拔,筆力之雄奇俊逸而言司馬遷首屈一指,范蔚宗敘事論史獨立不羈格調(diào)不俗有司馬遷之風(fēng)只是才器不及,前四史內(nèi)容體制最完整被后世史書奉為范例的莫過于《漢書》了,尤其是十志規(guī)制齊整,內(nèi)容完備,《史記》首創(chuàng)但沒有《漢書》規(guī)整而且頗有殘缺,《后漢書》更是志書未成不全,《三國志》根本沒有,前四史中最為疏漏


        綜合《資治通鑒》《三國志》以及裴松之注文來看無論是司馬光還是陳壽對曹操都持肯定態(tài)度,為人富于大略倜儻不羈,率性坦蕩不拘小節(jié),生活則佻易無威儀行事狡黠多權(quán)略,崇尚節(jié)儉,嚴刑峻法行軍治世頗有法家氣度,好詩書,精騎射,率性自然,以陳寅恪門第之分無論是家世出身還是為人行事無疑是個典型的寒門.從司馬光《資治通鑒   卷六十六》和《三國志   卷一》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載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令這篇文章最能看得出曹操為人和平生志略所在“。。。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nèi)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迕諸常侍。以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於譙東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徵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后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今孤言此,若為自大,欲人言盡,故無諱耳。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也。。。。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zhí)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這篇文章率性直言,慨然自述,毫無虛偽矯飾之態(tài),司馬光和裴松之都采用這篇文章無疑對其為人是持肯定態(tài)度,少年喜功名以名臣自期,遭閹宦之禍隱居自適,時當(dāng)漢末亂世應(yīng)時而出,言其挾天子以令諸侯策略時直言“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當(dāng)時時勢也確實如此,直言不交兵權(quán)退位則是“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也。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此所不得為也。。。。”可謂句句在理,平易之言切中要害。從文風(fēng)質(zhì)樸不事雕琢慨然自述無所避諱的筆法來看很可能這篇詔令出自曹操本人手筆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許劭評曹操的這段評語因為《三國演義》而廣為人知,陳壽著《三國志》魏武帝曹操傳時并未有此語,這段評語出自《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第一》裴松之注引用孫盛《異同雜語》,司馬光《資治通鑒   卷第五十八 》也采用此語。而范曄《后漢書  卷六十八》許劭傳對曹操的評價為“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則完全不同也不知道哪個正確。個人讀《三國志》曹操事跡以為后一段評語更精確。裴松之和范曄同時而對曹操評價的引用完全則不同。裴松之注《三國志》采用很多孫盛的評論和史料,孫盛對人物史事的評論感覺明顯不如裴松之的見解通達透徹?!度龂萘x》史料取材于《三國志  》裴松之的注文最多,把劉備奉為正統(tǒng)這一基調(diào)有問題,還是司馬光《資治通鑒》把曹魏作為承接漢代的正統(tǒng)更有史識,對曹操明顯過于貶低,諸葛亮過于神化了,其實諸葛亮和曹操一樣都是嚴格奉行法家治世,對劉備則過于美化為正統(tǒng),劉備以狡詐權(quán)謀取蜀最為不齒,不過劉玄德屢敗屢戰(zhàn)百折不撓終成大業(yè)最為頑強

圖片
     曹操祭橋玄之文率性自然,感于意氣,發(fā)自肺腑,不事雕琢而質(zhì)樸感人,由其出身閹宦,門第微賤,少年放蕩,不事名節(jié),為當(dāng)時士大夫所輕視,而橋玄獨識其才具,期許高貴,曹孟德感其知遇,念及故舊,悲愴為文,意氣激蕩,自然感人,觀曹孟德四言樂府沉雄頓挫,砥礪慷慨,氣格高標(biāo),格調(diào)激昂,意氣自許,壯氣盈懷,慷慨悲壯之風(fēng)涵蓋建安,一時風(fēng)氣為之一變,曹孟德文韜武略固一時英霸之器


    三國時以曹操父子四人文韜武略俱為一時人杰,只可惜魏文帝明帝雖然都有才具但是短命曹氏三世而衰,司馬氏也是從司馬懿起人才興盛三世取曹魏而代之不是偶然,曹氏重法治而司馬氏則偏于儒理時風(fēng)之異。而山東瑯琊陽都諸葛氏同樣興盛人才輩出,諸葛亮在蜀,其兄諸葛瑾在吳其子諸葛恪才具過人更是權(quán)傾一時,而其同族諸葛誕在魏同樣也是顯位貴臣.吳國陸氏最盛,陸遜陸抗父子還有陸抗之子陸機陸云,以及族人陸凱陸績都名顯一時,后來兩晉門閥世族之盛由此而起


    袁紹為人外寬內(nèi)忌,有容人之度而優(yōu)柔寡斷,,其人才識有限,田豐沮授之謀不能用官渡之?dāng)∫彩亲匀?袁氏一門四世三公,百年之內(nèi)四代而有五人歷三公之位可謂顯赫已極,有天下之望,據(jù)四州之地而不能乘勢立鼎,官渡之戰(zhàn)后諸子內(nèi)斗終為曹操殘滅.曹孟德閹宦之后,家室極低,知人善任,自己又精通兵略,其人發(fā)跡形勢與光武帝劉秀近似,部下謀士如荀彧,郭嘉,程昱之類才略勝于劉秀,武將才具就遠不如光武帝那云臺二十八將了,曹孟德為人陰狠遠不如劉秀為人豁達慷慨,許劭之評可謂見其根本,外能用人,內(nèi)實猜忌,曹孟德不能如劉文叔那樣推己及人,立足關(guān)中,席卷天下也是自然,況且他的對手劉備,孫權(quán)都是英略過人的英雄,雖然才略不如曹操,但是遠過于隗囂,公孫述之流.所以一敗于赤壁,再負于漢中,三分之勢已是必然,隆中對如果是真的話,那么諸葛亮的遠略也真是令人敬服.曹操有遠略,小戰(zhàn)多負,但是大的方略很有卓見,劉備最為堅韌,屢敗屢戰(zhàn),才略卻是遠不如曹操.若無諸葛亮劉備難成割據(jù)之勢,孫權(quán)大致與劉備相當(dāng),虛心從諫,知人善任,我想如果劉秀遇到劉備孫權(quán)這樣的對手只怕境遇比曹操也好不了多少

      《三國演義》中的很多情節(jié),尤其是用兵謀略細節(jié)方面和《資治通鑒》《三國志》為多,尤其是《三國志》中的和陳壽正文篇幅差不多的裴松之注文,但是《三國演義》以劉備為繼承漢室的正統(tǒng),而司馬光以曹魏為正統(tǒng),為此在曹丕代漢后他還專門言不由衷地寫了一篇評論,應(yīng)該說司馬光以曹魏為繼承漢室朝代更替的正統(tǒng)是正確的,《資治通鑒》漢末以來所記歷史,文詞之間對于曹魏有所回護,對曹操多褒譽,司馬光對三國歷史的敘述,史筆客觀精煉簡古之處不及陳壽《三國志》,但是情節(jié)明顯更加豐富,陳壽著史雖然離三國時代很近,但是史筆雅正客觀,文辭不事雕琢鋪張夸飾而沖淡自然古雅精致,尤其是臧否人物評論史實比較公允頗具古良史之風(fēng),千載之下觀其論人依然獲益不淺,不像司馬光論史束于儒學(xué),見解不夠深遠,史識上水準(zhǔn)不夠獨立,前四史去古未遠思想上受儒學(xué)束縛不深水準(zhǔn)還是相當(dāng)了得有古史風(fēng)致?!度龂萘x》故事情節(jié)許多都取材于《三國志》史料但是小說遠不能和正史水準(zhǔn)相提并論,過于貶低丑化曹操,美化劉備,拔高諸葛亮,對于孫權(quán)陰鷙雄勇的描述倒是比較合乎史實,劉備取四川手段卑劣而小說刻意美化,不過《三國演義》很多故事情節(jié)都是依據(jù)《三國志》正文或者裴松之注文潤色發(fā)揮而成,其中許多謀略拋開正史必須的嚴謹來看還是很有價值
          

    《資治通鑒  卷第六十八》全載《三國志  卷五十四》周瑜魯肅呂蒙傳最后,孫權(quán)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呂蒙三人才略可謂精辟深刻,“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寡儔。子敬因公瑾致達于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yè),此一快也。后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shù)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咨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張子布、秦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后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xué)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議英發(fā)不及之耳。圖取關(guān)羽,勝于子敬。。。?!爸荑こ啾谝粦?zhàn)遂定三分之勢,功蓋江東。呂蒙最大功勞就是趁關(guān)羽北征腹心空虛之際白衣渡江襲取荊州,文采風(fēng)流不如周瑜魯肅,魯肅極力主張抗曹,有聯(lián)劉之功,輔弼之才,不過孫權(quán)把魯肅比作鄧禹不大恰當(dāng),當(dāng)然了東吳帥才還有這個夷陵之戰(zhàn)大敗劉備穩(wěn)定大局的陸遜,陸伯言出將入相,公忠倜儻,文韜武略僅次于周公瑾,其子陸抗一代名將不減父風(fēng),才略當(dāng)出呂蒙之上.三國人才自然以占據(jù)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地帶的曹魏最盛,謀臣武將遠過于吳蜀,吳蜀都是地處偏狹,蠻荒之地居多,人才不盛也是自然,諸葛亮不世之材只是地處偏狹實力過弱宏圖大略難以施展,官渡之戰(zhàn)奠定曹魏的支配性地位,赤壁之戰(zhàn)鼎立三國.只是大勢已定吳蜀殘存而已,讀《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再比較《資治通鑒  》相關(guān)編年史事發(fā)現(xiàn)司馬光評點重要人物基本都取前四史之論,不過更加簡明扼要,取其精粹
,
   


     司馬光論正朔之分頗為平正公允《資治通鑒   卷第六十九 》'....漢興,學(xué)者始推五德生、勝,以秦為閏位,在木火之間,霸而不王,于是正閏之論興矣。及漢室顛覆,三國鼎跱。晉氏失馭,五胡云擾。宋、魏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硃氏代唐,四方幅裂,硃邪入汴,比之窮、新,運歷年紀,皆棄而不數(shù),此皆私己之偏辭,非大公之通論也。。。。竊以為茍不能使九州合為一統(tǒng),皆有天子之名,而無其實者也。雖華夷仁暴,大小強弱,或時不同,要皆與古之列國無異,豈得獨尊獎一國謂之正統(tǒng),而其馀皆為僭偽哉!若以自上相授受者為正邪,則陳氏何所授?拓跋氏何所受?若以居中夏者為正邪,則劉、石、慕容、苻、姚、赫連所得之土,皆五帝、三王之舊都也。若有以道德者為正邪,則蕞爾之國,必有令主,三代之季,豈無僻王!是以正閏之論,自古及今,未有能通其義,確然使人不可移奪者也。臣今所述,止欲敘國家之興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觀者自擇其善惡得失,以為勸戒,非若《春秋》立褒貶之法,拔亂世反諸正也。正閏之際,非所敢知,但據(jù)其功業(yè)之實而言之。周、秦、漢、晉、隋、唐,皆嘗混壹九州,傳祚于后,子孫雖微弱播遷,猶承祖宗之業(yè),有紹復(fù)之望,四方與之爭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臨之。。。。然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識事之先后。據(jù)漢傳于魏而晉受之,晉傳于宋以至于陳而隋取之,唐傳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昭烈之漢,雖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屬疏遠,不能紀其世數(shù)名位,亦猶宋高祖稱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稱吳王恪后,是非難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晉元帝為比,使得紹漢氏之遺統(tǒng)也。 “


   《資治通鑒   卷第七十三 》論官吏考課之法司馬光舉劉劭,崔林,杜恕,傅嘏諸人之論,最后附以己見”。。。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賢所難也。是故求之于毀譽,則愛憎競進而善惡渾殽;考之于功狀,則巧詐橫生而真?zhèn)蜗嗝?。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為人上者至公至明,則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無所復(fù)逃矣。茍為不公不明,則考課之法,適足以為曲私欺罔之資也。何以言之?公明者,心也;功狀者,跡也。己之心不能治,而以考人之跡,不亦難乎!為人上者,誠能不以親疏貴賤異其心,喜怒好惡亂其志,。。雖詢謀于人而決之在己,雖考求于跡而察之在心,研核其實而斟酌其宜,至精至微,不可以口述,不可以書傳也,安得豫為之法而悉委有司哉!或者親貴雖不能而任職,疏賤雖賢才而見遺;所喜所好者敗官而不去,所怒所惡者有功而不錄,詢謀于人,則毀譽相半而不能決;考求于跡,則文具實亡而不能察。雖復(fù)為之善法,繁其條目,謹其簿書,安能得其真哉! 。。?;蛟唬喝司?,大者天下,小者一國,內(nèi)外之官以千萬數(shù),考察黜陟,安得不委有司而獨任其事哉?曰:非謂其然也。凡為人上者,不特人君而已。太守居一郡之上,刺史居一州之上,九卿居屬官之上,三公居百執(zhí)事之上,皆用此道以考察黜陟在下之人,為人君者亦用此道以考察黜陟公卿、刺史、太守,奚煩勞之有哉!或曰:考績之法,唐、虞所為,京房、劉邵述而修之耳,烏可廢哉?曰:唐、虞之官,其居位也久,其受任也專,其立法也寬,其責(zé)成也遠。是故鯀之治水,九載績用弗成,然后治其罪;禹之治水,九州攸同,四隩既宅,然后賞其功;非若京房、劉卲之法,校其米鹽之課,責(zé)其旦夕之效也。事固有名同而實異者,不可不察也??伎兎强尚杏谔?、虞而不可行于漢、魏,由京房、劉卲不得其本而奔趨其末故也。

    《三國志   卷二十七》徐邈傳最后評論其品高格清,不以時風(fēng)改其節(jié)操'。。志高行潔,才博氣猛。。高而不狷,潔而不介,。?!啊?。。。當(dāng)武帝之時,人以為通,自在涼州及還京師,人以為介,何也?”欽答曰;“往者毛孝先、崔季珪等用事,貴清素之士,于時皆變易車服以求名高,而徐公不改其常,故人以為通。比來天下奢靡,轉(zhuǎn)相仿效,而徐公雅尚自若,不與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無常,而徐公之有常也。”司馬光《資治通鑒   卷七十五》全取其文以示敬意。世人無常,時風(fēng)多變,唯有格高意堅之士蕭然獨處不以時風(fēng)易其節(jié)操,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所謂通介之評不過因時風(fēng)而變,流俗之言。從這里也看得出魏從曹操時代的節(jié)儉清肅砥礪名節(jié)到曹爽時期的奢靡輕浮,國勢已衰,曹氏貴戚驕縱奢靡于上,司馬懿父子邀買人心于下,朝政逐漸被司馬氏把持,十幾年后曹魏被司馬氏取代也是勢在必然順理成章了

   《三國志   卷二十七》王昶傳陳壽長篇引用其《誡子書》不外乎恭謹處世仁孝居家之類,辭引馬援著名的《誡子書》卻不知不覺犯了馬援文中同樣的弊病,一代名將馬援正是因為文中評論當(dāng)時人物而得罪梁松,致使自己死后凄涼,而這位惇惇教誨晚輩謹慎處世的王昶也是一樣詞引當(dāng)時故交,褒貶不當(dāng),其子王渾滅吳后與王濬爭功同樣有違其父教誨還不如馬援子女身雖皇后貴戚猶知謙退處世,裴松之注文批評“。。既友之於昔,不宜復(fù)毀之於今,而乃形于翰墨,永傳后葉,於舊交則違久要之義,於子孫則揚人前世之惡。於夫鄙懷,深所不取。善乎東方之誡子也,以首陽為拙,柳下為工,寄旨古人,無傷當(dāng)時。方之馬、王,不亦遠哉!”為人處世只有像東方朔誡子書那樣寄旨古人,無傷當(dāng)時才算是真正得體。后來錢鐘書《管錐編   全后漢文卷十七》(第三冊)專門論及馬援和王昶兩篇《誡子書》的缺點就是亂議別人長短不知避諱尤其是當(dāng)時之人和故交親朋,認為裴松之注文評點精準(zhǔn),同時譏諷朱熹論議的前后不一。中國人處世以明哲保身不論是非為上可謂典型的儒家中庸倫理觀,這一點就不如盧梭《懺悔錄》中勇于剖析自己同時敢于縱議時人那樣坦蕩無懼了,東西方文化的不同非常明顯,儒家的現(xiàn)實倫理必然導(dǎo)致過于在意現(xiàn)實的人際關(guān)系因而究其內(nèi)里頗有虛偽矯飾之意,而西方文化立足于個體勇于剖析敢于深入面對人性,和盧梭同時的休謨《人性論》中的許多極其理智地剖析人性的倫理觀點正統(tǒng)儒家思想中是絕對看不到地,以前比較東西方倫理學(xué)時常常覺得儒理多半流于表面,不像西方那樣敢于直面人性,康德的倫理思想受休謨的影響極大


    《資治通鑒》中司馬光出于理學(xué)立場對何晏王弼等人的正始玄學(xué)沒有一點好感,因其依附無能的曹爽而大加貶低,史筆頗有點不大公允,陳壽《三國志》成于晉代必定會為司馬氏政權(quán)曲筆,而司馬光依然如此應(yīng)該是出于儒家理學(xué)的立場,觀通篇《資治通鑒》大力推揚儒學(xué)而對中國思想史上極其重要的正始玄學(xué)輕貶地一帶而過。魏晉玄學(xué)的核心人物王弼的傳記僅僅出現(xiàn)在鐘會傳中,也僅僅一筆帶過,還是裴松之注文保存了一些王弼這位中國哲學(xué)史上極其重要的人物的一些資料
     君平避世常下簾,王弼騁才好談玄。
         
    此后幾人明易老, 三千箋注盡空言


           圖片

    陳壽評曰: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治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zé)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nèi),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芍^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習(xí)鑿齒論曰:昔管仲奪伯氏駢邑三百,沒齒而無怨言,圣人以為難。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嚴致死,豈徒無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鑒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鑒之所以能窮物而無怨者,以其無私也。水鑒無私,猶以免謗,況大人君子懷樂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誅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春秋時期名相子產(chǎn)去世,孔子悲嘆其為古之遺愛,用古之遺愛來形容諸葛武侯最為恰當(dāng),陳壽評諸葛亮客觀公允司馬光《資治通鑒》全取其文,歷代之論諸葛亮無過于陳壽,觀其治蜀之績,以法家治世而中心仁愛百年之后東晉桓溫平蜀,蜀人猶感佩其恩為人之仁惠公允,令人釋卷嘆息感慨不已.
    五丈原頭泣晚風(fēng),錦官城內(nèi)廟廊空。
   平生自負三分策,千載誰評半世雄。
   管樂謀成英霸業(yè),蕭曹事定帝王功。
   長歌梁父抱膝日,傲嘯隆中一臥龍
歷代詠諸葛亮的詩自然以杜甫最為高絕,《蜀相》最后四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越往后筆勢越高,終句更是寄意高遠,意蘊悠然不絕,堪稱古今絕唱,《詠懷古跡五首》最后一首開篇筆勢極高橫放之氣過于《蜀相》,只是結(jié)句轉(zhuǎn)而哀婉已不如《蜀相》那般意蘊悠長,寄意高遠了?!栋岁噲D》五絕精悍,凝練沉厚,情景交融,杜甫一貫的沉雄壯闊寄意高遠之風(fēng),夔州詩確實是杜甫巔峰。李商隱的《籌筆驛》筆勢縱橫,頓挫跌宕,奇變自如,論議風(fēng)生,只是沉雄高古,壯闊悠遠之風(fēng)不及杜甫,可謂僅次于杜甫之作。羅隱的《籌筆驛》中間兩聯(lián)“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輕孺子,兩朝冠劍恨譙周。”頗具豪雄壯闊之氣,只是筆勢粗曠,首尾淺顯俗陋,元白習(xí)氣濃厚晚唐淺白之風(fēng)明顯,遠不如李商隱的《籌筆驛》那樣奇變縱橫而筆勢不衰寄意悠遠了。其他如白居易,元稹,王安石,蘇軾兄弟,陸游詠諸葛亮之作都很一般

 圖片

    袁孝尼論“。。。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quán)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fēng),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标悏鄯Q“。。。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chǎn),無以遠譬也。孟軻有云:“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毙乓?!。。。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yōu)於將略。。。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标悏壑撨€是相當(dāng)客觀,
   白帝托孤寄一身,隆中奇策定三分。
  精誠千古出師表,曾記當(dāng)年梁父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极品粉嫩尤物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精品国产第二页| 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精品色妇熟妇丰满人妻91|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麻豆| 日韩人妻av中文字幕| 日本不卡一区视频欧美| 最近日韩在线免费黄片| 欧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综合久久中文综合网| 熟女白浆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久久婷婷| 亚洲日本加勒比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熟女|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高清| 国产麻豆一线二线三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精品|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超薄丝袜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人妻中文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年男女午夜久久久精品| 欧美同性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成人| 黄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青青操日老女人的穴穴| 美女露小粉嫩91精品久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选| 国产对白老熟女正在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又粗又长又爽|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你懂的在线免费视频| 小草少妇视频免费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