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有處著名的旅游景點,對,那就是楓橋,那就是寒山寺!一千二百年前深秋的一個寒夜,一代詩人張繼泊舟這里。那日正飛霜漫天,那時正月落烏啼,那里正漁火星點……是寒山寺的一記鐘聲,驚醒了他的羈旅愁眠,也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于是《楓橋夜泊》欣然擬就。景因詩名,詩因景著,姑蘇、楓橋及寒山寺因之而名垂千古!
楓 橋 夜 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為七言絕句,當(dāng)作于“安史之亂”后。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唐玄宗倉皇奔蜀,北方陷入戰(zhàn)亂動蕩之中。時江南政局較安,文人士子紛紛逃往避亂。天寶十二年(753年)始中進士的張繼,也丟官舍業(yè),跟隨南下逃難人流,漂泊流亡至江南姑蘇。
《楓橋夜泊》翔實地描述了淪落漂泊期間,夜駐姑蘇楓橋的情景。融羈旅所思、家國之憂以及身世零落于一,意韻濃郁,場景滯凝,肅寒曠遠,千百年來,激起了無數(shù)游人士子的情感共鳴。后人贊曰:大唐詩人璨若星海,大唐詩焰光芒萬丈,而撼心動魄的,唯有這一詩一橋一寺一鐘聲……該詩亦被推為唐詩壓卷之作!
首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次第截取三處自然景觀,翔實勾畫出了夜泊楓橋的場景,語義凄清悲涼。夜色岑寂,月亮已悄然西落,棲息的寒鴉發(fā)出陣陣哀鳴。秋意正濃,霜華滿天,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
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接首句,深層描寫楓橋夜泊的特征景象,突出旅人感懷,深化悲愁主題。江水平靜浩渺,離岸楓樹濃密而幽深。蘇州河上漁火閃爍,孤孑的旅人在縈繞的絲縷哀愁中悄然入夢。
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在自然景物的基礎(chǔ)上,引入禪宗古剎,增強詩歌的凝重度與歷史文化底蘊,為鐘聲的切入作好鋪墊。寒山寺位于楓橋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詩僧寒山居住于此,因而得名。
尾句“夜半鐘聲到客船”,緊承上句,視聽對接轉(zhuǎn)切,以“夜半鐘聲”的驟響,營造迷離幽深、岑寂寥廓、深沉澄凈的意境,震古爍今。午夜時分,姑蘇城外那座寒山古寺,肅穆綿長的鐘聲傳到了客船。
該詩以“愁”字統(tǒng)領(lǐng),前二句意象密集,凝聚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宕,纏聯(lián)成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動靜結(jié)合,明暗映襯,視聽切轉(zhuǎn),情景交融,達到至真至美的藝術(shù)境界。
北宋歐陽修《六一詩話》指出:“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意思是說“夜半鐘聲”違背了現(xiàn)實生活邏輯,寺廟半夜是不會敲鐘的!
而北宋彭乘《續(xù)墨客揮犀》卻提出相反結(jié)論:“余后過蘇州,宿一院,夜班偶聞鐘聲,因問寺僧,皆曰:'固有分夜鐘,曷足怪乎?!’尋聞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鐘唯姑蘇有之,詩人信不謬也!”意思是說“夜半鐘聲”實叫“分夜鐘”,只有蘇州才有,張繼是沒有錯誤的!
其實他們都錯了,因為爭論“夜半鐘聲”本身毫無意義!這里牽扯到一個基本的文學(xué)概念及詩歌藝術(shù)創(chuàng)作方法——“興象”。如同“意境”理論一樣,是中國文學(xué)審美創(chuàng)作所獨有的,成為世界文藝?yán)碚撟罡挥忻褡逄厣拿缹W(xué)范疇。
“興象”概念始于唐殷璠《河岳英靈集》?!芭d象”之“興”,集中概括了情感、意興、玄思、妙理等主體要素,而“象”則綜合了人事風(fēng)物及作為物化手段的詞采聲律等?!芭d象”則指情景交融、言意渾淪、事理統(tǒng)一、詞調(diào)和諧而形成的藝術(shù)境界及其審美特征。
明代文學(xué)批評家胡應(yīng)麟運用“興象”理論,對“夜半鐘聲”進行述評,是對張繼《楓橋夜泊》最科學(xué)的解讀!他在《詩藪》指出: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wù)呒娂?,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惟在聲律之調(diào),興象之合,區(qū)區(qū)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他闡說的這些,說白了就是:“興象之合”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律?!芭d”與“象”二者之間,“興”是主導(dǎo),是詩境的本質(zhì)所在,“象”為輔,隨“興”的主觀意志而改變。詩歌創(chuàng)作中寫景取象,只是托興手段,興至景隨,只求合乎情興的邏輯,而不必句句去坐實考評事之有無!
其實,“興象”創(chuàng)作這種文學(xué)現(xiàn)象比比皆是,只是我們平時沒有仔細推敲觀察使然。比如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頸聯(lián)“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寫登山后之所見。魚梁沙洲在湖北襄陽鹿門山的沔水中,云夢古澤即今湖北江漢平原,而峴山在湖北襄陽南九里,即便是在唐代,登上峴山也是看不到“魚梁”和“夢澤”的,又焉知“深”與“淺”?又如杜甫的《登岳陽樓》詳寫詩人登上岳陽樓的觀瞻感受。尾聯(lián)“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關(guān)山:特指寧夏南部的大小關(guān)山,泛指西北關(guān)隘與山川。而整個事件則是指:大歷三年(768年)春夏與秋冬,吐蕃襲擾陜寧靈武、邠州和侵略隴右、關(guān)中一帶。其實登上岳陽樓,連整個岳陽城都看不全,又豈能看到西北的“戎馬關(guān)山”?……
近代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此詩所寫楓橋泊舟一夜之景,詩中除所見所聞外,只一“愁”字透露心情。半夜鐘聲,非有旅愁者未必便能聽到。后人紛紛辨夜半有無鐘聲,殊覺可笑。
張繼(約715-779年)唐代詩人,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生平不甚可知。據(jù)諸家記錄:天寶十二年(753年)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短撇抛觽鳌份d曰:“博覽有識,好談?wù)摚误w”,有詩名,重氣節(jié),品格受人敬重。詩文“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存世詩近五十首,有《張祠部詩集》。
附:“興象”創(chuàng)作的著名詩歌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fēng)吹一夜?jié)M關(guān)山。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杜審言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fù)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