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節(jié)我們組隊一起開車回家,因為堵車的因素,我們總共開了13個小時。帶著孩子們著實也是一種挑戰(zhàn),所以一路邊走邊玩。 “媽媽,現(xiàn)在放假了,我可以玩下手機,好無聊啊”?到了服務區(qū)樂樂一直追著媽媽問。樂樂媽媽被孩子吵得不行,就生氣說“以后不帶你出門了,每次一出來就想玩手機,以后放假你就在家里做作業(yè),哪都不要,就不會無聊想玩手機”。樂樂媽說完,很生氣的把手機給孩子玩了,并告訴孩子只能玩一個小時。樂樂完全沒有看媽媽生氣的點了點頭說可以。 同樣是面對孩子吵鬧要玩手機的問題,靜靜媽媽則是直接把手機給了靜靜“你玩去”吧。隨后母女兩個一人一個手機,靜靜也不吵鬧了,媽媽也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一路上靜靜基本是拿著手機玩游戲。 每個媽媽面對孩子要玩手機的態(tài)度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茜茜在服務區(qū)的時候也是追著媽媽要玩手機,茜茜媽媽沒有直接拒絕孩子也沒有直接答應孩子,她說“堵車堵了這么久,現(xiàn)在到這里我終于有時間陪你一起去看看,這個地方好多東西跟我們那都不一樣,我們一起走走玩玩好嗎”?茜茜特別開心牽著媽媽的手就去玩了,好像也不是非要手機不可。 現(xiàn)在電子產(chǎn)品越來越發(fā)達,很多孩子也是沉迷在其中不能自拔,那么假期了,孩子想要玩手機,媽媽們的不同做法,不同的回答,也決定了你和孩子的關系,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01 “別出門”的不配 一到假期,神獸回歸,難得自己不用上班,孩子不用上學,就想趁著假期帶孩子好好出去玩一趟。可是旅行總會有各種意外,孩子在路上不免會吵鬧, 在孩子要求玩手機的時候是真的沉迷手機還只是要陪伴? 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想玩手機,情緒就上來了,覺得有時間玩手機不如在家多做幾套卷子。這本是毫無相關的兩件事情,但是為了讓孩子不玩手機,父母卻用孩子的學習來做等價對換,在孩子那里得到的信息就是我不學習就不配玩手機。 現(xiàn)實中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一些要求時,都會用學習或者做作業(yè)來做籌碼或者獎勵,比如考多少分獎勵什么玩具,做多少作業(yè)可以吃多少零食。時間久了孩子也就迷失學習的本質(zhì),他們學習的動力都來自那些“獎勵”,一旦這些“獎勵”對自己沒有誘惑,學習也就沒有主動性,而面對家長的多次拒絕 ,孩子也知道了自己“不配”得到,在父母眼里只有成績好才有資格索取。這種“不配”感漸漸地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02“隨你玩”的疏遠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離不開手機,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吵鬧,父母第一時間就會拿出手機來哄孩子,孩子一看手機全世界都安靜了,“隨你玩”的背后是家長的疲憊也是家長的偷懶,讓手機代替自己“照顧”孩子??墒沁@種看似尊重孩子的“隨你玩”,背后卻藏著不少隱患。 美國的兒童專家曾做過一項研究,那些長期看電視的孩子,只看到畫面,減少了和家人溝通的次數(shù)。每多看一個小時的電視,就會少聽到從大人那里來的500~1000左右的詞匯。長期以往受影響的不僅是孩子的視力,還有語言表達能力、專注力和想象力等。 當孩子開始沉迷于手機不能自拔,為了看手機對父母拳打腳踢、給主播高額打賞、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威脅父母等等這樣的問題層出不窮。你讓手機替代你照顧孩子,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也出現(xiàn)了問題,孩子對你的信任也就越來越少了。 03“陪你玩”的親近 在你苛責孩子玩手機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會沉迷于玩手機,孩子第一次接觸手機是誰給予的呢?不得不否認是大人給予或者影響的,因為你無時無刻的抱著手機,你一有時間就刷手機,甚至是在孩子要求你陪伴他的時候,你的依舊是想著玩手機。有多少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能夠全然把手機放下,你的“假”陪伴,其實孩子都看在眼里,所以在無聊的時候,他也學會了找你要手機。 認真想想孩子想玩手機的背后,是不是期待著你陪他玩呢?當孩子問你“放假了,我能玩下手機”?你如果這樣回答: “寶貝,好不容易放假了,媽媽終于有時間陪你了,我們一起玩好不好” “寶貝,放假有時間了,我們一起去公園玩” 類似這樣的回答,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你和孩子之間的愛與陪伴是雙向奔赴,你愿意陪伴,也就和孩子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寫在最后: 看過一個老師說的一段話,當孩子需要你陪伴的時候,也許你已經(jīng)很累了,但是與其抱怨孩子,還不如告訴孩子:太好了,累了一天了終于可以陪陪我的寶貝了,這是我一天最期待最幸福的時間,不是套路不是虛偽,當你真正說出來的時候,可能自己都被感動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