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就是口渴,而有的人口渴,并不一定想喝水,或者喝一點點潤潤口就行了,所以,就有“口渴不欲飲”之證,這樣的渴就是“渴而不消”。 消渴是又渴又能飲水,而且飲后即消,很快口又渴起來。 二,消渴是厥陰病最重要的一個證 消渴是厥陰病最容易出現(xiàn)的一個證,也是厥陰病最重要的一個證。 心的苗竅——舌要想得到滋潤,就必須靠木吸水以上養(yǎng),就必須靠木的中介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厥陰能使心脾的苗竅——口舌,保持充分的滋潤,從而無有渴生。而一旦厥陰發(fā)生病變,心脾的苗竅便無法得到滋潤,消渴便很自然地發(fā)生了。
三,六經(jīng)辨渴,除“太陰”不言渴,其余各經(jīng)皆有渴 六經(jīng)辨渴,六經(jīng)病中除“太陰”不言渴,其余各經(jīng)皆有渴,六經(jīng)口渴的特征怎么鑒別? 1.三陽的口渴:
①太陽口渴:太陽口渴由太陽氣化不利所致,太陽之渴必兼“脈浮、發(fā)熱、小便不利”之證;太陽之渴用五苓散。
②陽明口渴:陽明之渴系熱盛傷津所致,常伴大熱、大汗、大煩渴、脈洪大;陽明之渴用白虎湯。
③少陽口渴:少陽之渴由樞機不利,影響開合,影響三焦所致,故少陽之渴多伴樞機不利之證,如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脈弦細、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陽之渴用小柴胡湯化裁,或柴胡桂枝干姜湯。
治療:太陽之渴用五苓散,陽明之渴用白虎湯,少陽之渴用小柴胡湯化裁,或柴胡桂枝干姜湯。
2.三陰口渴:
三陰病中,太陰沒有渴,即便有渴 也不欲飲。三陰病只有少陰和厥陰言渴。 ①少陰口渴:小便色白,一派陰寒之象。對付少陰的口渴,需要動用四逆湯一類的方劑。
②厥陰口渴:厥陰渴的范圍非常廣泛。凡是上述四經(jīng)之外的,一切不典型的口渴,皆屬于厥陰渴的范疇。
根據(jù)一個口渴,如果這個口渴不具備上述四經(jīng)的特殊表現(xiàn),那就可大致判斷,這是一個與厥陰相關(guān)的疾病。因此,口渴,特別是渴而能飲、渴而能消者,大概率是厥陰病。厥陰治渴的主方就是“烏梅丸”。
四,厥陰病案例,烏梅丸見效
案例:結(jié)腸癌術(shù)后病人,患者男性,術(shù)后近一年,大便仍不正常,每日腹瀉5~8次,初為爛便,后即純水。除瀉利外,口渴厲害,終日飲水不止,每天2大暖瓶水以上。半年來,中醫(yī)治療沒啥效果。觀前醫(yī)所用方,多是健脾燥濕一類,也有固腎收澀一類,像參苓白術(shù)散、香砂六君湯、補脾益腸丸一類。
上述這些方藥用錯了嗎?慢性腹瀉,又是腫瘤術(shù)后患者,不用苦寒抗癌一類已是高手了。不從脾去治,不從太陰去治,還能從哪兒下手呢?
但要學過《傷寒論》,學過六經(jīng)辨證,就不會從太陰下手。為什么?以“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也”,現(xiàn)在病人每日渴飲兩瓶水,怎么可能病在太陰呢?
病人下利,然六經(jīng)皆有下利。病人口渴,且飲水甚多,這就是消渴。又下利,又消渴,毫無疑問從厥陰論治,應投烏梅丸。
給病人用烏梅丸,每診開藥三四劑,第三次復診,渴飲減半,每日喝一瓶水,水瀉也大大減輕。用對藥了,幾副藥就見效。
像這個病,不用六經(jīng)辨證,就很容易誤診為太陰病、脾胃病。因此,六經(jīng)辨證不但方便,而且可靠。
思考:糖尿病人易饑多食,它不是糖太多,而是糖不足。因而,治療糖尿病的關(guān)鍵問題,是要設(shè)法解決糖的利用問題。掃除了糖利用過程中的障礙,糖尿病的諸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血中的糖分過多,類比打自然,實際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治療糖尿病可以從厥陰的角度去思考。
本文是閱讀了劉力紅老師的《思考中醫(yī)》的搜集整理摘抄,使之更通俗易懂,更多了解,可閱讀原著。
烏梅丸 出自《傷寒論》 烏梅丸用細辛桂,人參附子椒姜繼, 黃連黃柏及當歸,溫臟安蛔寒厥劑。 【藥物】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 干姜十兩 蜀椒四兩 桂枝(去皮) 人參 黃柏各六兩。 【用法】以苦酒(即醋)漬烏梅一宿,去核,蒸熟,搗成泥;余藥研為細末,與烏梅泥和勻,加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錢半至二錢,日三服。 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功效】溫臟驅(qū)蛔。 【適應證】臟寒,蛔上入膈,煩悶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嘔,腹痛,吐蛔,時發(fā)時止,或久痢不止。 【方義】本方是寒熱并用之劑,專治寒熱夾雜的蛔厥證。烏梅、川椒殺蟲驅(qū)蛔;黃連、黃柏清熱燥濕;桂、附、姜、辛,溫中散寒;人參、當歸,補氣和血。烏梅丸對膽道蛔蟲癥,部分過敏性結(jié)腸炎,療效顯著。 ?本文為讀書筆記摘抄,內(nèi)容僅供養(yǎng)生參考,有病請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