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做鞋 作者:張玉國 老兵原創(chuàng) 我最忘不了的是媽媽給孩子們做鞋。媽媽做的千層底布鞋,冬天暖和隔潮,夏天涼快透氣不捂腳?,F(xiàn)在市面上很少能買到這樣的鞋子了。如果不是親歷目睹那時做鞋,你真的不知道做雙鞋子,要費多少事,費多少工,多么的不容易! 我們兄弟姐妹七個,記憶中小的時候無論是棉衣還是單衣,上衣還是褲子以及手套鞋子等,除了我們的帽子媽媽沒做過外都是媽媽親手做的。家中從來也沒有過縫紉機,全憑媽媽的心靈手巧,幾乎什么衣服都能做。媽媽常把哥哥穿小的衣服改給弟弟穿,把姐姐穿的衣服改給妹妹穿,把冬季穿的棉衣,到了夏天掏出棉花,改成單衣。媽媽做的衣服大小長短合適,肥瘦合身。我從來沒見過媽媽用尺子、線繩一類東西為我們量身高、腰圍。孩子們的身高胖瘦,早已裝在媽媽的心里了。鄰居們都夸媽媽做的衣服樣式好,針腳嚴密。常常把媽媽做的衣服、鞋子作為樣子,拿回去比照,給自己家的孩子做。 做鞋要有鞋樣子,媽媽有很多的鞋樣子。是用一種很結(jié)實的叫“毛脫紙”做的,有大人的,小孩的,有男人的,有女人的,還有姑娘繡花的鞋樣子。這些鞋樣子放在一個用紙殼做的夾子里,鄰居們常向媽媽借鞋樣子或用復寫紙描鞋樣子,拿回去給自己的家人做鞋。 做鞋麻繩是必備的。家中有一個打麻繩用的撥楞錘,是用牛骨頭做的。在牛的腿骨中間穿一個孔,用一根20厘米左右的細竹插入孔中,竹子上端有一個掛鉤。媽媽打麻繩時,在旁邊掛一捆麻線,從上面拽下幾批麻線,栓在撥楞錘的竹溝上,左手提起麻線,右手用力擺動撥楞錘,使其旋轉(zhuǎn),靠著慣性,撥楞錘可以自轉(zhuǎn)20幾轉(zhuǎn)。隨著撥楞錘的旋轉(zhuǎn),媽媽不停地續(xù)上麻批,然后把上好勁的麻經(jīng),纏繞在撥楞錘上,最后再把兩股麻經(jīng)合在一起,就做成了麻繩。 我非常喜歡看媽媽打麻繩的樣子,看著媽媽左手提著麻經(jīng),右手輕盈地撥動撥楞錘,非常好玩,很羨慕。就纏著媽媽,非要幫媽媽撥動撥楞錘。媽媽拗不過,就讓我試試。我用盡全身力氣,使勁兒一撥,可是轉(zhuǎn)不了十圈,撥楞錘就停了下來。媽媽說別搗亂了,影響我干活,上一邊玩去。 袼褙是做鞋的主要材料。媽媽翻找出家中做衣服剩下的大大小小布腳布塊,洗滌干凈,熬上一鍋糨子,把布頭粘貼在一塊木板上,要貼好幾層。布塊大小不一,花花綠綠,像萬國旗。曬干之后就成了做鞋的袼褙。 在袼褙的外面包上黑布,里面包上白布,照著鞋樣子,剪成鞋幫;再用多層袼褙包上白布,比照鞋樣子,剪成鞋底。要用麻繩將鞋底,納得密密麻麻,成行成趟。 媽媽在納鞋底時,還用麻繩在鞋底下面打成結(jié),這樣做成的鞋,格外抗磨。媽媽每天要在外邊忙很多活,只有到了夜晚,才是媽媽納鞋底的最好時間。為了省燈油,媽媽常在屋外的月光下納鞋底。點上艾蒿繩,散發(fā)出一股濃濃的艾草香味,把蚊子都熏得遠遠的。我最忘不了的是,圓盤似的的月亮懸在空中,撒向大地一片銀輝。媽媽邊哧啦哧啦地納著鞋底,邊給我們講故事,講的多數(shù)是神仙鬼怪的故事,故事的結(jié)局,總是好人有好報。媽媽有講不完的故事。 我們聽也聽不夠,一有時間,就纏著讓媽媽講,可是媽媽每天忙得像旋轉(zhuǎn)的陀螺,幾乎沒有閑暇時間。媽媽納鞋底常常熬到深夜,孩子們都已經(jīng)睡在夢鄉(xiāng)了,媽媽還在燈下忙碌著。媽媽太疲倦了,太困了,納著納著就睡著了。睡著后一低頭,煤油燈火把媽媽的前額頭發(fā)燒著了,這時媽媽才驚醒。有時候納著納著,手中的錐子掉了下來,把媽媽的腳面都扎傷了。 最后的一道工序是把鞋底與鞋幫绱在一起,這樣才能做成一雙柔軟適足的鞋。绱鞋是做鞋中最關(guān)鍵、最費事的一道工序,要求鞋底與鞋幫大小、肥瘦一致,不差分毫。如果大小肥瘦不一,就要前功盡棄,一雙鞋就做廢了。 绱鞋需使用特殊的上鞋錐子,錐子前端有鼻眼。先把麻繩穿進鼻眼內(nèi),再把錐子從鞋底上面扎過去,就能把麻繩帶到鞋底的下面,當把錐子抽回時,再把鞋底下面的另一條麻繩帶回來。這樣兩條麻繩一上一下,互相交織,绱起來的鞋就格外結(jié)實,好看。如果在鞋幫外面绱鞋還好做些,如果在鞋幫里面绱鞋就更難了。 春節(jié)到了,全家大人小孩,都要穿上新衣服,新鞋子,煥然一新,其樂融融。有時媽媽一時忙不過來,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穿上新鞋,就兩個孩子,穿上一雙新鞋過年,誰出門,誰穿新的。二姐說,一年過春節(jié)我和二姐穿一雙新鞋。孩子們都沒有什么怨言,都理解媽媽的辛苦。 在我的印象中,媽媽一年到頭,總有忙不完的活。生產(chǎn)隊的,家園田地的,屋里的,屋外的,炕上的,炕下的,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只有生病了,才能躺在炕上,算是休息了。 面對苦與累,媽媽總是無怨無悔。媽媽說,力氣不像金錢,金錢你不花,它可以攢下;力氣,你不用,也攢不下。力氣用完了,睡一覺,第二天又有了。眼睛是賴蛋,手是好漢。媽媽又說,寧可身受累,不能讓臉發(fā)燒,不能讓孩子們穿的破破爛爛,像沒娘的孩子一樣。媽媽自認為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是一部永遠不停的永動機。媽媽由于常年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肺氣腫,肺心病,在67歲就離開了心愛的孩子們,撒手人寰。 雖然媽媽故去30多年了,但媽媽每天忙碌的身影,總是浮現(xiàn)在眼前。媽媽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們,熬干了心血,吃盡了千般辛苦,好的日子卻沒享受一天,想起來就心酸。 2022.1.3 作者簡介 1950年生,滿族,黨員,大專文化。1969年入伍,1970年進駐內(nèi)蒙古巴林右旗,1984年從81581部隊轉(zhuǎn)業(yè)。2010年在吉林市昌邑區(qū)人大退休。對第二故鄉(xiāng)內(nèi)蒙古巴林右旗有很深的感情,熱愛巴林右旗的山山水水,懷念巴林草原的父老鄉(xiāng)親。 END 發(fā)揚原創(chuàng)·鼓勵原創(chuàng)·傳播原創(chuàng) 免 責 聲 明 本平臺刊發(fā)上述文章是以更好傳播文明信息、弘揚地域文化、鼓勵原創(chuàng)精神為初衷,沒有盈取金錢之目的,凡所刊發(fā)文章內(nèi)有違史實、現(xiàn)實、事實之處或抄襲侵權(quán)等現(xiàn)象敬請指正,我們及時更正或者刪除。 本公眾號值得您關(guān)注的理由 我們是一家不以商業(yè)盈利、廣告噱頭為目的,不以轉(zhuǎn)載抄襲、惡搞低俗為手段吸引眼球的公眾平臺。而是一家立足家鄉(xiāng),面向全國,以發(fā)表旗內(nèi)外有“愛心”人士的原創(chuàng)影視、文學等藝術(shù)作品為主的公眾平臺。記錄我們平凡的生活和不平凡的命運,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為您提供一個有格調(diào)、有內(nèi)容、有思考的人文藝術(shù)傳播平臺,是我們不斷努力的目標。 如果你手中也有關(guān)家鄉(xiāng)題材的優(yōu)秀文章、攝影等藝術(shù)作品,歡迎與我們一起交流互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