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之軸 平衡之道 ——門票 報紙話中軸 冰心DBX 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工作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1月28日,《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guī)劃(2022年—2035年)》(以下簡稱《規(guī)劃》)正式公布實施。根據(jù)《規(guī)劃》,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北端為鐘鼓樓,向南經(jīng)過萬寧橋、景山、故宮、端門、天安門、外金水橋、天安門廣場及建筑群、正陽門、中軸線南段道路遺存,至南端永定門,太廟和社稷壇、天壇和先農(nóng)壇東西對稱布局于兩側(cè)。 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持續(xù)推進,征文、攝影、繪畫、文創(chuàng)等各類助力申遺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其中門票、報紙這種方式關(guān)注的人不是很多,北京中軸線的景點都發(fā)售過相關(guān)門票而且平面媒體也有介紹,權(quán)作拋磚引玉吧! 舊城中軸線是一條完整的龍脈,龍頭在南,龍尾在北,其中永定門至正陽門為龍首,天橋是龍鼻,天橋下面的水溝是龍須溝,鐘樓是中軸線最高的建筑,是龍尾。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dāng)晚,騰空而起的29個大腳印也是從永定門開始的,所以從南向北介紹中軸線。 中軸線由南起永定門,北至鐘樓,全長7.8千米(公里),依次為永定門城樓(首都糧食博物館、龍順成非遺博物館)、先農(nóng)壇 (北京古建博物館 )、天橋(天壇582 電臺 自然博物館、 天橋印象博物館、正陽橋疏渠記碑 )、正陽門五牌樓、正陽門箭樓(鐵道博物館 老舍茶館 北京雨燕 )、正陽門城樓(公路零公里點)、天安門(國旗桿、 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 、國家博物館、城樓 、太廟、社稷壇)、故宮、景山、萬寧橋(郭沫若紀念館)、鼓樓、鐘樓。 1987年12月,北京故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1998年11月,北京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軸線上的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正陽門及箭樓、太廟、社稷壇、北京鐘樓、鼓樓、先農(nóng)壇、景山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主席紀念堂、萬寧橋、永定門御道遺存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永定門城樓(復(fù)建)被列為全國文物普查登記項目。 燕墩又稱煙墩,是一座上窄下寬,平面呈正方形的墩臺,位于永定門西南。老北京話里把燕墩叫做“擋”,清朝時有“永定門外七十二營一擋”之說,這“一擋”便是燕墩,是進入永定門必經(jīng)的一道關(guān)卡。 燕墩始建于元代,文獻記載,元明兩代北京有五鎮(zhèn)之說,南方之鎮(zhèn)即為焉墩。因南方在五行中屬火。故推煙火臺以應(yīng)之。在清朝時代,其自立碑的乾隆皇帝又在煙墩上立了一座御制石碑,變成了民間燕京八景之一石狀燕墩。燕墩上邊有一座帶頂?shù)氖?,刻著乾隆十八年皇帝御筆的“皇都”篇和“帝都”篇,描述了北京作為帝王之都的意義和價值。。據(jù)清代《日下舊聞考》記載,“燕墩在永定門外半里許,官道西”。燕墩在北京永定門的西南角,原永定門火車站處。它承載的北京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清代楊靜山《燕墩》竹枝詞:“沙路迢迢古跡存,石幢卓立號燕墩;大都舊事誰能說?正對當(dāng)年麗正門。” 首都糧食博物館是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博物館位于東城區(qū)南二環(huán)外的永定門外大磨坊文創(chuàng)園區(qū)內(nèi),與永定門城樓隔橋相望。博物館設(shè)有“糧食尋根,追溯本源”、“帝都漕運,千古運河”、“民生保障,首都糧倉”等四個展區(qū),通過實物、照片、微縮模型、場景還原等方式,從糧食的起源、種植、儲藏、運輸、加工、利用等方面,講述了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北京龍順成京作非遺博物館 永外64號 域道景觀 北京南中軸線御道總長約3公里,自正陽門向南,一條開闊的步行空間延伸至永定門,訴說著南中軸700余年的光陰故事。明清時期,這段路是皇帝出行至天壇祭天或到先農(nóng)壇扶犁必經(jīng)的中央御道。從正陽門向南望去,一條筆直的步道向前延伸,通向永定門。兩側(cè)高大的樹木 綠樹成蔭整齊排列,盡顯對稱之美。 御道是古代皇帝從宮城至南郊祭祀的御用道路,在清中期以前為土路,正陽門至天橋段于康熙一十八年(1689年)至雍正十年(1729年)之間改為石質(zhì),天橋至永定門段于雍正十年(1729年)改為石質(zhì)。永定門御道遺存為2004年永定門廣場改造過程中經(jīng)考古勘察發(fā)現(xiàn),推測現(xiàn)存段落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修建,在原御道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重修取直,并統(tǒng)一寬度,供皇帝前往南郊壇廟祭祀或南巡使用。 北京古建博物館(先農(nóng)壇):西城區(qū)東經(jīng)路21號 ,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原名“山川壇”,大體格局形成于明嘉靖年間,清乾隆時期經(jīng)歷較大規(guī)模重修,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先農(nóng)神和舉行親耕典禮的地方。 位于北京中軸線南端西側(cè),與天壇東西相對,遙相呼應(yīng)。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jù)最新版北京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北京市計劃全面恢復(fù)先農(nóng)壇歷史布局,重現(xiàn)古都農(nóng)耕文化。1916年,先農(nóng)壇被辟為城南公園。1936年,在原址東南角蓋起北平公共體育場,后更名先農(nóng)壇體育場。 天橋印象博物館:于2018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開業(yè),博物館位于北緯路和天橋南大街交匯的市民廣場地下展示空間,總面積約3400平方米。整體規(guī)劃定位以“彰顯與傳承天橋地域優(yōu)秀文化”為核心,區(qū)域設(shè)計為“固定展陳、文化體驗、活態(tài)演藝”三個主題空間,以天橋豐富的歷史文化為背景,重點展示天橋地區(qū)重要人物、歷史故事及文化遺存,全面展現(xiàn)天橋地區(qū)的歷史沿革、景觀風(fēng)貌及悠久的歷史文脈,并圍繞“天橋文化展示”“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傳承”“傳統(tǒng)文化活態(tài)演藝”等幾大主題,開展天橋文化的品牌系列活動。 天壇位于北京中軸線南端永定門內(nèi)大街東側(cè),占地273公頃。周邊以內(nèi)外兩道磚砌壇墻圍護,平面呈北圓南方的饅頭形,寓意“天圓地方”,人稱“天地墻”。天壇是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本為皇家禁地,1918年辟為公園。 正陽橋疏渠記碑位于崇文區(qū)西部,紅廟街78號,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碑文記載了天橋河道工程之事,對研究北京地理和歷史變遷有較重要的價值。碑體為方柱形,南向,高約8米,各面寬均為1.45米,頂部有四角攢尖式的碑蓋,四脊各雕一龍,龍昂首曲身,似欲騰飛狀,輻湊于寶頂。碑下為束腰須彌座,浮雕出覆、仰蓮瓣及云、龍、菩提葉等紋飾。碑額和碑身四周有龍紋邊飾,碑四面均為漢滿文字合壁的碑文,正面上首為乾隆題名“正陽橋疏渠記”。 此碑原在敕賜弘寺山門內(nèi),方碑最初設(shè)于天橋橋面東南側(cè)。嘉慶時被向東挪移至紅廟街 弘濟寺保存,現(xiàn)廟宇建筑已無存?!疤鞓蚰贤L(fēng)埃小,春水溶溶到酒邊?!薄熬裴檐囻R去如織,更無過客停吟鞭?!?/p> 前門大街77號的四聯(lián)美發(fā)博物館,圖文并茂地展示了發(fā)式的歷史變化、行業(yè)人物等內(nèi)容;66號廣譽遠中醫(yī)藥文化博物館;57號 中國冠帽文化博物館;六必居博物館 源生號二鍋頭酒博物館; 正陽門在元大都建設(shè)的時候,叫做'麗正門’,直到明代正統(tǒng)年間才改稱'正陽門’。正陽門由城樓、箭樓、甕城、正陽橋和五牌樓等建筑組成。民國政府為了疏導(dǎo)車輛、方便交通而拆除了甕城,解放后,又拆除了城墻,目前只剩下城樓和箭樓供人觀賞了。 前門大街,北起前門月亮灣,南至天橋南大街北路口,全長845米,寬20米。據(jù)清代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記載,前門大街以街中心分界,前門大街以東屬正東坊,前門大街以西屬正西坊。又因正陽門是京師正門,故前門大街一帶比其他城門大街寬。正陽門大街,在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祭天祈谷、赴山川壇親耕的御路;建外城后,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民眾俗稱前門大街。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 “前門樓子九丈九,四門三橋五牌樓”“前門樓子九丈九,大柵欄對著鮮魚口”“前門樓子九丈九,王口花炮響上頭”。朗朗上口的老北京民謠,有多重涵義:一是象征正陽門之高,二是昭示正陽門之大,三是體現(xiàn)了正陽門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北京市規(guī)劃展覽館:位于北京前門東大街,由前門商業(yè)大廈改建而成,共分4層,通過多媒體數(shù)字影片和各種模型,反映了北京城的起源、變遷和歷史沿革發(fā)展過程,展示了北京悠久的歷史和首都城市規(guī)劃建設(shè)的偉大成就。在這里你可以看見不同時代的北京城,穿越古今,感受獨具特色的京味兒文化。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從原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平移改建而成的,分為正陽門展館、東郊展館、詹天佑紀念館三個館,正陽門館位于前門大街甲2號。 “中國公路零公里點”標(biāo)志:2006年,用青銅合金鑄造、造型古樸莊重的“中國公路零公里點”標(biāo)志鑲嵌在正陽門南門口的路面上 ,成為中軸線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中國公路零公里點”呈天圓地方形狀,以古代車輪為主體圖案,標(biāo)志中間為阿拉伯?dāng)?shù)字“0”和中、英文“中國公路零公里點”字樣。中間是原點,四周雕刻著古代表示方位的“青龍”“白虎”“朱雀” “玄武”圖案,與篆書的“東、西、南、北”四字相結(jié)合,顯現(xiàn)出中國公路4個方向的走勢。四周呈放射狀的點線圖案,顯現(xiàn)出四通八達的中國公路?!爸袊妨愎稂c”同時也是北京城市原點。 老舍茶館”又稱北京大茶館,前身是大柵欄街道供銷組組長尹盛喜1979年辭職后,率領(lǐng)20余名返城知青在正陽門西側(cè)開辦的茶攤“青年茶社”,1988年12月15日正式開辦老舍茶館,以作家老舍及其名劇《茶館》命名,由書茶館、餐茶館、茶藝館等組成老舍茶館創(chuàng)建以來,以其老北京風(fēng)味贏得美譽。 1964年發(fā)行的普13普通郵票“北京建筑”之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是歷史與藝術(shù)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并,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1983年初,兩館恢復(fù)獨立建制。2003年2月28日兩館再次合并,成立中國國家博物館。2011年3月新館建成開放。新館建筑保留了原有老建筑西、北、南建筑立面,總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48個展廳,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天安門廣場位北起天安門南至正陽門,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 毛主席紀念堂坐落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南,坐落在原中華門舊址占地面積5.72公頃,總建筑面積33867平方米。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wù)院、軍委中央決定建立毛主席紀念堂,11月24日正式開工建設(shè),1977年5月24日主體建筑完工,9月9日舉行落成典禮并開放瞻仰。紀念堂主體建筑為柱廊型正方體,44根花崗巖石柱環(huán)抱四周,重檐屋頂,雄偉壯麗,具有獨特民族風(fēng)格。一層由北大廳、瞻仰廳和南大廳組成。二層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同志革命業(yè)績紀念室及宣教廳、藏品陳列室組成。 天安門東側(cè)宮殿群為太廟(現(xiàn)勞動人民文化宮)西側(cè)為社稷壇(中山公園) 太廟為南北朝向的長方形,占地面積約為14萬平方米。勞動人民文化宮,原為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總面積19.7萬平方米,1950年,政務(wù)院會議決定將太廟改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中山公園地處北京市中心,東鄰天安門,占地面積23.8公頃,遼代曾是興國寺,元代改稱萬壽興國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按照《周禮》“左祖右社”辟建為社稷壇。社稷壇是皇帝祭祀土神、谷神的地方,也是皇權(quán)王土和國家收成的象征。自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至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明清兩朝皇帝或遣官在這里舉行過1300余次祭祀活動。 1914年,在北洋政府內(nèi)務(wù)總長朱啟鈐的創(chuàng)意、主持下,將社稷壇辟為公園向社會開放,初稱中央公園,是當(dāng)時北京城內(nèi)第一座公共園林。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在園內(nèi)拜殿(今中山堂)停放靈柩,舉行公祭。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民主革命先驅(qū),192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 故宮即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帝的皇宮,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永樂十八年(1420)落成,位于北京中軸線上,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為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筑。 景山公園位于北京南北中軸線的中心點上,曾經(jīng)是北京城的最高點。山上有座萬春亭,在萬春亭的南側(cè)地面上嵌有一塊銅質(zhì)圓盤,上面寫著“北京城中心點” 景山公園同鐘鼓樓一樣,坐落于北京南北中軸線上。 自鼓樓二層走廊俯瞰京城之時,最為惹眼的莫過于中軸線之脊——景山公園的萬春亭萬春亭作為中軸線最高點 景山公園位于北京內(nèi)城南北中軸線中心點上,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宮后苑,曾是北京城中心的最高點。1928年開放,1957年被定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qū),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公園。景山公園內(nèi)古樹參天,山峰獨秀,殿宇巍峨,牡丹品種繁多,文化活動豐富。山上五亭橫列,中峰萬春亭坐落于北京城中軸線制高點,盡享天時地利,登臨其上,可俯瞰故宮全景,一覽京城軸線,領(lǐng)略整齊對稱的布局神韻,品讀氣勢恢宏的宮廷建筑。 萬寧橋是中軸線上向自北向南的第一座橋,坐落在地安門以北,鼓樓以南的中間位置上。 萬寧橋是大都運河的起點,載運物資的漕船自東向西過了萬寧橋即達積水潭碼頭。據(jù)傳,運河竣工,元世祖忽必烈御步踏上萬寧橋,龍目所及海子之上舳艫(zhú lú)蔽水,西泊沿岸車水馬龍,元世祖龍心大悅,賜名大都運河“通惠河”。 民間有“先有萬寧橋,后有中軸線,再有北京城”之說。史載萬寧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春,實際上郭守敬奉詔興修大都運河前,在此有一座木橋,郭守敬興修大都運河將木橋改建為石橋。所以是“先有萬寧橋”。據(jù)傳聞,在清理萬寧橋時曾挖出一石柱,石柱上有一石鼠。而修建二環(huán)路地鐵時,在前門外正陽橋下,挖出一匹石馬。這正應(yīng)了“子鼠”與“午馬”標(biāo)志中軸線在“子午線”上之說。子鼠與午馬雖是傳聞,但據(jù)中國近代國家地理歷史學(xué)奠基人侯仁之先生考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正是發(fā)端于萬寧橋。這就是“后有中軸線”了。當(dāng)然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的規(guī)劃建設(shè)全部是以中軸線為基軸建設(shè)的,也就是“再有北京城”了。 郭沫若故居: 位于北京什剎海前海西岸,前海西街18號,前身是清代和砷的王府花園。紀念館占地7000平方米,大門上方懸掛的金字牌匾為鄧穎超題寫的“郭沫若故居”?!」粝壬?963年11月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居至此,在這里度過了人生最后的15年。 北京鐘鼓樓包含鼓樓、鐘樓兩幢古建筑,鼓樓呈大紅色,共有二層,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綠琉璃剪邊,為重檐三滴水木結(jié)構(gòu)樓閣建筑,內(nèi)遺存有25面大更鼓。鐘樓位于鼓樓以北約100多米處,始建于至元九年,鐘樓占地6000平方米,高47.95米,底層基座有券門,通過75級石階可登上二層主樓。在鐘樓的正中位置立有八角形鐘架,掛著“大明永樂吉日”大銅鐘, 是我國現(xiàn)存最重、最大的古代銅鐘。 北京時間博物館:位于東城區(qū)鼓樓東大街298號,與地安門外大街交匯處的東南角,是一處新建的博物館北京鐘鼓樓之畔,占地面積57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0800平方米,地上一層,地下三層。 安定門京城老物件陳列室(館):在鐘樓西側(cè)的鈴鐺胡同甲4號,安定門京城老物件陳列室(館),有1300余件老北京普通百姓“衣食住行”中使用的物件,年代集中在1900年至1970年之間,宋振忠和王金銘共同維護著這個小天地。 萬寧橋有北京中軸線第一橋之稱,萬寧橋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位于積水潭東側(cè),當(dāng)時也被稱為海子橋?!段鼋蛑尽酚涊d:“至元中建,在海子?xùn)|。至元后復(fù)用石重修。雖更名萬寧,人惟以海子橋名之?!比f寧橋最初為木質(zhì)結(jié)構(gòu),后改用石料砌筑,單孔拱券造型。地安門外大街從橋上南北貫穿,通惠河在橋下東西流過,水陸交匯,是為當(dāng)時京城的交通樞紐,擅舟濟、陸運之利,萬寧橋畔一時商賈云集,酒樓林立,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南方北上進京的船只穿梭往來,人們往往會在萬寧橋畔下船登陸;離京南下的客人,也會在此登舟,沿著通惠河轉(zhuǎn)大運河。萬寧橋多次出現(xiàn)在歷史詩詞中,如今品來別有一番風(fēng)味。 袁中道和哥哥袁宗道、袁宏道一起來到萬寧橋,并到橋旁的火神廟參觀。袁中道寫有《火神廟小飲看水》詩:“作客尋春易,游燕遇水難。柳花濃沒地,鷗貌靜隨湍。歌舞幾成醉,塵沙不入瀾。石橋明樹里,誰信在長安?!?/p> 北京申奧成功后,中軸線再次向北延長,成為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東邊建造國家體育場(鳥巢),西邊則是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再向北,穿過奧林匹克公園,到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公園中間的仰山、奧海均在中軸線上。 本期閱讀推廣門票獎品為: |
|
來自: 二馬仔 > 《文化與藝術(sh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