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是通過口耳相傳的形式,流行于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口頭文化,是人們對自然現(xiàn)象、社會規(guī)律、世間百態(tài)的總結(jié),濃縮著人們的智慧。但有些俗語讓人聽了卻覺得有點(diǎn)莫名其妙,這是因?yàn)橐恍┧渍Z在流傳的過程中發(fā)生了變化,被誤解了。下面是十句被誤解的民間俗語,看完后就解開了多年的疑惑。 1、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人怎么會嫁給雞或者狗呢?如果是用雞和狗來形容人,那也未免太侮辱人了。原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出自于明代小說家馮夢龍的《賣油郎獨(dú)占花魁》,意思是一個女人就算嫁給乞丐或者是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就轉(zhuǎn)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 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真的能和諸葛亮相比嗎?皮匠又為什么是臭的呢?“皮匠”原來是“裨將”的諧音,在古代,裨將就是副將?!俺簟边@個字也有不高明的意思。這句俗語的原意是指三個不怎么高明的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 3、跳進(jìn)黃河也洗不清 我們都知道黃河水含有大量泥沙,非常渾濁,跳進(jìn)黃河里本來就洗不清。其實(shí),這本是一句歇后語“跳到黃河——洗不清”,比喻一個人很難擺脫嫌疑。后來變?yōu)椤疤M(jìn)黃河也洗不清”,雖然要表達(dá)的意思差不多,但多少有點(diǎn)別扭。 4、“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句話中的“無后”,很多人都認(rèn)為是沒有后代的意思,其實(shí)不是。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币馑际钦f呢,不孝順父母的事兒啊有三種,其中呢,以沒有盡到后輩的本分為最。舜在娶妻的時候,沒有稟告健在的父母,就是沒盡到做后輩的本分,是不孝的行為。在原文里,是“無後”兩個字,它跟“無后”通假,引申為“無尊”,根據(jù)古人的語言習(xí)慣,屬于名詞動用,即,沒有尊老愛幼的習(xí)慣和行為,也就是沒大沒小,刁蠻任性。 5、王八蛋 這是一句民間經(jīng)常用來罵人的話,但王八蛋本身有什么不好的呢?原來,“王八蛋”本是“忘八端”。古代的“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做人的根本。忘記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是可恥的。 6、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為什么非要用孩子去套狼呢?這也太恐怖了吧!這句俗語本來是“舍不得鞋子套不著狼”,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翻山越嶺走山路,很費(fèi)鞋,所以要想打到狼,就不能舍不得鞋子??伞靶印笔窃趺醋兂伞昂⒆印钡哪??原來,在古漢語中是沒有j、q、x這3個音的,“鞋”本來讀“hái”。后來,“hái”音分化,一部分仍讀“hái”,另一部分則讀“xié”。但在我國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廣東等地的方言中,“鞋子”一直被讀成“háizi”。久而久之,“舍不得鞋子套不著狼”也就被訛傳為“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了。 7、狗屁不通 這個成語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沒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頭來散熱,這個成語就是以狗的這一身體特點(diǎn)而言的。由于“皮”與“屁”諧音,對于文理不通的詩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貶之,意思更為鮮明。所以,后來人們就將錯就錯,約定俗成地將“狗皮不通”變成了“狗屁不通”。 8、無奸不商 其實(shí),中國最早的商業(yè)精神是“無尖不商”。古代商人在賣糧食時,是用斗量的,往往在裝滿一斗后,再額外在上面添加一些,冒個尖,盡量讓利給顧客,不這樣做就會被認(rèn)為沒有資格當(dāng)商人。這一理念也延伸到了其他商品的交易上,比如多扯點(diǎn)布等。但由于后來的一些商人道德素質(zhì)低下,“無尖不商”就漸漸演變成了“無奸不商”。 9、無毒不丈夫 大丈夫就一定要心腸狠毒嗎?實(shí)際上這一句的原話是“無度不丈夫”,意思是心胸狹窄而沒有度量的人就不是君子。從“度”到“毒”,無非是一些小人的自我安慰罷了。 10、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句話聽起來真是太自私了,但其實(shí)我們都誤解了這句話。這里的“為”,應(yīng)該讀二聲而不是四聲,是作為、修為的意思。“為己”,就是努力修為自己。人的生命秉于自然,人性本善,真實(shí)的自己就是天性不滅的自己。如果不活出人性本善的真實(shí)自我,就違背了天道,當(dāng)然要“天誅地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