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shù):3139字 閱讀時間:10分鐘 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古詩詞不論從編入的數(shù)量,還是編排的體例,都為當下古詩詞教學帶來新的挑戰(zhàn)。反思當下古詩教學,老師教得機械,學生學得枯燥,理解記憶效果不理想。我們曾對兩個班級古詩教學效果做過調查,統(tǒng)計如下: 如何能夠經過四十分鐘教學,讓學生達到有效理解并長時記憶?首要緊扣課標對各年段古詩教學要求展開教學:低段重誦讀和形象再現(xiàn);中段重視誦讀、形象再現(xiàn)與情感體驗;高段在中段基礎上重視通過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緊扣關鍵詞句,體悟情感。三個學段都強調“誦讀”,都要求能夠在誦讀中“展開想象、體會情感”。結合古詩特點及兒童閱讀心理,一首古詩教學大體經歷“初讀感受韻律—誦讀還原意象—賞讀進入意境”三個環(huán)節(jié)。不管是哪個環(huán)節(jié)的讀,都要緊扣古詩特點,結合兒童閱讀心理,選擇合宜誦讀形式,最終在誦讀中完成“感'音’、明象、悟情、內化”的目標。 一、吟誦感“音” 溫儒敏教授在談到統(tǒng)編本古詩詞教學時說:“古詩詞教學和文言文一樣,最好的辦法也是反復誦讀,讀得滾瓜爛熟,不用有過多的解釋,也不要太多的活動,寧可多讀幾遍、多讀幾篇。” 1.扣韻悟讀 “多讀幾遍”不是呆頭呆腦地傻讀,而要結合古詩特點,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音韻之美,漢語之美”。除了在吟誦中感受“平長仄短”之外,還可以采取扣韻悟讀策略,即在大聲誦讀中感受詩人用韻與表達情感之間的關系,詩歌韻腳字的韻腹對詩歌情感的表達具有一定的配合作用,許多詩歌中,韻腹開口度與詩歌表達情感程度之間存在著正相聯(lián)的關系。 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押“陽”部:裳、狂、鄉(xiāng)、陽”;韻腹“ɑng”由舌面元音“ɑ”和后鼻音“ng”組成,舌面元音“ɑ”發(fā)音時口型張開,氣流不受阻隔,發(fā)音洪亮、飽滿;后鼻音“ng”發(fā)音時氣流仍不受阻隔,與洪亮的舌面元音“ɑ”形成共鳴,并加以延長。有助于詩人抒發(fā)內心驚喜歡愉之情。 小學低中段古詩教學重在“感”上,在各種形式的誦讀中,初步感受韻腳與詩歌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小學高段古詩教學在“感”的基礎上,要有必要“知”的參與,“知”“這一類韻腳”字的發(fā)音特點,并通過“這一類”詩詞的誦讀,初步體會韻腳選用與情感表達的關系。 2.變式活讀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詩句對仗特點,將詩句變式呈現(xiàn)給學生,進行變式活讀,引導學生在反復讀中感受漢語的靈動之美,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在讀正確、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的基礎上,可改編成下列三種形式讀: 西湖六月中,不與四時同。蓮葉無窮碧,荷花別樣紅。(五絕) 六月中,不與同。蓮葉碧,荷花紅。(流水對) 畢竟西湖六月中,映日荷花別樣紅。(主旨句) 3.打拍誦讀 古詩形式工整、節(jié)奏感強,中低段古詩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像讀童謠似的,打著節(jié)拍,采用說唱形式讀。如讀《靜夜思》,就讓學生們拍掌讀,看誰讀得有意思: 根據(jù)五絕每行后三個字表達實意特點,將詩歌進行變式讀,感受詩歌語言的靈動、活潑及鮮明的節(jié)奏,最終完成審美體驗,獲得語言積淀。 二、品讀明“象” 在多形式讀之后,要引導學生清晰知道詩中敘述了哪些詩歌形象,包括人、事、景、物,在此基礎上進入意象品讀環(huán)節(jié)。 詩人通常在物象詞語前加上詮釋性詞語,賦予物象以“蘊含意義”,成為“意象”,進行表情達意,達到“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的效果。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中一個“寒”字賦予“雨”以凄涼、悲愴之感,一個“孤”字寫出江北群山的挺拔、孤傲?!坝辍闭婧?、“山”亦孤嗎?非也,是彼時彼刻詩人心境使然。 以上詩句中的“山”“雨”意象都是現(xiàn)實意象,即詩人所見所聞。有的意象為虛擬意象,存在于詩人想象世界中,借想象中的事物以寄托情感。如: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弊x了“冰心”一詞,立刻讓你聯(lián)想到“冰清玉潔、晶瑩”等詞語,詩人以此自比,美好品格不言自喻。 其次,通過動詞進行敘事、場景描述,賦予物象以“蘊含意義”,成為意象。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敘述詩人初聞官兵“收薊北”后五個能夠表達“喜欲狂”的代表場景: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還鄉(xiāng)。一個“滿”字將詩人喜極而泣的形象生動刻畫;“漫卷、放歌、縱酒、還鄉(xiāng)”是“喜欲狂”的具體體現(xiàn),尾聯(lián)中“穿”“下”給人感覺千里迢迢,瞬間即至。更能體現(xiàn)詩人回鄉(xiāng)心情之急切,是對“還鄉(xiāng)”的具體描述。 不管是現(xiàn)實意象還是虛擬意象,古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還原意象,進而把握意象背后所傳達的情感,是古詩教學難點所在。如何引導?只有在誦讀中“展開想象”,才能夠準確“體會情感”。 1.表演讀 在讀中用動作表達詩句中對意象“詮釋性詞語”或“敘事性描述性動詞”的理解,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身體—動覺”智能的發(fā)展。 如二年級小朋友讀《詠柳》: “小朋友們,你們能夠加上動作讀,把你想象中的柳樹告訴大家嗎?”孩子們聽了之后,興奮地配上動作有聲有色地讀了起來。 一位小朋友到前面給大家表演背誦,當背到“細葉”一詞時,右手拇指和食指做一個“捏”的動作,手臂做了一個輕輕劃過動作。背誦后,我相機采訪她:這個動作表示什么? “又細又長的柳葉!” 將想象中的畫面,再次轉化成自己理解的語言,對言語庫相對貧瘠的二年級小朋友來說很難。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引導他們先用動作詮釋自己讀詩句想象中的畫面,將詩中意象還原。再用語言詮釋自己的動作,內化意象,體悟情感。有了動作這一拐杖,孩子的表達就有了思維的憑借。 2.探究讀 如教學《詠柳》一詩,在多形式讀之后,引導小朋友從整體上探究詩歌意象,感受作者如何塑造意象來表情達意的,同時進行深度思維訓練。 “小朋友們,詩題'詠柳’,但是詩句中沒有出現(xiàn)一個'柳’字,你是從哪些詞句發(fā)現(xiàn)詩人詠的是'柳’?” …… “小朋友們,詩人在詩中主要'詠’柳樹的什么?” …… 一首詩就是一幅完美的畫、一首動聽的樂曲。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遵循整體性原則。“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看,一首詩就是詩人根據(jù)用邏輯分析思維構建出來的語言符號組合規(guī)則,聯(lián)系、組合眾多語言符號而構成的一個有機統(tǒng)一體。整體的意義是在連綴、關聯(lián)眾多符號意義的基礎上建構而成的;任何一個符號的意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符號,與整體的關系中存在的?!币虼?,教學中,緊扣“從哪些地方讀出詩人詠的是'柳’”這一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從顏色、形狀等方面整體把握“綠絲絳、細葉”等意象內涵的情感。 3.對比讀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边@里著力探究通過對比閱讀,引導學生感悟詩人將相同形象如何加工成不同意象,進而表達不同情感。 如在教學《芙蓉樓送辛漸》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體會詩人送別時內心的不舍、孤單、苦悶之情,筆者設計了下面學習任務單: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我發(fā)現(xiàn)這兩句詩中同樣寫了秋天的( )( ),但在王昌齡筆下“雨”是“( )”的,“山”是“( )”的。因此,詩句表達的情感大不一樣,第一句詩能讀出詩人王昌齡送別好友辛漸時( )。 通過同是將描寫“山、雨”而表達的情感截然不同的詩句組塊呈現(xiàn),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捕捉關鍵詞語“寒、孤”,感受“寒雨、楚山孤”意象傳達的情感,初步領悟詩人選取物象、創(chuàng)造意象的手法。 4.拓展讀 “知人論詩”是引導學生體味意象蘊含情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如在教學《芙蓉樓送辛漸》引導學生體悟藏在詩中的“情”時,運用下列有關詩人背景資料,取得較好效果: 三十歲:憑借才華,中進士,為官清廉,為人正直,不喜歡結交權貴,得罪當朝權貴。 四十七歲:被貶嶺南。 五十歲:被貶江寧。 五十八歲:被貶龍標。 六十歲:被權貴殺害。 師:這首詩寫在王昌齡被貶江寧的時候,當他只身一人再次被貶,心情怎樣?(悲憤、孤獨……) 師: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好朋友辛漸從洛陽前來江寧看望他,心情又會是怎樣的?(欣慰、感動……) 師:如今,好朋友辛漸又要離開他,返回洛陽,此時此刻,心情又會是怎樣?(不舍、傷心……) 師:其實呀,詩人這份孤獨的心情還藏在詩句中,請同學們完成下面任務單。 (師出示上文“對比讀”中的任務單,板書:雨—寒、山—孤) 師:能夠抓住這兩個詞語,讀第一句詩,讀出詩人的心情嗎? 借助補充的生平資料,明晰創(chuàng)作背景,體悟詩人在好友到來前后心情變化。接著由背景資料過渡到詩句品味,引導學生品味“寒雨、楚山孤”意象所包含的情感,并在誦讀中內化。 三、賞讀入“境” 意境是詩詞的靈魂,但不是意象的簡單堆砌,而是圍繞詩人內心情感表達,按照一定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有思維廣度和深度,給予讀者與作者以情感共鳴的美的境界。如《靜夜思》中“床前明月光”是詩人看到的,“疑是地上霜”是想到的;“舉頭望明月”是詩人看到的,“低頭思故鄉(xiāng)”是詩人想到的?!按睬?、地上”是近的,“明月、故鄉(xiāng)”是遠的?!八备杏X是冰冷的,“故鄉(xiāng)”感覺是溫暖的……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就在這一“看”一“思”、一“近”一“遠”、一“冷”一“暖”中有了張力,讓詩也有了高遠的意境。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誦讀中去感受意象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第十三期立項課題“互構理念下的文本分類教學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2019Jk13-L088)階段性成果之一?!?/p>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新沂市教師發(fā)展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