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畫以其巨大的文化含量、稀缺性和不可復(fù)制性,越來越受關(guān)注。但因其年代久遠(yuǎn),真?zhèn)蜗嚯s,難以鑒別等問題,讓絕大多數(shù)藏家望而卻步。
那么,如何跨過這道門檻呢?
最有效,最便捷的一個方法,就是跟名家學(xué)起來啦~小編剛好八到了如下這段視頻,是由書畫鑒賞大家蕭平主講,作品部分挑選了時下古代書畫收藏市場最被看好的幾大名家。
其中包括明代書法大家董其昌的珍貴書法,“清初四王”各類題材的繪畫墨寶,海派開山鼻祖吳昌碩先生的盛年大作,都是可遇不可求!而且講解的方法既通俗易懂,又觸類旁通,快快學(xué)起來哦~
(請在wifi環(huán)境下觀看,土壕隨意)
看完有木有覺得,古代書畫鑒別,操作起來就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看紙、看墨、看彩、看款,看創(chuàng)作者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只有全面兼顧,察其細(xì)微,才能去偽存真,覓得真跡。
鑒賞鑒賞,先學(xué)會鑒別,然后方能更好的欣賞,再而藏!好噠,下面咱也來一回現(xiàn)學(xué)現(xiàn)賣!以上所提到的明清大家書畫,小編再分別曬出大圖,敢不敢只看圖,你也來“鑒賞”一番?
543 任頤 松鶴延年圖
設(shè)色紙本 立軸 170×92cm
著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六冊P378。
出版:《藝海集珍》第十一輯P8,西令印社出版社,2012年。
備注:無錫文物商店舊藏。
任頤,字伯年,清末畫家。兒時隨父學(xué)畫,十四歲到上海,在扇莊當(dāng)學(xué)徒,后以賣畫為生。所畫題材,極為廣泛,人物、花鳥、山水、走獸無不精妙,而且工、寫皆擅,大小咸宜,是一個天才型畫家。
他的畫用筆用墨,豐富多變,構(gòu)圖新巧,創(chuàng)造了一種清新流暢的獨特風(fēng)格。吳昌碩、王一亭、徐悲鴻等都受其影響,是海派畫壇的領(lǐng)軍人物。此件作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時年任伯年30歲,作品又載于中國古代書畫的圖目,是其非??煽康脑缒甑囊患孥E。
523 王原祁 終南山詩意圖
設(shè)色紙本 扇面 16×48cm
備注:作者鈐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王原祁》,4印、12印、29印,P45。
王原祁中歲后從摹古脫出,自成面目,至晚歲追求“熟而后生”,以“金剛杵”之筆脫盡習(xí)氣,返璞歸真。這一宏大的藝術(shù)探索,在六十五歲時被一面小小扇面捕捉到,三百多個寒暑轉(zhuǎn)瞬逝去,開扇又見王麓臺,斯人斯景從未遠(yuǎn)去。
斯扇初成于丁亥(1707),三載后(庚寅1710)王原祁重觀并潤色再題,此后一年既作輞川大卷。這個序曲小中現(xiàn)大,以同樣的精彩拉開了輞川巨製的幕布。透過畫家的巧設(shè),既能望見黃公望,米家山和董家景,以此呈現(xiàn)“右丞陽施陰設(shè)移步換形之妙”,又顯然隨意融合諸家,自出心裁,不落形似。設(shè)色亦樸實而有華,誠如吳湖帆所嘆“麓臺秉其天賦神會,運絢爛平澹、五光十色於指下,故設(shè)色之妙亦非尋常作家所能夢想”。秦祖永評麓臺“中年秀潤,晚年蒼渾”,二者很好地融于了這一扇終南山景。這段清凈時光是一個過渡,因為兩年后,既康熙五十一年(1712),王原祁既被升為翰林院掌院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及戶部左侍郎(正二品),俗務(wù)繁忙,心境一變,畫風(fēng)走向蒼茫一路。
斯扇所鈐四印皆合于印譜:王原祁、麓臺、陗倩、茂京,詳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王原祁》。尤難得“陗倩”一印,王原祁只鈐蓋于六、七十歲之間最為滿意的小幅作品上,“陗倩”一出,精品無疑。又及,該扇深藏百年,首次出現(xiàn)拍場,可喜可嘆,識者當(dāng)寶之。
529 王翚萬壑松風(fēng)圖
設(shè)色絹本 立軸 157×51.5cm
備注:1.“王翚之印”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王翚》29印,P96;“石谷”參見王季遷、孔達(dá)編著《明清畫家印鑒》46印,P68。
2. 紅豆館主溥西園題簽條。
3.蕭平、尹光華題邊跋。
清初“畫圣”石谷子王翚,創(chuàng)作生涯七十余年,摹古功力超凡,游于宋元諸家,無不信手拈。此圖萬壑松風(fēng),百灘流泉。石谷子王翚中歲杰作也。王翚出于婁東二王而自立虞山一派,清代畫史之大宗師也。其畫博涉宋元諸大家,融南北二宗於一體,是所謂之大成也。
斯作之高山流泉叢松臨風(fēng),高士撫琴,其間其境幽極,令人向往。自題仿北苑,其法見於山巒坡石,而叢林澗水則又兼取北宗之挺拔蒼勁,南北之合,天衣無縫,了無痕跡,此即石谷子之妙處,似無我中,而我自在。正與以此觀之,則圖中筆筆皆石谷子也??钭窒骡j“王翚之印”及“石谷”二白文方印,在一幅同時鈐此二印的較早見于臺北故宮藏《山水》軸,(《故宮書畫錄》(十),121頁)作于王翚四十九歲時,此后二印多分散鈐于他的其它作品,同鈐款下者極少。本幅卻更為老練精熟,應(yīng)是他五十開外,藝事大成時所作。是其精品無疑。保存極精,絹素完好,墨沈如初,極為難得。
526 董其昌 書法 高士傳
水墨紙本 手卷 28×230cm
備注:1. 江兆申題簽、引首并跋。
2. 李鼎、江兆申遞藏。
董書此卷起首三行似新發(fā)紫毫,筆不稱手,掣肘之甚。至下半幅則筆至神暢,如游騎突陣,利劍爭鋒。雖暮年合作,不能遠(yuǎn)過天馬為駒便能汗血,理亦宜然。
康熙皇帝對董其昌書法十分推崇:“華亭董其昌書法,天資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于楮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于若不經(jīng)意處,豐神獨絕,如微云卷舒,清風(fēng)飄拽,尤得天然之趣?!倍洳龝?,率意之作最為精彩。此冊《雪賦》作于丙午(1606年),董其昌時年52歲,自謂“偶然命筆,以速成為幸”,全冊分行布局,疏朗勻稱,生秀淡雅,飄逸空靈而風(fēng)華自足,偶來之作,亦盡得其妙。
531 藍(lán)瑛花卉冊頁
設(shè)色紙本 冊頁 24×31cm×10
藍(lán)瑛,明代杰出畫家。字田叔,人物畫像號蝶叟,晚號石頭陀,所居榜額曰“城曲茅堂”。是浙派后期代表畫家之一。工書善畫,長於山水、花鳥、梅竹、山水。師沈周,落筆秀潤,臨摹唐、宋、元諸家,師黃公望尤為致力。晚年筆力蓊蒼勁,有人許其與文徵明、沈周并重。此《花卉冊頁》或?qū)懟ú荨⒒驅(qū)懱m竹、或?qū)懫媸?,用筆活動,用墨淋灕,為其難得之見佳作也。
541 張瑞圖草書
水墨綾本 立軸 194×52cm
張瑞圖,明代書法家,字長公,別號果亭山人。書法與邢侗、米萬鐘、董其昌齊名,時人稱為“邢張米董”。張瑞圖的書法風(fēng)格可歸納為運筆疾速、筆性純熟、體勢多變、氣勢逼人,是二王之外另辟蹊徑者。張瑞圖運筆起、止、轉(zhuǎn)、折幾乎不作任何回鋒、頓挫的處理,在結(jié)字上故意表現(xiàn)出方折緊束的效果。他的行草,峭拔尖歷,激蕩怪戾,若崖斷石崩,天驚地怪,千里一瀉;又若猛獸被執(zhí),筋骨怒張,奮力掙扎。個性極為張揚。此幅書風(fēng)豪快、勁筆直落,險絕狂肆,氣勢闊大,對比強(qiáng)烈,虛實輕重,給人壯麗峻偉、豪氣乾云、酣暢淋灕的視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