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一直以來便有著諸多非議。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1_20230807125923506.png)
對于《水滸傳》之中人物的討論和批判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對于其中塑造人物的各種解讀也是五花八門。
而在諸多人物之中也出現(xiàn)了很多兩極分化的情況,尤其是《水滸傳》一百零八將之中的首領(lǐng),宋江。
提起松江這個人物,可謂兩極分化,讓人又愛又恨,尤其是看到書中后半截的時候,面對詔安等一系列事情時,宋江的態(tài)度,讓人對其怒罵不止。
當然,最終宋江的結(jié)局也是無需多言,一杯毒酒下毒,結(jié)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算是悲壯。
但為何宋江必須得死呢?難道就不能給他一個善終的結(jié)局嗎?其實貫穿全文來看,宋江的死早已經(jīng)是注定的了。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2_20230807125923834.png)
01 《水滸傳》的隱喻之法
首先《水滸傳》雖然是在明代成書的,但是宋江等一百零八將的故事早就在元代話本的故事中流傳了。
《水滸傳》的成書和《西游記》《三國演義》等非常相似,都是對前代或者民間流傳的故事的再創(chuàng)作。
當然這絕不是單純的故事集,而是文學意義上的新作,只不過借用了舊有的故事框架罷了,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創(chuàng)造手段。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3_20230807125924131.png)
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問題那就是宋江為什么必須死,按理說《水滸傳》的作者可以給宋江安排無數(shù)個結(jié)局。
就像《西游記》一樣,最終師徒四人圓滿成佛,完成取經(jīng)大業(yè),這樣的結(jié)局也不是不行。
而且中國古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很細心以大團圓結(jié)局來結(jié)尾的。
例如湯顯祖《牡丹亭》之中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最終結(jié)局杜麗娘起死回生與柳夢梅永結(jié)同心。
除此之外還有著名的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西廂記》;鬼怪小說《聊齋志異》等。
這是中國文人創(chuàng)作的一個特點,除了一些特殊已有的結(jié)局,大部分故事都是以悲開頭,以喜結(jié)尾。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4_20230807125924397.png)
但是《水滸傳》卻一反常態(tài),在最初的故事中,來自各地的好漢在朝廷的逼迫之下,痛殺貪官,行俠仗義,最終聚義梁山。
武松血濺鴛鴦樓、林沖風雪山神廟等一系列的故事作為鋪墊,可謂是轟轟烈烈,三打祝家莊、痛擊朝廷軍隊,在前期的“造勢”上可謂非常成功。
然而這樣的故事卻沒有延續(xù)下去。
隨著梁山好漢的聚義,不論是故事情節(jié)還是氣氛塑造都開始變得悲壯,和朝廷抗爭許久的梁山,竟然選擇了招安,最終還是歸附了朝廷。
并且為朝廷賣命,先是北上對付遼國,其次又南下平定方臘,接連不斷的戰(zhàn)事,并沒有讀者想的那般波瀾壯闊,反而是愈發(fā)沉重。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5_20230807125924678.png)
因為曾經(jīng)聚義于梁山,意氣風發(fā)的一百零八將竟然在征討方臘之后,死的死,傷的傷,走的走,僅僅剩下了二十七人。
如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剩下的梁山好漢領(lǐng)著官職,或遠離朝廷,故事的發(fā)展其實不算太壞,但作者偏偏又來了一刀,剩下的這幾個人也不放過。
在作者的“貼心”安排之下,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藥酒、水銀毒死,李逵又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在蓼兒洼自縊身亡。
可以說這群好漢沒有幾個善終的,全都被作者給寫死了。
如果放在現(xiàn)代的網(wǎng)絡文學之中,全員be(Bad end)的結(jié)尾手段,怕不是要被讀者寄刀片。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6_20230807125925366.png)
但為何作者要把宋江等人寫死呢?其實我們來看看梁山三任寨主的名字以及結(jié)局就明白了。
02 梁山三位寨主
白衣秀士王倫。
白衣秀士王倫,作為梁山的首位寨主,并且還收留了林沖、晁蓋等人,但是卻慘遭吳用等人用計激將,最終梁山之上,林沖火并王倫,身死于世。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7_20230807125925584.png)
要說這王倫也是自找不痛快,本身就嫉賢妒能,胸無大志,也沒有什么高強的武藝,但是偏偏要接納林沖、晁蓋這些狠角色。
在江湖之上老大的位置一向是能者得之,要么靠拳頭,要么靠聲望。
然而王倫這個人要聲望沒聲望,要拳頭沒拳頭,遇到晁蓋等人自然是干瞪眼,被搞下臺是輕的,一言不合便被吳用等人設計被殺,才是最常見的。
這樣的廢柴,即便讓他統(tǒng)領(lǐng)梁山,用不了多久,隨著梁山人越來越多,他也無法穩(wěn)坐頭把交椅。
至于梁山的第二位寨主,托塔天王晁蓋,其實也不是什么善茬,而且這晁蓋其實也和梁山關(guān)系不大。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8_20230807125925756.png)
晁蓋綽號是什么?托塔天王。
晁蓋其實在梁山之上做寨主做得并不如意,如果說吳用等人是他自己早就帶上去的,按理說應該偏向于晁蓋。
但在后續(xù)的發(fā)展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吳用竟然開始偏向于宋江了。
而且當時梁山之上的好漢,大都是奔著宋江的名頭去的,反而忽視了晁蓋這個梁山之主。
以至于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晁蓋多次想要親自出手,都被宋江攔下,以“哥哥是一寨之主,豈可輕動”為理由阻攔。
按理說晁蓋乃是一寨之主,調(diào)動人馬,安排將領(lǐng),都不在話下,即便宋江如此之說,晁蓋也可聽可不聽。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9_20230807125925944.png)
那么為何晁蓋還是被宋江攔住了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晁蓋當時權(quán)力已經(jīng)被架空。
乃至于晁蓋受傷的時候,護送晁蓋回梁山的竟然是劉唐、三阮、杜遷、宋幾萬人,這幾個人,都是當初和晁蓋關(guān)系比較密切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屬于晁蓋的親信。
其實晁蓋的死一直都非常蹊蹺,其究竟是被誰殺的,一直都沒有定論,究竟是不是史文恭射殺的,在原著之中都沒有細致描述。
隨著晁蓋的死,宋江這位早已眾望所歸的“哥哥”,自然也是被推舉到了梁山寨主之位上。
梁山的第三位領(lǐng)導人,上位。
![](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3/08/0712/270423880_10_20230807125926147.png)
相比晁蓋來說,宋江的地位就要穩(wěn)固得多,吳用、武松、柴進、盧俊義這些人都是其實打?qū)嵉念I(lǐng)導集團組成人員。
在宋江上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座次,迅速給梁山內(nèi)部的好漢們整了個排位,誰高誰低,整得明明白白。
作為宋江的心腹們,自然地位夠高,名列前茅,那些不服從的,自然位置靠后。
03 詔安——宋江的歸宿
為什么說詔安是宋江的歸宿呢?
![](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其實作為曾經(jīng)的地方小吏,宋江不喜歡整日和朝廷打打殺殺的日子,這不安定,也不符合一個習慣于體制內(nèi)生活的人的三觀。
為何晁蓋堅決反對詔安,因為晁蓋說白了就是地痞流氓,沒有體會過在朝廷手下干活的快樂,一心想著同朝廷作對。
但作為曾經(jīng)政府的工作人員,宋江心知肚明,梁山再強大,也不過就是地方賊寇罷了,失敗是必然的。
因此宋江才會一次次地提及詔安,但詔安也是有代價的,不是說歸附朝廷之后就能夠讓你安穩(wěn)享福了。
果然,在宋江率領(lǐng)梁山歸附之后,立刻給梁山安排了任務,先征遼,后討方臘。
![](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兩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讓梁山大軍火速縮減,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梁山好漢,也死得所剩無幾。
此時朝廷樂呵呵的宋江等人封了官,封的還都是些地方小官,但此時宋江等人也是敢怒不敢言,畢竟梁山現(xiàn)在哪有實力和朝廷硬碰硬。
但即便如從,朝廷依舊不打算放過宋江等人,在宋江等人赴任之后,也是先后將他們毒殺,為何作者一定要讓宋江等人悉數(shù)滅亡了,為何就不能留一線呢?
其實有兩個原因。
首先,宋江代表的可不是忠臣良將,而是一群造反派。
造反派歸順了朝廷他們的匪徒身份就能夠洗刷了嗎?即便他們拿下了方臘這支起義部隊,但梁山軍隊和方臘有什么區(qū)別?
![](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占山為王,與朝廷為敵,這在古代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如果宋江不死,這無疑是背離了古代封建儒家思想尊君愛國的理念。
一個造反派,在殺了無數(shù)朝廷官吏之后,竟然還能夠被封官。
不行,這絕對是不可能的!如果作者敢如此寫,此書恐怕我們也見不到了,在明清時期就會被帝王禁錮。
其次,當我們把王倫、晁蓋、宋江三人的名字連起來看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大有深意在其中。
宋朝江山,改朝換代,將亡!
這也就不難理解了,梁山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大宋的江山,梁山內(nèi)部這些人尚且無法做大一致對外。
![](http://pubimage.360doc.com/wz/default.gif)
面對朝廷唯唯諾諾,有人求和,有人求戰(zhàn),這和大宋的江山面臨的問題有什么區(qū)別。
北宋末年的主戰(zhàn)派和主和派亦是如此,梁山的滅亡是注定,無論換誰領(lǐng)導,大宋的滅亡,也是如此,沒有任何區(qū)別。
當然這樣的看法也是筆者一家之言,若有其他看法可各抒己見。而這也恰恰是文學的魅力,也是《水滸傳》能夠流傳數(shù)百年而經(jīng)久不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