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寶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孩子因為某個積木沒搭上而生氣地將所有積木都推倒在地上,然后哇哇大哭,你笑著過去勸他說“沒什么大不了的”,不僅沒有讓他停止哭鬧,反而越哭鬧得厲害,繼而將桌子上、沙發(fā)上所有的玩具全部都扔地上,甚至躺在地上哭。 這時,孩子爸爸看到了,不但沒有能力讓孩子的情緒恢復,反而火上澆油地責備起妻子:”你看你怎么帶的什么孩子,都學會摔東西了,養(yǎng)的什么壞毛病?” 妻子一聽,心里委屈得很,開始反駁孩子爸爸:“你平時不管孩子也就罷,一出了問題就知道指責別人?!?/span>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吵開了。丈夫認為自己掙錢養(yǎng)家了,妻子則應該負有完全責任將孩子教育成懂事而且優(yōu)秀的孩子。而妻子認為孩子是兩個人的孩子,雙方都有責任,都要參與。可是,孩子之所以推翻積木的原因,也許僅僅只是因嘗試多搭一塊失敗了而已,卻被父母小題大做了。 聽到父母的吵架聲,孩子哭得更兇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忽然一地雞毛,夫妻關(guān)系的緊張度陡然上升,甚至每次吵完架之后,總有一方在心里衡量是否有繼續(xù)維持這段關(guān)系的必要。 不會處理孩子的受到挫折時的情緒的人,只會將問題夸大,上綱上線,最后影響到夫妻關(guān)系。可見,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不僅對家庭關(guān)系的和諧至關(guān)重要,更重要的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和適當?shù)恼Z言能夠減少孩子的挫折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那么,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家長應該如何用語言減少孩子的挫折感呢? 讀了洪仲清的《我想傾聽你》之后,我認為,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非常重要。處理得當,孩子會越挫越勇,處理不當,家長就會與挫折站在一塊,一起打敗自己的孩子。 洪仲清是臺灣的臨床心理師,持有臺灣大學心理學系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專長于協(xié)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教育、親子教育咨詢、人際與家庭溝通等。 除此以外,他在工作之余,通過書寫和朋友們分享自己的觀察、自省和心得,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幫助那些在人生中感到困惑、痛苦和不安的人,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療愈之路。 在我看來,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家長要做到——
下面,我將分開講述這三點。 1、用同理心看見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女兒昨天在平板上做英語配音,有一句說了多次沒說好,大發(fā)脾氣地跑進房間,躺在床上,雙腿使勁蹬,枕頭全扔地上,嚎啕大哭了好半天。 她的哭聲讓我聽了十分煩躁,于是我忍不住說了她幾句。她反而哭得更厲害了。 我這個做法就是典型的沒有同理心。我沒有看到孩子想要做得更好的積極一面。 洪仲清在《我想傾聽你》里說:“當我們受挫的時候習慣過度貶抑自己。不論是成人或孩子都如此。過度貶抑,常把現(xiàn)在或一次性的挫折設(shè)定得更為長久或頻繁,反而減損我們前進的動力。” 過度貶抑自己,會讓我們把自己想得比實際狀況更糟糕。這種不合理的思考更容易讓我們感受到挫折,進而經(jīng)常處于挫折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更容易強化我們不合理的思考,進入惡性循環(huán)。 當孩子受挫對你說“我這考砸了”“我不會”“我做不了”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用同理心回應孩子,對他說“”哦,你現(xiàn)在不行”,“”你現(xiàn)在不會”,“你還沒做到”,“這次考不好”,就能給孩子傳遞這樣的概念——這次的結(jié)果不代表以后,再次努力,也許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 以這樣的語言來減緩孩子的挫折感,不讓挫折感一下子把孩子打倒。 2、父母要注重自身的言行,用積極的價值觀和信念影響孩子 動畫片《小豬佩奇》里有這樣一集: 佩奇看到豬爸爸在吹口哨,她也學著吹,可是,當她按照豬爸爸說的去做卻失敗了的時候,她很沮喪的說:“我永遠也學不會吹口哨,我的嘴巴有問題。”豬爸爸安慰她說:“你的嘴巴沒有問題,你只是需要練習,越是有難度的事情越是需要練習。我用來許多年才學會怎么動耳朵。” 當佩奇沒有學會吹口哨而頓生挫敗感的時候,豬爸爸沒有打擊佩奇,而是用積極的價值觀和信念跟她說只要多練習就能學會。他把問題由佩奇認為的無法改變的嘴巴,轉(zhuǎn)到可以通過努力練習來解決上。 當佩奇問豬媽媽、弟弟喬治,以及小羊蘇西是否會吹口哨,她發(fā)現(xiàn)除了她以外,別人都會吹口哨時,她情緒非常低落,連豬媽媽新做好的曲奇餅干都不想嘗。 她對豬爸爸說自己永遠也學不會吹口哨,豬爸爸沒有罵她笨,而是問她有沒有做很多大練習。 這是一種正向的價值觀,讓孩子知道事情是可以朝好的方向轉(zhuǎn)變的,只要練習得當。 這個故事很簡單,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常見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孩子學走路、學吃飯、學輪滑、學游泳等等。會說話的孩子已經(jīng)完全忘記了他們小時候越挫越勇地學習走路和吃飯,進而沮喪地說:“我永遠也學不會輪滑(游泳)!” 甚至很多家長也忘記了自己當初耐心十足地鼓勵孩子學走路、學吃飯時的樣子,在孩子還沒學會輪滑和游泳的時候打擊孩子說:“你怎么這么笨?。 ?/span> 因此,當我們罵孩子笨的時候,對孩子來說就是二次挫折和打擊。家長不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克服困難,而是和困難一起打敗孩子。 與其罵孩子笨,不如對孩子說“再試一次看看”。學學豬爸爸,引導孩子將問題引向合理的思考上,讓孩子明白,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夠解決問題。 3、贊美孩子的小成功,減緩孩子的挫折感 表揚是一門藝術(shù)。當我們表揚孩子的時候,注意把握以下幾個關(guān)鍵點。
任何不符合以上關(guān)鍵點表揚都是無效表揚。 當孩子獲得一些小成功的時候,我們要及時且恰當?shù)谋頁P。 比如,當孩子用積木搭出了比上次還復雜的房子,并且正在搭的時候,我們可以等孩子搭完后(表揚的時機)說“你是怎么做到的?” 當孩子考前復習時候,對孩子說“為什么你這么認真學?”等。 洪仲清在《我想傾聽你》里說道: “大人的話語其實背后隱含著很多價值觀與信念,孩子無意中會慢慢內(nèi)化,變成他的行事準則?!?/span> “正確的語言能讓孩子感到希望,傳遞一種貼近事實的樂觀?!?/span> 在我看來,父母的話里其實藏著孩子的未來。 錯誤的語言不僅加重孩子的挫敗感,而且還會讓孩子消極面對挫折的,害怕犯錯誤,做事情畏首畏尾不敢嘗試。 正確的語言則會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和樂觀的態(tài)度,當孩子以這樣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他將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
|
來自: 新用戶4169eMl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