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講: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則無大過矣??梢娍鬃訉τ凇兑捉?jīng)》是非常推崇的,并且作為一個集大成者的古之先賢,孔子在面對《易經(jīng)》這本書的時候只做到了:述而不作,他怕破壞了這本書的內(nèi)涵,他怕因為自己的改動,讓這本巨著就這樣消散。 《易經(jīng)》有何神奇之處呢?探究自然天道,洞見世事人情,學(xué)習(xí)《易經(jīng)》讓我們少走了多少彎路。曾老師曾經(jīng)說過整部《易經(jīng)》就只講了三個字,它洞悉了我們整個人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對我們有巨大的幫助。上、止、正 【上】 從人類記事開始,就不斷地有人告訴我們,要上進(jìn),要不停地上進(jìn),往更高更遠(yuǎn)的方向邁進(jìn)。我們不斷地汲取養(yǎng)分充實自我,但是有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終究會是在一個高度停留,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更多地精力,繼續(xù)走下去,生命就是如此。 【止】 就像我們學(xué)習(xí)一樣,從初中的大雜燴,到高中的分科,再到選專業(yè),我們終究不能將所有的東西都囊括其中,一切都戛然而止。我們要知道“止”,衡量自己的資本,一切適可而止,這對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至關(guān)重要,不要過于貪心。 【正】 就算現(xiàn)在社會“利”很重要,但是不要過分的追求,超出自己承擔(dān)范圍的“利”,往往并不是什么好事。 有始有終,給“止”畫上一個終點,最后我們要回歸“正”。 三個字都只差一點,但為何又是一個“正”,因為上頂天,下立地,這是要直到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在《易經(jīng)》中有這樣兩卦。 否卦,坤下乾上,天氣上升,地氣下沉,天地不交,萬物不暢。 泰卦,乾為天,坤為地,天氣下沉,地氣上升,陰陽交合,安泰亨通。 一吉一兇,本該大路朝天各走一邊,但又有一個詞叫否極泰來,兩者糾纏不清,我們在追求人生高度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阻礙,這就叫否,但是憑借我們的努力,我們終將化險為夷,否也并非一成不變,泰如影隨形。 但當(dāng)我們到達(dá)人生巔峰的時候,如果不及時停止,吉就會變成兇,人貴有自知之明,適可而止才是人間大道。 而《易經(jīng)》中的乾卦和坤卦則是在教導(dǎo)我們上進(jìn)的方法以及選擇適合的終點。乾卦寓意萬物起始,是我們?nèi)松钠鸩诫A段,而我們通讀此卦,就能發(fā)現(xiàn),乾卦的爻都是在教我們上進(jìn)的方法,而坤卦則是在告訴我們,遇到什么情況就該停止我們的行為。 《易經(jīng)》的六十四卦并不這只是簡簡單單的六十四幅圖畫,更是六十四幅境遇,它將人與自然看做一個整體,總結(jié)事物的發(fā)展的運行規(guī)律,所以如果你正面臨什么困擾,不妨問問《易經(jīng)》,可能你的問題,前人也曾遇見過,并且已經(jīng)為你找好了解決方案,讓我們的漫漫人生路少走很多彎路。 |
|
來自: 金蘋果6 > 《易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