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天凈沙·秋思》,想象詩中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2.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并在勾連其他詩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勾連其他詩歌,引導學生加深對古詩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jié)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古詩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留下來質(zhì)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shè)置好問題角度,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唐詩、宋詞和元曲是重要的藝術(shù)經(jīng)典。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首唐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這兩首詩歌中的意象。 【設(shè)計意圖】明確課堂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 1.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老師要補充一句:讀詩是一種更大的幸福。老師讀,同學們認真聽,標出易讀錯的字音,聽清節(jié)奏。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朗讀詩歌。(仿讀,讀準字音,重音、節(jié)奏。) 3.指名說說讀詩的感受,并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師鼓勵肯定。 【設(shè)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 (三)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了解“意象”。 1.賞析詩中的意象。 (1)介紹“意象”的概念。 古詩中的意象,可以這樣理解:象:詩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詩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來表達、傳遞。 (2)介紹本詩寫作背景。 得知好友王昌齡仕途屢遭挫折,被貶龍標,李白深表同情和關(guān)切,寫詩遙表關(guān)懷,希望帶去一點慰藉,分擔他的愁苦。李白在詩中選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楊花、子規(guī)、明月等) (3)楊花和子規(guī)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楊花,柳絮,是漂泊無依的形象。子規(guī)即杜鵑,啼聲哀切,“杜宇聲聲不忍聞”。) (4)景物紛繁,作者選取它們是隨手拈來還是有意挑選呢?如果你是李白,猜一猜他選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選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表達。(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特選楊花和子規(guī),不僅因為它們能點明暮春時節(jié),還由于它們能烘托凄涼、悲惋的氛圍,以寄寓作者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中的嘆息感傷之情。 3.師生共同總結(jié)詩歌意象的內(nèi)涵和它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四)學習《天凈沙·秋思》 1.學生自讀詩歌,找到詩中描繪的意象。(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匯報學習成果) 2.本詩一詞一景,把多個意象直接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描繪了一幅蕭瑟悲涼的深秋晚景圖)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詩中意象的理解,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這個畫面。其他同學隨他的描述來體悟詩情(表現(xiàn)了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與惆悵) 3.有感情地朗讀。 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jīng)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xiāng)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師生共同朗讀《天凈沙·秋思》。(低緩憂傷) 4.當堂背誦積累。 古詩不僅要欣賞,更需要積累。請同學們背誦這兩首古詩。(當堂練背,試背。沒背好的課后背誦并默寫) 【設(shè)計意圖】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和作用的理解。 (五)拓展積累 你還知道哪些詩歌中的典型意象?舉出具體的詩句為例,分析這種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樣的情感。 舉例如明月、蟬、柳、紅豆等。 【設(shè)計意圖】更進一步地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和作用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本后“積累與拓展”第五題中的詩句,課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發(fā)思鄉(xiāng)懷友之情的詩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分類(如遭貶流放、戰(zhàn)亂流離、在外求學……)。 【設(shè)計意圖】閱讀積累更多詩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對古詩中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