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武:從天文到人文 ——中華元文化即孔子之前的十大奠基之作(1) 上下五千年,孔夫子處于兩千五百年的位置上。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繼續(xù),而不是文化的源頭?!坝钪媾c人生”這兩大根本問題,是源頭文化解答的。道器并重,是源頭文化解答的。組成文明的重大成果歷、律、奇偶之?dāng)?shù)、直角三角形以及度量衡,均是源頭文化解答的。所以,研究中華文化不能停止在儒家這里,而應(yīng)該追溯到文化起源之處。 一、文化源頭在何處; 1.從天文到人文的十大論斷。論人必論天,論人文必論天文。這種論證方式,在中華元典與諸子百家的文獻中處處都可以看到,這里選擇十條供讀者鑒賞: 其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賁·彖傳》) 其二,“天地變化,圣人效之?!保ā吨芤住は缔o上》) 其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傳》) 其四,“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保ā吨芤住は缔o下》) 其五,“崇效天,卑法地?!保ā吨芤住は缔o上》) 其六,“動靜參于天地謂之文?!保ā饵S帝四經(jīng)·經(jīng)法·四度》) 其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保ā兜赖陆?jīng)·第25章》) 其八,“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保ā抖Y記·樂記》) 其九,“《上經(jīng)》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之謂也?!保ā饵S帝內(nèi)經(jīng)·氣交變大論》) 其十,“天人同文,地人同理。”(《鹖冠子·度萬》) 十大論斷,出于不同的文獻,但思路卻完全一致,這就是:以天文論人文,以天理論人理,以天則論人則,以天數(shù)論歷數(shù),以天地之理論禮,以天地之理論樂,以天地之理論病理。 大而化之,在十大論斷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天文是人文形成的第一坐標(biāo)。 2.順?biāo)系淖匪荨?/p> 群經(jīng)之首在《周易》,這是歷史的結(jié)論。新的問題是:《周易》之首在何處?答案是:《周易》之首在天文。《周易》開篇于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由八卦演化而來。八卦—六十四卦—《周易》—儒家十三經(jīng)與道家三玄,這一序列是否清晰地揭示出了中華文化從源到流的演化,這一序列是否清晰地揭示了這樣一個歷史事實:八卦位于中華元典的源頭,八卦位于中華文化的源頭。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八卦之外,還有獨立意義的河圖洛書。在《周易》之中,八卦是圣人的作品,而河圖洛書則是圣人效法的作品。河圖洛書,應(yīng)該比八卦更具有根本性。中華大地上的中華文化,應(yīng)該是從八卦、河圖洛書這里開始的。 八卦、河圖洛書,遠遠均位于孔夫子之前. 二、孔夫子之前的十大奠基之作 1.太陽歷·太陰歷·陰陽合歷 《史記》說,黃帝時代就有了歷?!妒酚洝v書》:“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边@個論斷告訴后人,黃帝時代就有了歷。 《管子》說,黃帝時代就有了歷,但是,歷是蚩尤幫助黃帝制定的。《管子·五行》:“黃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時……人與天調(diào),然后天地之美生?!薄豆茏印犯嬖V后人,黃帝時代就有了歷,而且這里的歷是蚩制定出了的。 《周髀算經(jīng)》與《尸子》共同指出,伏羲氏時代就有了歷?!吨荀滤憬?jīng)》:“古者包犧立周天歷度?!薄妒印罚骸胺耸籍嫲素?,別八節(jié)而化天下?!眱蓚€論斷共同指出,伏羲時代就有了歷?!妒印犯嬖V后人,伏羲氏時代的歷,是用八卦表達的。在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周易》中,有與《尸子》相似的論斷。 彝族文化中同樣有河圖洛書,而且還完美地保存有對河圖洛書的完美解釋,彝族文化解釋河圖洛書,解釋在了史前的天文歷法上。 在彝族經(jīng)典《土魯竇吉》(宇宙生化)一書中,洛書表達的是十月太陽歷,河圖表達的是以十二月太陽歷為基本框架的陰陽合歷。以圖書解釋歷法,與人類文明的進程相符合,與領(lǐng)先于世界的中華文明身份相符合。敬請記住,“圖書”一詞源于史前遠古歷法。 歐美大地上有太陽歷,伊斯蘭世界有太陰歷。中華大地上既有太陽歷,又有太陰歷,還有陰陽合二而一的陰陽合歷。 太陽歷是以太陽為坐標(biāo)制定出來的歷。太陽視運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一來一往為一歲。歲的時間長度為365.25天。 太陰歷,是以月亮為坐標(biāo)制定出來的,十二個月為一年,一年354天。 太陽歷、太陰歷之外還有北斗歷,以北斗星指向東西南北為依據(jù),確定出了春夏秋冬四季。 中華大地上的陰陽合歷,以太陽回歸年論歲,歲長365-366日。以月亮月亮圓缺論月,月長29.53.以北斗星四個指向論四季,以北斗星指向12地支寅位時定正月。 太陽歷論歲,太陰歷論年。年與歲,在中華文化源頭屬于兩個范疇。陰陽合歷,是太陽歷、太陰歷合二而一的融合體。陰陽合歷,歲的時間長度用太陽(365.25天),月的時間長度用月亮(29.53天)。 十月太陽歷,冬至過大年,夏至陰旦過小年?;浉郯挠小岸链筮^年”的說法,這一說法的答案在遠古歷法。 陰陽合歷顯著優(yōu)點是四季分明,望月知日,易于掌握,易于推測。 從順序上講,天文學(xué)是人類第一學(xué),也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學(xué)。歷法是人類第一法,也是中華民族的第一法。有文字,天文歷法是用文字表達的。文字之前,天文歷法是用河圖洛書、八卦抽象符號表達的。從親緣關(guān)系上講,天文學(xué)是母親學(xué),歷法是母親法。以天文歷法為基礎(chǔ),演化出了人理、物理、數(shù)理的各個學(xué)科。 有沒有歷,是衡量一個民族是否文明的重要標(biāo)志。歷出現(xiàn)的早晚,是衡量一個民族文明早晚的標(biāo)志。以歷而論,文明的曙光的確最先出現(xiàn)在了中華大地上,中華民族的確遙遙領(lǐng)先于世界。 源頭的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延續(xù)不滅,在起點之處的正確與穩(wěn)固。正確與穩(wěn)固,體現(xiàn)在三個地方: 其一,坐標(biāo)是永恒的。陰陽合歷第一坐標(biāo)是太陽,第二坐標(biāo)是月亮,第三坐標(biāo)是北斗星。只要天上的日月星還在,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就不會滅亡。 其二,數(shù)據(jù)是精確的。太陽回歸年一年365.25天,《土魯竇吉》中是這個數(shù)據(jù),《周髀算經(jīng)》中是這個數(shù)據(jù),一直到元朝,郭守敬將這個數(shù)據(jù)精確為365.2425,并運用至今。上下五千年,以歷而論,進步僅僅體現(xiàn)在小數(shù)點之后的第三、第四兩位小數(shù)上。 其三,人文哲理常青。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原始反終,終則有始,易窮則變,陰陽和合,滿招損、謙受益,這些由天文歷法演化出來的人文哲理,完全能經(jīng)得起時間的檢驗,完全能經(jīng)得起空間的檢驗。 歷,出孔夫子之前,而且遠遠出于孔夫子之前。太陽歷、太陰歷、陰陽合歷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ch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