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帶倆娃看了《長安三萬里》。 在觀影前習慣性的看了看影評——我一般只看差評,因為優(yōu)點等著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才更有意思,而差評能告訴我可能會有哪些坑。但是回過頭來看《長安三萬里》的差評,在我看來就是為了刷差評而差評,或者根本沒和看懂。 電影不是史書,是藝術。它要忠于歷史,但只忠于歷史未免有些沉悶無趣,又要有戲劇性,有沖突,有細節(jié),但過于“戲說”又顯得淺薄無知。 所以這部電影在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的地方發(fā)揮想象力補充細節(jié)是對的。 所以這部電影把主角高適和男配李白的人物性格塑造的相對互補,也是沒問題的。 有的影評說為了襯托高適貶低了李白,但實際上放浪形骸的李白,天真爛漫的是李白,苦悶的是李白,清高的是李白,詩仙是李白,官場失敗的還是李白! 有小道消息說這部電影本來計劃男一是李白,但是發(fā)現(xiàn)李白太難拍,就改了自帶戰(zhàn)爭場面的高適。這我是信的。因為創(chuàng)作組對李白的理解挺全面,也挺深刻的。我之前在半畝方塘的“微光Talk”活動時也聊過一期李白。電影中的李白和我心目中的李白形象是高度重合的。 拿李白加入永王李璘叛軍來說,可以說李白政治上過于天真,聽信了永王李璘的話,以為李璘是“正統(tǒng)”,所以加入永王并為其寫詩。但更深層講,也許李白從內(nèi)心想抓住人生最后一次“成就一番豐功偉績”的機會,所以故意沒有去想永王除了“勤王”還有“爭權”的可能。 電影為了讓孩子們能看懂,電影也把一些過于深刻晦澀的東西做了表面化處理。這也和我開公眾號的初衷有些志同道合了,引以為知音,這也是我這么挺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吧。 李白的形象制作組也是花了小心思的:青年的李白形象多少有些手游《王者榮耀》里的影子。中老年李白的大肚腩里裝的是失意,是憤懣,是無奈,卻和仍執(zhí)著堅持的高適精壯身材形成鮮明對比。 作為噱頭的四十余首古詩大多取了經(jīng)典的三兩句,隔靴搔癢不夠痛快。但《靜夜思》、《將進酒》、《早發(fā)白帝城》這三首是全詩都是李白本人吟誦,配景配音都非常到位。尤其是《將進酒》作為所有觀眾心目中預期的高潮,表現(xiàn)不負眾望! 有影評說這部電影劇情冗長拖沓,不值168分鐘。但是我倒是挺喜歡這種舒緩的娓娓道來的節(jié)奏,穿插點小高潮小驚喜。和好萊塢精彩刺激的商業(yè)大片比,風格不同,各有千秋罷了。 ps:本來以為能一睹公孫大娘的舞姿,詩都準備好了,結果沒看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