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高考I卷 逐句詳解 材料一: 【原文】襄子圍于晉陽中①,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span> 【逐句注解】 襄子圍于【表被動】晉陽中①,出圍【突出敵方圍困】,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第一位】,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危急】,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用來泛稱國家】殆【危險】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輕慢;侮慢】之意【情意、感情】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因此】先之。”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違反禮節(jié);沒有禮貌】矣?!?/span> 【譯文】 趙襄子被圍在晉陽城中,晉陽城解圍后,趙襄子獎賞了五個有功績的人,高赫排在受賞的首位。張孟談?wù)f:“晉陽的戰(zhàn)事,高赫并沒有大的功勞,現(xiàn)在成了受賞的第一位,為什么呢?”趙襄子說:“晉陽的戰(zhàn)事,我的國家危急,宗廟快完了。我的群臣沒有一個不對我表現(xiàn)出驕傲輕慢的樣子,只有高赫沒有違背君臣的禮節(jié),因此首先獎賞他?!笨鬃勇犝f這件事后說:“善于獎賞?。∠遄营勝p一個人,能使天下做臣子的人沒有一個敢違反禮節(jié)了?!?/span> 【原文】 或曰:仲尼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shè)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逐句注解】 或曰:仲尼不知【懂得】善賞【合理的獎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超越職權(quán)】,群臣不敢失禮【違反禮節(jié);沒有禮貌】。上【君主】設(shè)其法,而下【臣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親密】之澤【恩澤】,操【掌握】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懲罰不合理】也。為人臣者,乘事【謀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譯文】 有人說: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合理的獎賞。獎賞懲罰合理,百官就不敢超越職權(quán),群臣就不敢違反禮節(jié)。君主設(shè)置這樣的法令,臣下就沒有奸詐之心。這樣的話,就可以算是獎賞懲罰合理了。襄子有君臣關(guān)系密切的恩澤,掌握著令行禁止的法令,這樣還有驕傲輕慢的臣子,這是因為襄子懲罰不合理。做臣子的,謀事有功就獎賞?,F(xiàn)在高赫僅僅是不驕傲輕慢,襄子卻賞他,這是懲罰不合理。所以說,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合理的獎賞。 材料二: 【原文】陳人有武臣,謂子鮒曰②:“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yuǎn),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dāng)世之圣人也?!弊吁V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 【逐句注解】 陳人有武臣,謂子鮒【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曰②:“韓子【韓非子】立【制定、提出】法【法則、主張】,其所以【原因】異夫子【孔子】之論【論述、主張】者紛【多】如也【是這樣】。予每探【探究】其意而校【考察】其事,持久歷遠(yuǎn)【經(jīng)過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很久】,遏奸勸善【遏制惡人勸他們向善】,韓氏未必非【錯誤】,孔氏未必得【正確,合適】也。若韓非者,亦當(dāng)世之圣人也?!?/span> 陳國有個叫武臣的人,對子鮒說:“韓非子提出的主張,他跟孔子的主張不同的原因很多。我常常探究他們主張的本意并考察他們具體的行事,他們的主張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很長的時間了,他們的主張都是遏制惡人勸他們向善。(從這個角度看),韓非子的主張不一定錯誤,孔子的主張也不一定正確。像韓非子這樣的人,也是那個時代(當(dāng)世)的圣人?!?/span> 【原文】子鮒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 【逐句注解】 子鮒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指天之極遠(yuǎn)處】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稱說;說出】。好事【喜歡多事】而穿鑿【非常牽強地解釋,硬說成具有某種意思】者,必言經(jīng)【經(jīng)書】以自輔【佐助】,援圣以自賢【有賢能】,欲以取信于群愚【普通大眾】而度【引申意是采用、相信】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一個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君子審【審核,審查、考查】其信【真實、可信】否焉。” 【譯文】 子鮒說:“如今世人,談?wù)摳叩臅r候,一定要稱贊它達(dá)到天的頂點;說道低深的時候,一定要贊譽它達(dá)到深淵的深度。喜歡多事的人,一定要引用經(jīng)書來證明自己,或者用圣人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賢能,想要以此來取信于普通人而相信他的說法。像諸子這類書籍,它們的意思都是這樣。請讓我略說一個方面,而君子考查他可信不可信?!?/span> 【原文】武臣曰:“諾?!弊吁V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 【逐句注解】 武臣曰:“諾【對】?!弊吁V曰:“乃者【從前;往日】趙、韓共并【和,聯(lián)合】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備位充數(shù)之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以……為善……,認(rèn)為……好……】之 引以張本【依據(jù)】 然后難【責(zé)難】之 豈有不似哉?然實詐【欺騙】也。何以明【闡明】其然? 【譯文】 武臣曰:“好的。”子鮒曰:“從前,趙、韓聯(lián)合知氏,趙襄子進(jìn)行賜賞,首先賞賜沒有功勞的臣子高赫,而后賞賜有功之臣?!俄n非子》書中記載,孔子認(rèn)為這種做法是好的,韓非子引用它作為依據(jù),然后責(zé)難孔子,韓非書里說的看起來和孔子的意思沒有不同???但實際上這是欺騙人的。如何闡明韓非說的是假話呢? 【原文】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yuǎn),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意。 【逐句注解】 昔我先君以【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攻打】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才】亡。此先后甚遠(yuǎn),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慚愧】意。 【譯文】 我家的先君孔子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公元前476去世),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這時孔子去世11年,“晉四卿”都在世。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這期間時間很長,而韓非子稱贊他,一點沒有慚愧的意思。 【原文】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保ü?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逐句注解】 是【這】則【就是】世多好事之徒【喜歡多事的人】,皆非【韓非子】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緘口不言】于小道,塞耳【堵住耳朵不聽】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測量】天,植【豎立】寸指以測淵,矇【心智幼稚、昏昧無知】大道【正確的道理】而不悟,信誣說【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以疑圣,殆【大概】非所望【希望】也?!保ü?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譯文】 這就是世間那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韓非的罪過呀。所以我對于韓非這樣的小道閉口,堵住耳朵很久不聽諸子的語錄。而你立一尺表來測量天高,豎起一寸的手指而測深淵,不明大道更談不上真理,相信邪說而懷疑圣仁,大概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 原題呈現(xiàn)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襄子圍于晉陽中①,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莫敢失禮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賞矣。夫善賞罰者,百官不敢侵職,群臣不敢失禮。上設(shè)其法,而下無奸詐之心。如此,則可謂善賞罰矣。襄子有君臣親之澤,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猶有驕侮之臣,是襄子失罰也。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則賞。今赫僅不驕侮,而襄子賞之,是失賞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賞。(節(jié)選自《韓非子·難一》) 材料二: 陳人有武臣,謂子鮒曰②:“韓子立法,其所以異夫子之論者紛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歷遠(yuǎn),遏奸勸善,韓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韓非者,亦當(dāng)世之圣人也。”子鮒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好事而穿鑿者,必言經(jīng)以自輔,援圣以自賢,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說也。若諸子之書,其義皆然。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span>武臣曰:“諾?!弊吁V曰:“乃者趙、韓共并知氏,趙襄子之行賞,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韓非書云夫子善之引以張本然后難之豈有不似哉?然實詐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遠(yuǎn),而韓非公稱之,曾無怍意。是則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測淵,矇大道而不悟,信誣說以疑圣,殆非所望也。”(節(jié)選自《孔叢子·答問》) [注]①襄子:趙襄子。春秋末年,知、趙、韓、魏四家把持晉國國政,稱“晉四卿”。晉陽之戰(zhàn),知氏(荀瑤)聯(lián)合韓、魏攻趙,反被趙襄子聯(lián)合韓、魏滅殺。②子鮒:即孔鮒,孔子八世孫。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韓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主上設(shè)置有關(guān)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quán),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賞賜,韓非認(rèn)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dāng)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鮒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xué)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jìn)而懷疑圣人,子鮒對此深感失望,認(rèn)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14.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3分) 答案詳解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韓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張本E然F后難之G豈有H不似哉? 【答案】10.C E G 【解析】“夫子善之”作“云”的賓語;“引以張本然后難之”中的“然后”一般是前后句之間的承接;“豈”疑問句句首。 譯文:《韓非子》書中記載,孔子認(rèn)為這種做法是好的,韓非子引用它作為依據(jù),然后責(zé)難孔子,難道不和這個相似嗎?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 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 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 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胡說妄言,與現(xiàn)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 11答案.B 【解析】“不可以不勸愛人”是“勸勉”的意思。這句話意思是“不能不去鼓勵愛別人”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主上設(shè)置有關(guān)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職侵權(quán),也沒有了奸詐之心,他們履職行事,有了功勞就能得到賞賜,韓非認(rèn)為這樣才叫“善賞罰”。 B.在武臣看來,韓非與孔子觀點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勸善等方面,韓非不一定就不對,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韓非也可以稱得上是當(dāng)世圣人。 C.世人說到高必定會以上天作比,說到低必定會以深淵作比,他們常通過引經(jīng)據(jù)典、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以爭取民眾的信任。 D.子鮒對韓非之類的諸子學(xué)說閉口不言,充耳不聞,而武臣卻深信不疑,進(jìn)而懷疑圣人,子鮒對此深感失望,認(rèn)為武臣是見識短淺,不明大道。 12答案C。 【解析】“援用圣賢來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他們援引圣人的話來顯示自己高明,他們想以此讓愚昧的民眾相信自己的話,從而使自己的學(xué)說有所依托,不是“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賢能”。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 譯文:我的群臣沒有一個不對我表現(xiàn)出驕傲輕慢的樣子,只有高赫沒有違背君臣的禮節(jié),因此首先獎賞他。 驕侮【輕慢;侮慢】;意【情意、感情】;是以【因此】 (2)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 譯文:請讓我略說一個方面,而君子考查他可信不可信 一隅【一個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個方面】,審【審核,審查、考查】;信【真實、可信】 14.子鮒用以批駁韓非的事實依據(jù)是什么?(3分) 答案:趙襄子獎賞群臣時,孔子已經(jīng)去世許多年,不可能對此表達(dá)意見。 解析:“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瑤與韓、趙、魏伐鄭,遇陳恒而還,是時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晉四卿皆在也。” |
|