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又叫絨花,對,就是電影《小花》主題曲和電影《芳華》片尾曲中唱的“絨花”,它是豆科合歡屬喬木植物,高可達16米。因為花期在六、七月,正是莘莘學子們趕考的季節(jié),所以人們又叫它考試花。2018年初我就有所涉獵(詳情可點擊“ 每日一花:合歡花 ” 查閱),但那時更多的是看熱鬧,當然而今再識合歡花,也只是嘗試用專業(yè)眼光看植物,希望能看出點門道。 本文圖片拍攝自北海公園、雙秀公園、西直門小區(qū)和太陽宮小區(qū)。 豆科植物可以是喬木、灌木,也可以是草本,我們熟悉的各種豆(豌豆、豇豆、扁豆)、各種槐(國槐、刺槐、紅花刺槐),以及紫荊、紫苜蓿、花生等,均出自豆科大家族,它們有一個共同特征,即花冠均為蝶形花冠(花瓣5枚,兩側對稱,上面一瓣為旗瓣,中間兩瓣為翼瓣,最下方兩瓣為龍骨瓣,整個花冠如同蝴蝶飛舞)。然而,它們的同科親戚合歡,偏偏要獨樹一幟,花冠呈管狀,即管狀花冠。 豌豆的蝶形花 扁豆的蝶形花 豇豆的蝶形花 野大豆的蝶形花 國槐成簇的蝶形花 刺槐(俗稱洋槐、槐花)成串的蝶形花 紅花洋槐(紅花刺槐)成串的蝶形花 紫荊(俗稱滿條紅)成簇的蝶形花 紫苜蓿的蝶形花 落花生(俗稱花生、地豆、長生果等)的蝶形花 合歡成簇的管狀花 更出人意料的是,合歡的管狀花冠非常短,加上管狀花萼也才1厘米左右長,深居在十多米高的樹枝上,葉片又很茂盛,著實難以被發(fā)現(xiàn)。為了吸引傳粉使者,它“窮則思變”,在雄蕊上下功夫,將雄蕊的花絲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那些掩映在濃密葉片中的一抹抹紅色,正是雄蕊的花絲。 下圖中被藍色筆圈起來的部分是一朵管狀合歡花 從上圖可以看出,盡管合歡雄蕊的花絲很明艷,但一朵花的花絲數(shù)量畢竟有限,為了提升醒目度,它又生一計,將數(shù)朵小花聚在一起,抱團取暖,簇生成頭狀花序,看起來就像一把粉紅色扇子。 合歡的頭狀花序 懶梳妝的頭狀花序 頭狀花序:由密集成簇的無柄或近無柄花形成的花序,花序軸極度縮短,如菊科植物中具總苞的花序。 菊科植物代表—蒲公英(俗稱婆婆丁)的頭狀花序,由數(shù)朵黃色舌狀花組成,簇生呈盤狀。 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再把多個頭狀花序排列組合成一個更大的圓錐花序。于是,那些柔柔弱弱、絲絲縷縷的粉紅色花絲聚集在接天的枝頭,便燦若云霞,成為盛夏一道靚麗的風景。 圓錐花序:花自基部向上依次開放的具分枝的總狀花序,如紫丁香、南天竹的花序。 紫丁香的圓錐花序 南天竹的圓錐花序 不過,合歡的圓錐花序有所不同,組成花序的不是一朵小花,而是一個頭狀花序。 ↓ 合歡由頭狀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下圖圓錐花序中,只有一個頭狀花序進入盛花期,其余還處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狀態(tài)) 由于合歡樹的高度一般都在十幾米開外,可望不可及,非長焦鏡頭難以拍出花的細節(jié),我這個一鏡走天下的傻瓜只能拍出個大概,但還是能分清楚花的各個部位。 我們剛剛說過,合歡小花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花冠,而是雄蕊的花絲,多數(shù),細長,柔軟,基部合生,白色,上部分離,粉色或紅色,長達2.5厘米;花冠嚴重退化,長僅8毫米,綠白色,5裂片呈三角形,長1.5毫米;管狀花萼也僅有3毫米長,綠色,先端有5小齒;花柄幾無,這正是頭狀花序的特點之一。 說完了花再來聊葉片。合歡的葉片也很有意思,看起來像一枚碩大的羽毛,植物學上把這種3枚以上小葉排列在葉軸兩側呈羽毛狀的葉片稱作羽狀復葉。 再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組成羽狀復葉的小葉其實不是一枚葉片,也是一枚羽狀復葉,植物學上把這種總葉柄兩側有羽狀分枝,分枝兩側再著生羽狀復葉稱作二回羽狀復葉。以此類推,就會有三回甚至多回羽狀復葉。 合歡的二回羽狀復葉 藍花楹(紫葳科藍花楹屬)的二回羽狀復葉 合歡葉片還有一個神秘之處,即是跟人類一樣晚上要睡覺,晝開夜合,也因此得名“夜合樹”。葉片有這個習性的植物還有很多,比如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含羞草、酢漿草、紅花酢醬草等。有關葉片睡眠運動的內(nèi)容可點擊 “植物界的戲精—含羞草(賞花識花237)” 查閱,此處不再贅述。 合歡是顏值與才華并存的植物。其心材黃灰褐色,邊材黃白色,耐久,多用于制家具;嫩葉可食,老葉可以洗衣服;樹皮供藥用,有驅(qū)蟲和解郁安神的功效。 在這個持續(xù)高溫、酷暑難耐的夏天,能遇見一片緋紅的合歡,相信會令人心生歡喜,暫時忘卻苦夏之憂。祝你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